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73882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鄢陵县一高高二年级第五次考试历史试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30小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2分= 60分)1、公元前600年,雅典有位平民因偷窃蔬菜被捕,按雅典此时的律法他可能被判( )A、被罚做“六一汉” B、除以囚禁 C、处以死刑 D、驱逐出境2解负令的颁布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 )A奴隶对人身自由和权利要求的反映 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矛盾尖锐C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D工商业奴隶主对奴隶的需求3从上层建筑领域给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有:( )鼓励发展工商业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设立四百人会议 成立公民陪审法庭A B C D4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

2、的目标。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Neminemlaede imoomnes,quantum potes,iuua!即: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5、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 ) A经济文化比东方六国繁荣B长期

3、与周边民族交流,作战方式先进 C置身诸侯纷争之外专注于发展国力D.较少受礼乐文明影响,制度变革卓有成效6、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定的目的是( )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 C维护井田制 D.保护私有财产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其中涉及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 废井田 奖励耕织 废分封,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 A B C D8商鞅变法得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重农抑商 “燔诗书而明法令” 奖励军功 废除井田制 实行连坐法A B C

4、D9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北魏统一北方 民族融合 先进文化的吸引 民族矛盾尖锐( ) A B C D10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迁都洛阳 实行俸禄制,严惩贪污 说汉话 改汉姓( ) A. B. C. D. 11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12对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改革内容都涉及到军事方面 B都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D改革的过程一帆风顺1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

5、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14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15北宋王安石变法中实现了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现象,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措施是:( )A更戍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保马法 16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 A限制大地主的利益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17.王安石变法同孝文帝改革影响

6、的相似点有: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都有利于民族融合 都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都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 ( )A. B. C. D. 18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其原因是:天主教会不断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争夺势力 天主教会的教义教规全面影响着欧洲的社会生活 天主教会建立宗教裁判所 天主教会控制了三分之一的欧洲土地( )A B CD19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 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A B CD20西欧宗教改革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资产阶级夺取了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B西欧各国的王权普遍得到加强C促进了西

7、欧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D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精神统治2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颁布的“解放法令”事实上规定土地属于( )A.国家 B. 地主 C.农民 D. 资产阶级22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的压迫和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A付出高额赎金买地 B对封建主的义务加重了C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D还要受到地方贵族村社的严格管理23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思想家的基本主张是( )A继续保持农奴制 B。平缓改革农奴制C废除沙皇专制和农奴制 D。加强中央集权24.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卓识的改革措施是( )A.改革落后制度 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C实

8、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25.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欧入亚”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欧入亚”是指( )A. 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 B从亚洲文明边缘小国跻身于西方世界强国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联盟26.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日本帝国是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这一规定说明1889年日本宪法( )A.使日本政体发生了巨大变化 B.使日本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C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D.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27.十九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

9、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开展工业革命 废除封建制度 实行大政奉还 推行文明开化A. B. C. D.28.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A.扶持中国傀儡政府 B。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C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 D。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29. 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说明的最主要寓意是(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有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3

10、0.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腐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 改定律例,裁减冗员 修筑铁路,开采矿产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裁汰冗员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各级爵位都

11、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其共同目标。(7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经济上举措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的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8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

12、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结合材料和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