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句式转换》教学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873795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句式转换》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句式转换》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句式转换》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句式转换》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句式转换》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句式转换》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句式转换》教学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真题再现,1.(2009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 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 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 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解题指导: 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及意义。 答案: 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

2、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200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 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 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 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 囿、亭台宫殿。 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风尘恶”概括了登黄鹤楼所见景象,题目要求结 合这一思想内容找出诗中的具体形象。形象

3、涉及了社会和自然两方面。答题时千万不可漏掉形象要点。 答案 “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 “填沟壑”、“千村寥落”。,3、(2009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 ():笋壳。帙:包书的布套。,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解析 : 分析时抓住诗中前三句描写竹子的句子进 行提炼归纳。 答案 : 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4.(2008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

4、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解析 :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理解,要抓住托物言 志手法进行分析。吕诗中“着意红”“犹胜”“开 落任东风”等描绘出了木芙蓉的形象,结合托物言 志所描绘出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范诗抓住“辛苦 孤花”“似客心酸”“未作愁红怨绿看”等关键信 息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 的形象;范诗写的是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 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前

5、者是闲适之士的 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 乐观者形象。,二、真题探究 1.考点要求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级 2.解读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刻 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意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命题规律 设题方式: (1)人物形象 诗(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2)意象 诗(词或某句某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中使用了哪些意象?诗(词)中的某一景

6、象具有怎样的 特点? 有时把形象和思想感情或表达技巧结合起来考查。如:某某意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整合与点拨 知识整合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考点1 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1)鉴赏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三、四两句塑造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 解析 : 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所“复活”的诗人形

7、 象准确地形之于文字。如这首送别诗。诗人在天 下的黄鹤楼,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送别自己 的知心朋友。诗人把朋友送上船,目送船顺流而,去,友人人影模糊,只见船帆;最后连船帆都消失了,只有一江春水浩浩荡荡流向天际,独留长时间伫立江边的诗人,我们分明能看到诗人的脸上挂满了对朋友的留恋、牵挂和祝福。 答案: 这两句是诗人眼中所见之景,透过这种情景,可以看出诗人久久伫立在江边,目送朋友征帆远去,直到帆影在天边消失,仍然极力远眺的依依不舍的形象。,(2)鉴赏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 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

8、面交相 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 小山:晚唐五代眉妆的名目,为“十眉”(十种眉妆)中的一种样式。叠:“蹙”字义。 金:唐时妇女眉际妆饰的“额黄”。新帖:新 鲜的花样子,用纸剪成画样,贴于绫罗之上,作为 刺绣的蓝本。罗襦:绫罗缝制的短袄。,这首词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女性形象? 解析 : 早该起床梳妆了,可是女主人公娇懒不起, 眉山紧蹙,眉际的“额黄”似隐似现;鬓发如云,要飞度主人公雪白的粉面。一个“弄”字,写出她精细梳妆的动作;一个“迟”字与上文的“懒”照应,暗含几多心绪。梳妆完毕,以两面镜子前后对映,省视梳妆的效果。但她是为此而沾沾自喜呢,还是为只能自个儿顾影自怜而生愁怨呢?最后是绣

9、在绫罗短袄上的金鹧鸪成双成对,勾起她多少说不出口的思念 答案 :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深闺独处、多愁善感的美丽女性的形象。,考点2 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咏物诗中描写的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注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 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 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 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 指夜深。,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 赏析。 解析 要鉴赏词中“孤鸿”的形象,要抓住下阕的 四句话:“惊起却回头”,是说孤鸿惊恐不安,非 常警惕;“有恨无人省”,说它身怀怨恨,却无人

10、 知晓,是不敢,也是不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 寞沙洲冷”,虽有“栖息地”,却“不肯栖”,只 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 答案 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本词用“缺月”“疏 桐”“漏断”“寒枝”“洲冷”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考点3 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 瓦 范成大 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这首小诗写的是春日即景,写得井然有序,诗人依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了哪些景物?

11、,解析: 这首诗通篇写景。第一、二句中的“碧瓦楼”“绣幕”“赤栏桥”是人文景物,以下“绿溪”“杨柳”“棠梨满地花”是自然景物。四句诗就是四幅画:绣幕遮掩的碧瓦楼,桥外斜横的绿溪,漫天飞絮的杨柳,落花满地的棠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花香水气,仿佛从画中溢出,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问中含有“怎样”“哪些” 两个答题点。,答案 诗人是依照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写景的。近景有绣幕垂挂的碧瓦楼,远景有赤栏桥外横斜的清溪,空中有烟柳飞絮,地上则是棠梨落花。,景物形象的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

12、热闹等。,五、课堂小结,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 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 景。(4分) 现场答案 描写了一幅杨花飞舞铺满小径,溪中 荷叶密密相依,笋根悄悄探头,沙上野鸭母子相依而眠的生动、温馨、详和、静谧的暮春晚景图。,六、当堂练习,评分分析 : 该答案可得3分。它很符合这种题的答题模式:描述画面景色+画面特点。且准确,但未按题干要求:简括。语言稍显啰嗦。 正确答案 : 描写了一幅初夏(暮春)郊野安详、 静谧的图景。 增分提示 这类题型一般包括三个答题点:画面 所属(

13、时间、地点)、画面景象、画面特点。 简式答案一般只含画面所属和画面特点两个要点。 答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保证不丢要点,且比较 准确。,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于宋神宗元 丰五年三月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情怀?请简要回答。 答案 写出了清泉寺优雅清新的景物特点,表达 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愉悦心情。,形象鉴赏题要从以下三方面建立起模式: (1)注意提问模式 形

14、象类常见的提问方式: 描写了哪些景象?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形象有着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 形象? 意境类常见的提问方式: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描绘了怎样一 幅图景(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八、本节课要点,(2)把握思考模式 会分析、品味诗中形象(意象)。“象”是人物 活动的背景材料。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 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先要明确诗中所描 写的景物对象,选择了哪些物象,是什么季节、 什么特点的物象,它有哪些特征,尤其具有哪些 特定的文化内涵,表达了民族怎样的特定心理, 进而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感情。,更要思考景物怎样组合,总体色调如何

15、,这 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要借助想象走进意境。要随着诗人的想象和 联想去联想、去想象,去勾连、去填补诗中的留 白,从而走进意境,去揣摩意境特点,揣摩作者 寄寓的感慨。 (3)规范答题模式 形象类题目答题步骤:找出并描摹诗歌形 象(一般可筛选描绘形象的词语),概括形象 特点,揭示作者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是什么形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形,象的意义是什么。当然,要根据题干要求看你应 该答到哪一步。 意境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景、情、境三个因 素缺一不可,即要求答出“写了什么景,营造了 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什么情感”。 具体为: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 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 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 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 为什么而“感伤”(如是仕途失意还是长年漂 泊)。这三个要点可据题干要求看要求答到哪 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