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新课标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84996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新课标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所谓“一般论述类文章”,是指一些以论述观点、阐明主张、表达看法等为主的说理文。一般论述类文章所涉及的面比较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常见的有论文、杂文、评论等。高考中对于论述类文本的考查,题型是以客观题形式出现。,【例1】 (2010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

2、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人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设题: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了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

3、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 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D. 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说:“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人一样。”文化是不断变化的,“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先秦两汉文化也不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故D项错。,答案:D,理解文中重

4、要概念类题型答题指要 设问模式: 下列对于“XX”的理解(表述、说明)正确(最恰当、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表述,不符合“XX”特征的一项是? 解题思路: 先要确定概念所在的位置。 然后确定信息区间(以一段为多)。 再在上下文中寻找对这个词的解释。,指点迷津,考点二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文中重要句子包括: 含意含蓄,利于发挥的句子。 2. 表现主题思想或层次的关键性语句(文眼)。 3. 内涵丰富,形象生动的句子。 4. 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 5. 容易理解错误的语句(长句子)。 6. 难理解的比喻句(从喻体找本体)。,【例2】(2009浙江高考)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大学教育的

5、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

6、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逐渐地遮蔽了。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要限制其弊端已经非常困难。因此,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条可以救治眼下的机械、呆板的学分制弊端的现实道路。 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不得不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十分现实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与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绝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仅仅是能够谋生或得到较高收入的专业人士。真正的青春

7、饱含生命的热情,能够运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为实现理想而从事生命奋斗。,守护中国知识分子的继续存在,是理解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意义的必要高度。通识教育成功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如果我们更关注的只是大学的当下排名,却遗忘了在这种排名背后的真实基础,这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明发展、并仅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展作出贡献。,设题 下列对“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

8、意义”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知识分子具有独立的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B. 知识分子是与专家并不重合的概念,具有独特含义。 C. 大学过分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多元职业结构的各类专家。 D. 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己地位的能力。,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重要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项原文是“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选项“以偏概全”,扩大了范围;B项原文“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选项“具有独特含义”属于无中生有;D项信息在第一、三段:“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

9、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选项无中生有。 答案:C,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类题型答题指要 设问模式:下列对于XX句的理解(表述、说明)正确(最恰当、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题思路: 1.审准题干,明确题目的指向。 2.找到句子的位置,选定句子的“管辖”范围。 3.将选项和原文及题干细心比照判断。,指点迷津,考点三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文中的信息一般包括: 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 2. 对重要概念、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和相关材料。 3. 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把握表示时空转换、上下句(段)关系、提示语境特征的提示语或标志词。 2. 把握集中表现文章

10、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语。 3. 从理解基本概念中辨别和筛选信息。 4. 从文章的重要句子中提取信息。 5. 从文章提供的材料中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例3】(2010福建高考)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国语周语上载厉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周代的

11、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礼记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歌则不同。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 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歌不同:一是

12、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政治言说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小雅。,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将诗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另外,当时的书写

13、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 不过,即使是诗使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诗则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 (选自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有删改),设题 下列有关先秦“诗”与“歌”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并为西周的礼乐政治服务的,而早期的歌是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 B. 诗与歌虽

14、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诗却有歌的一些元素,它们的联系方式只在音乐。 C. “歌”向“诗”的转变,是因为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满足通过礼乐教化臣民的需要。 D. 诗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而歌产生时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 解析:D项混淆时间。据原文“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可知“而歌产生时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不成立。 答案:D,筛选整合信息类题型答题指要 第一步,先通读题目中的选项,明确要筛选的是什么内容,由于这些选项没有内在联系,每一项都是一个指向,因此,根据选项就可以找到筛选的部分了。 第二步,

15、找信息,整合信息。,指点迷津,考点四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 (1)分析文章的标题。 (2)弄清文章的主旨。 (3)联系文章的背景。 (4)抓住文章的材料。,【例4】(2010江西高考)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竞技庆典是古罗马文化中一种独一无二的仪式,它集竞技、宗教庆祝、胜利游行、血腥表演为一体,是几百年间最为流行的全民娱乐方式。 为罗马辩护的学者试图把竞技庆典中的血腥表演归结为古代民族中非常普遍的以活人献祭的宗教行为。然而,史料显示,罗马社会中使用人牲的现象比较罕见,通常只用牛羊献祭,只有在国家安全受到明显威胁时,出于迷信的原因,才象征性地处死少数异

16、族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是,罗马人往往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以此作为自身“文明性”的反衬。公元2世纪至5世纪罗马人与基督徒的论战也从反面证明了罗马人憎恶人牲的立场。在论战中,双方都互相指责对方以活人献祭,以此确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优越地位,将对方钉上野蛮人的耻辱柱。,如果说罗马人的部分屠杀行为具有某种宗教色彩,那也是与军国主义捆绑在一起的。作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公开处决战俘的确有向庇佑罗马的诸神感恩的意味,但这并不是主要方面。正如普拉斯所断言,“竞技庆典从本质上说是为生者举行的仪式,而不是为死者举行的献祭”。对于以军事立国的罗马民族来说,这些屠杀行为首先是国家强力的展示。但屠杀行为竟会演变成娱乐节目,则与罗马人纵容和欣赏的态度有密切关系。罗马的所有阶层都对血腥表演极为痴迷。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等节目。这些被处死的人主要是战俘、罪犯和奴隶,他们被称为“有害之人”,换言之是罗马帝国的害虫。因此,他们的死在罗马观众心中激不起任何同情,按照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