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77242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4届高三二模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醇和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利用红外光谱法或核磁共振氢谱法均可鉴别两者B乙酸乙醋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属于皂化反应C使用含有氯化钠的融雪剂会加快桥梁的腐蚀D道尔顿首次提出原子学说、汤姆生发现电子、卢瑟福确定原子核的存在,都为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考点:有机物的鉴别;化学史;酯的性质.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A乙醇和二甲醚含有的官能团和等效氢原子数目不同,以此可选择鉴别方法;B皂化反应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C使用含有氯化钠的融雪剂可导致钢铁发生皂化反应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电化学腐蚀;D根据

2、原子结构的发展史进行判断解答:解:A乙醇和二甲醚含有的官能团和等效氢原子数目不同,利用红外光谱法或核磁共振氢谱法均可鉴别两者,故A正确;B皂化反应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故B错误;C使用含有氯化钠的融雪剂可导致钢铁发生皂化反应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电化学腐蚀,故C正确;D.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18561940)在实验中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秘密,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原子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微粒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90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其合作者盖革与马斯顿所进行的粒子散射实验,最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故D正确故选

3、B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有机物的鉴别、油脂的性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以及化学史等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反应后的最高温度作为末温度B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将氯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先用稀硫酸进行酸化,再加人AgN03溶液进行检验C为了加快过滤速度以及得到较干燥的硅酸白色胶状沉淀可以采用抽滤的方法D用纸层析法分离Cu2+和Fe3+,滤纸上端呈棕黄色,说明Fe3+在固定相中分配的更多考点:中和热的测定;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4、.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酸和碱混合反应后的最高温度为末温度;B硫酸根离子能够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影响检验结果;C颗粒太小的沉淀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密实的沉淀,溶液不易透过;D滤纸上端呈棕黄色,说明Fe3+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更多;解答:解:A中和热是要求酸碱中和反应的放热量,用反应的最高温度为末温度,溶液初始温度为初温度,初末温度做差,再利用溶液的比热容、溶质摩尔数等代入计算公式,可以求得反应的中和热,故A正确;B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时,将氯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先用稀硝酸进行酸化,然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不能使用硫酸酸性,因为硫酸根离子能够与银离子反应生成

5、硫酸银沉淀,故B错误;C采用抽滤的方法可加速过滤,并使沉淀抽吸得较干燥,但不宜过滤胶状沉淀和颗粒太小的沉淀,因为胶状沉淀易穿透滤纸,颗粒太小的沉淀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密实的沉淀,溶液不易透过,故C错误;D用纸层析法分离Cu2+和Fe3+,滤纸上端呈棕黄色,说明Fe3+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更多,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3 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单质在通常状况下是黄绿色的气体;Z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Y、Z、W同周期,W的常见化合价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

6、半径:YZWXB存放W单质的仓库失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Z的氧化物通常形成分子晶体,分子内含有共价键DY的单质能把溴从溴化物中置换出来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X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X为O元素;Y的单质在通常状况下是黄绿色的气体,则Y为Cl;Z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则Z为Si;Y、Z、W同周期,处于第三周期,W的常见化合价为+2,则W为Mg,结合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化合物性质解答解答:解: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

7、,X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X为O元素;Y的单质在通常状况下是黄绿色的气体,则Y为Cl;Z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则Z为Si;Y、Z、W同周期,处于第三周期,W的常见化合价为+2,则W为Mg,A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MgSiClO,故A错误;BMg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与碳,故镁失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故B错误;C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故C错误;D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强,氯气能把溴从溴化物中置换出来,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B选项中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在无机推断中经常考查4下列说

8、法正确的是()A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2一甲基一3,5一二乙基己烷B用Na2C03溶液能区分CH3COOH、CH3CH2OH,苯、硝基苯四种物质C等质量的甲烷、乙烯、1,3一丁二烯分别充分燃烧,所耗氧气的量依次增加D下列物质的沸点按由低到高顺序为:CH3(CH2)2CH3(CH3)3CHCH3(CH2)3CH3(CH3)2CHCH2CH2考点:有机化合物命名;有机物的鉴别;烷烃及其命名.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分析:A该有机物命名中选取的主链不是最长的碳链;B碳酸钠与醋酸产生气泡,乙醇溶于碳酸钠溶液,苯和硝基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可以根据密度鉴别;C烃的含氢量越高

9、,等质量的烃燃烧时消耗的氧气的量越大;D烷烃的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解答:解:A,该命名中选取的主链不是最长碳链,该有机物中最长碳链含有7个C,主链为庚烷,编号从右边开始,在2、,5号C各含有1个甲基,在3号C含有1个乙基,该有机物的正确命名为:2,5二甲基3乙基,故A错误;BNa2C03溶液能与醋酸反应产生气泡;与CH3CH2OH混合后不反应,但混合液不分层;碳酸钠与苯、硝基苯混合后会分层,有机层在上层的为苯,在下层的为硝基苯,所以能够用Na2C03溶液能区分CH3COOH、CH3CH2OH,苯、硝基苯四种物质,故B正确;C烃中含氢量越大,质量不变时消耗的

10、氧气的量越大;甲烷、乙烯、1,3一丁二烯中含氢量大小关系为:甲烷乙烯1,3丁二烯,所以耗氧量依次减小,故C错误;D烷烃的C原子数目越多,沸点越高,如果C的数目相同,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所以沸点大小为:CH3)3CHCH3(CH2)2CH3(CH3)2CHCH2CH2CH3(CH2)3CH3,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命名判断、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物质的鉴别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的命名原则,熟悉常见的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明确烷烃沸点高低与碳原子数、支链多少的关系5(3分)(2014丽水二模)早在1807年化学家戴维用电解熔融氢氧化钠制得钠,反应原理为4NaOH(熔融

11、)4Na+O2+2H2O;后来盖吕萨克用铁与熔融氢氧化钠作用也制得钠,反应原理为:3Fe+4NaOHFe3O4+2H2+4Na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解熔融氢氧化钠制钠,阴极发生电极反应为:Na+eNaB盖吕萨克法制钠原理是熵的增加带动了反应的进行C若戴维法与盖吕萨克法制得等量的钠,则两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比为1:1D目前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氯化钠法制钠(如图),电解槽中石墨极为阳极,铁为阴极考点: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电解原理.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分析:A、电解池中,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B、在高温时生成Na蒸气,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C戴维法生成4molNa转移4mol电子,但盖吕

12、萨克法生成4molNa转移8mol电子;D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以生成金属钠和氯气解答:解:A、电解熔融氢氧化钠制钠,阴极上是钠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阴极发生电极反应为:Na+eNa,故A正确;B、反应3Fe+4NaOHFe3O4+2H2+4Na在高温时生成Na蒸气,是熵增加的反应,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故B正确;C、戴维法生成4molNa转移4mol电子,但盖吕萨克法生成4molNa转移8mol电子,两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比为1:2,故C错误;D、电解熔融氯化钠法制钠(如图),电解槽中石墨极为阳极,该极上产生氯气,铁为阴极,该极上析出金属钠,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冶炼及电解原理,

13、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发生的电极反应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6(3分)(2014丽水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amolL1,若a7时,则该溶液可能为NaHSO4溶液B中和同体积、同pH的硫酸、盐酸和醋酸所需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V(硫酸)V(盐酸)=V(醋酸)CpH相等的CH3COONa,C6H5ONa,NaHCO3溶液中,c(Na+)大小关系:D已知Ag2CrO4的ksp为1.121012,则将等体积的1104molL1的AgNO3溶液和1104molL1 K2CrO4溶液混合,会有Ag2CrO4沉淀产生考点:pH的简单计算;盐类水解

14、的应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专题: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分析:A若a7时,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大于1107molL1,水的电离程度增大,而硫酸氢钠电离的氢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B硫酸、盐酸为强电解质,醋酸为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出氢离子,所以中和同体积、同pH的硫酸、盐酸和醋酸,醋酸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最大,盐酸和硫酸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C醋酸钠、苯酚钠、碳酸氢钠都是强碱弱酸盐,其对应的酸的酸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小,相同浓度的三种溶液,苯酚钠溶液pH最大,醋酸钠溶液的pH最小,据此进行判断;D根据Ag2CrO4的溶度积与混合液中银离子、铬酸根离子浓度乘积大小进行比较,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是否有Ag2CrO4沉淀产生解答:解:A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amolL1,若a7时,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大于1107molL1,说明促进了水的电离,该溶液可能为含有弱酸根或者弱碱根离子的盐溶液,由于硫酸氢钠能够电离出氢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所以不可能为NaHSO4溶液,故A错误;B中和同体积、同pH的硫酸、盐酸和醋酸所需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醋酸为弱酸,所以醋酸的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