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2月期末统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3915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2月期末统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2月期末统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2月期末统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2月期末统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2月期末统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2月期末统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2月期末统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卷5至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的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卷用钢笔或0.5毫米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下列资料作为研究孔子的

2、史料,其中价值最高的是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有不少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下列哪家学说和当今反对奢靡 之风的理念相符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3春秋繁露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天之亲阳而疏阴,任德而不任刑也。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据此,对董仲舒的学说认识正确的是 A吸收了佛教思想 B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 C吸收阴阳家的思想,主张三纲五常 D吸收法家思想,主张严刑峻法4据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统计,清代创建书院3868所,分布在今全国31个省区,其中,浙江、四川、广东及江西的书院数量名列前4位,台湾、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边疆

3、地区书院也有所发展。这则统计资料我们可以用于研究 儒学影响的扩展文化中心的南移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西部文化的发展 A B C D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在此,顾炎武 A. 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以德治淳化社会风气 C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批判宋明理学的虚伪6右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 Dd

4、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7南宋梦梁录中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材料中“一舟人命所系”的技术传人欧洲直接引发了 A.欧洲的社会转型 B启蒙运动 C地理大发现 D工业革命8康熙年间,一个地主家庭的四个儿子的择业选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老大能歌善舞,在北京表演京剧老二精明能干,在上海从事进出口贸易老三子承父业,在家乡购田置产,安居乐业老四去了江西平遥,和朋友合伙兴办票号 A B C D9南朝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表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该 A效法道家 B有意无法 C

5、形神兼备 D超越古人10.中国古代为适应市民阶层对文化的心理需求而产生了众多文学形式,其中不包括 A.楚辞 B宋词 C话本 D小说11.“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魔术 B绘画 C戏剧 D杂技12.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13.历史学家们认为:“17世纪后期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先决条件。”这里的 “科学

6、革命的胜利”指的是 A太阳中心说的提出 B相对论的提出 C进化论的提出 D经典力学的形成14.“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引文描述的艺术形式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15.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 下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 “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

7、个派别依次是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17.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除梁启超外,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均是“多变”的代表,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在本质上体现了 A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迅速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剧烈 C西方文化冲击日益深入 D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18.孙中山以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为此孙中山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主张平均地权 D明确反对帝国主义19著名历史学家章

8、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个人共同目标是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实现君主立宪制 C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D建立民主共和国20.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 学的趋势是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21.下列文献中,把救国救民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是22.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次谈话 A.完成了拨乱反正 B为改革开

9、放奠定了基础 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23.科技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许多新兴职业也应运而生。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 序正确的是 A.电影播映员一火车司机一电视节目主持人一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一电影播映员一电视节目主持人一网络管理员 C电视节目主持人一电影播映员一火车司机一网络管理员 D电影播映员一电视节目主持人一火车司机一网络管理员24.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较大规模的留学热潮。其中第一、四次留学热潮的初衷分别是 A.富国强兵、建设祖国 B光宗耀祖、创业立业 C开启民智、实业救国 D科技救国、成就自我25.某同学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

10、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 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双百”方针、“教育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18分)尊礼重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先贤的美德是我们民族意识、道德精神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

11、语 材料二 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合道理底是天理,徇情欲底是人欲。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朱子语类 (1)据材料一、二分析孔子和朱熹对个人修养提出的共同要求有哪些?朱熹对伦理道德 提出的新要求及本质目的是什么?(6分) 材料三 曾国藩主张“带勇之法,用恩莫如仁,用威莫于礼”。他将“仁”、“礼”贯穿于湘军的治军实践中,运用儒家思想的说教对湘军进行系统的政治灌输。 刘劲松曾国藩砥砺士气之术论略 材料四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 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12、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1918年) (2)材料三、四,曾国藩和鲁迅是如何对待儒家伦理道德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材料四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对儒家道德的评价是否准确,为什 么?(4分)27(20分)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产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说)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我确信,凡合乎法律的就是正义的充满宇宙的理智,也可以随意指挥宇宙间的一切。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4分) 材料二 多么美妙的青春啊! 然而只是一瞬间。 让我们唱吧!笑吧!

13、祝要求幸福的人幸福! 不要期待明天!意大利佛罗洛萨的洛伦佐美狄奇(1449-1492)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人们崇尚什么价值观念?产生这种价值观的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 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如何理解其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4分) 材料四 在他(伏尔泰)弥留之际,一边有同时代人和后代的欢呼和赞美,另一边有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洋洋得意的嘘叫和仇恨。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雨果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1878年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他是一个世纪”?(6分)28(12分)科技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