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第3节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课件 人教大纲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83353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第3节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第3节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第3节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第3节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第3节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第3节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课件 人教大纲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第3节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课件 人教大纲版(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中心意思 体验与探究 真题体验 1.(2009湖南)(原文见第1节“真题体验”) 本文原标题为“科学反对它自己”,依据文 章,对该标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学反对它自己并不意味着反对它的全部, 而是反对它有悖于科学伦理的部分。 B.只有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害人类的科学研究, 才能真正推进科学的发展,造福人类。,C.防止科学技术在运用中对人类造成危害,有 赖于科学家的道德勇气与社会责任感。 D.新科学反对旧科学,科学就是在不断否定过 去的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得到进步的。 解析 “新科学”和“旧科学”是两个相对的 科学,本文未涉及“旧科学”;原标题中的 “自己”是指

2、那些科学本身的不利于人类的研 究项目。 答案 D,2.(2009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题。 自由和科学 爱因斯坦 我知道,要对基本价值的判断进行争论,是 一件没有希望的事。比如,如果有人赞成把人类 从地球上消灭掉作为一个目标,人们就不能从纯 理性的立场来驳倒这种观点。但是如果有某些目 标和价值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人们就能够合理地 来议论达到这些目的的手段。现在,让我们来指 出两个目标,凡是读到这篇东西的人大概都会完 全同意的。,第一,为维持全部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所必需 的资料应当由总劳动量中尽可能少的部分来生产。 第二,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固然是美满的生 活所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但只做到

3、这一点还是 不够的。为了得到满足,人还必须有可能根据他 们个人的特点和能力来发展他们理智上的和艺术 上的才能。 其中第一个目标是要求增进一切有关自然规 律和社会过程规律的知识,也就是要促进一切科 学工作。因为科学工作是一个自然的整体,它的 各个部分彼此相互支持着,虽然支持的方式还没 有人能预料到。但是科学进步的先决条件是具有,不受限制地交换一切结果和意见的可能性在 一切脑力劳动领域里的言论自由和教学自由。我 所理解的自由是这样的一种社会条件:一个人不 会因为他发表了关于知识的一般和特殊问题的意 见和主张而遭受到危险或者严重的损害。这种交 换的自由是发展和推广科学知识所不可缺少的, 这件事有很大

4、的实际意义。首先它必须由法律来 保障。但单单靠法律还不能保证发表的自由,为 了使每个人都能表白他的观点而没有不利的后 果,在全体人民中必须有一种宽容的精神。这种 外在的自由的理想是永远不能完全达到的,但如,果要使科学思想、哲学和一般的创造性思想得到 尽可能快的进步,那就必须始终不懈地去争取这 种自由。 如果要保证第二个目标,也就是要使一切人 的精神发展成为可能,那么就必须有第二种外在 的自由。人不应当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而工作到 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从事个人活动的程度。 而没有这第二种外在的自由,发表的自由对他就 毫无用处。如果合理的分工问题得到解决,技术 的进步就会提供这种自由的可能性。,科

5、学的发展以及一般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发 展还需要另一种自由,这可以称为内心的自由。 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 见的束缚,也不受一般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 束缚。这种内心的自由是大自然难得赋予的一种 礼物,也是值得个人追求的一个目标。但社会也 能做很多事来促使它实现,至少不该去干涉它的,发展。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权威的影响和强加给青 年过重的精神负担来干涉内心自由的发展;而另 一方面,学校也可以由鼓励独立思考来支持这种 自由。只有不断地、自觉地争取外在的自由和内 心的自由,精神上的发展和完善才有可能,由 此,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有可能得到改 进。 (选自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赵中

6、立、许良英编译),根据文意,可能影响“内心的自由”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哪些? 解析 联系文章最后一段,“这种精神上的自由 在于思想上不受也不受”和后面“但社 会也能至少不该比如学校可以也可 以”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主观因素:个人在思想上是否受权威和 社会偏见的束缚,是否受一般违背哲理的常规和 习惯的束缚。客观因素:社会(包括学校)是 干涉“内心的自由”的发展还是鼓励支持“内心 的自由”。,3.(2009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题。 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 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 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 关怀和

7、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 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 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 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术业有 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 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学只能 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 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 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一 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 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 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大学通识教育的一

8、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 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而这个目标,在 今天已被逐渐地遮蔽了。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 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 轨道。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要,限制其弊端已经非常困难。因此,对于通识教育 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条可以救 治眼下的机械、呆板的学分制弊端的现实道路。 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不得不在市场经济中获取 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十分现实的事情。但这并 不意味着一定与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绝 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仅仅是能够谋生或得到较高收 入的专业人士。真正的青春包含生命的热情,能 够运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为实现理想而从事生 命奋斗。

9、,守护中国知识分子的继续存在,是理解大学 推行通识教育意义的必要高度。通识教育成功与 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 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 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如果我们更关注的 只是大学的当下排名,却遗忘了在这种排名背后 的真实基础,这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任何一所 大学,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 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 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明发展、并仅 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展作出贡献。,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 力。解答此题要抓住文中的关键

10、词“通识教育”和 “文化自觉”。 答案 大学应重视通识教育,培养“文化自觉”。,真题探究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在 对某一语段、某些语段或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分 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归纳。“归纳内容要点”侧 重考查考生能否用自己的话对语段乃至整篇文章 进行总结与把握;“概括中心意思”则侧重考查 考生能否着眼于文章整体,通过理清文章内部的 相互关系来抓住文章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 该考点试题通常要求概括文章的核心内容、 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或对要点进行归纳。一般以 主观题简答题形式出现,如2009年浙江卷第 11题(见本节“真题体验”第3题)。有时也以客 观题选择题形式出现,如2009年湖

11、南卷第8题 (见本节“真题体验”第1题)。,整合与点拨 知识整合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在理 解语句、分清层次、筛选整合的基础上进行。 2.做“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题的 要求、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阅读点拨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在阅读 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整理 的阅读思维过程。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每一个 主体段落都相对集中地表达了一个中心意思。这 个中心意思叫段落的中心句。段落的中心有时用 中心句或中心词加以概括,这种中心句或中心词 往往分布在段首的开启句或段末的结束句。有时 段落没有中心句或中心词,这就要在深入把握句 际关系的基础上,找到

12、一个上位的词句概括全部 内容,这就是段落的中心。一个段落的中心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一般来说,文章有几 个主体段落就有几个内容要点。多个内容要点按 或并列或对比或层递或阐释等关系组合在一块, 就形成了全文的中心。论述类文章中的内容要点 大多是全文的分论点,其全文的中心意思大多就 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是证明与 被证明的关系。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从具体 的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 性认识的阅读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概括段落 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这三个循序 渐进的过程。其中,概括段落中心是基础。下面 以论述类文章为例,谈谈如何概括段落中

13、心。,论述类文章中的段落,主要是议论性段落, 一个完整的议论性主体段落一般包括起始、展开、 终结三部分。起始部分主要是提出观点、论题, 展开部分主要是分析论证,终结部分主要是重申 论点和拓展深化。不完全的议论段落或省去起始 部分,或减掉终结部分,但展开部分是必须保留 的。概括段落中心,主要着眼于起始部分和终结 部分的关键词句。没有起始和终结部分的段落, 则要从分析论证的文字中提炼作者的观点。下面 结合高考试题看看对这两类段落中心的概括。,【例1】(2006北京) 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 和、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 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 筑

14、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 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 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 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 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美,耐人深思。,这是一个完整的议论段落。段的起始部分为 第一句,提出天坛高、圆、清,体现天坛崇高、 祥和、清朗的意境。段的展开部分为第二句,通 过天坛与故宫的对比展开,比较点依次为建筑物 数量、格局、造型和色彩。通过比较而印证天坛 崇高、祥和、清朗的意境特征。段的终结部分为 第三句,在重申天坛独特意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引 人思考。本段内容概括要在把握第二句材料的基 础上,着重从第一、三句中提炼,其段落中

15、心可 概括为:天坛崇高、祥和、清朗的意境引人深思。,【例2】(2006重庆) 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我 们生活世界中的具体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 化形式即使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也会或 快或慢地变化,一些习惯、惯例、文艺形式、仪 式等等甚至在总体文化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时,也会自己经历生灭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 我们所说的文化模式在总体上所经历的裂变与危 机。再如,当一种文化中的个体通过交往或迁移 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时,他也必须经历痛苦 的文化模式转换问题;同样,当一个个体经历生 命中的不同的生理时期,必须经过个体文化模式,的阶段性转变,这些也同样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

16、 转型。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通过人的交往或交流 发生接触和碰撞,也会引起某一方或双方人的衣 食住行、语言符号、审美情趣的一些具体改变。 即使这样,也还不一定是真正的文化转型。 这是一个不完整的议论段落,段落结构是总 分式。“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是一 个总的开启句,以下从多样化的文化变化中列举 了三种情形加以论述:在总体文化模式的常规 期或稳定期,具体文化要素和文化特质的变化不,属于文化转型;个体文化模式转型和阶段性转 型不是文化转型;文化在交流过程中引起的具 体改变不是文化转型。归纳上述三个方面的内 容,我们可以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可以概括本 段文字的中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殊的文化的变 化不属于文化转型。,现场批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散论“悲愤出诗人” 李翔德 古人说:“悲愤出诗人。”这句话是很有道 理的。它点破了作家的成就和身份之间的某种关 系。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诗人和作家,都几乎 “不约而同”地有一段不幸甚至悲惨的遭遇,正 是在这种遭遇之后,才奋发图文,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