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3114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雅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雅安中学20142015高二年级下期月考(4月)文科综合(历史) 试题第卷 (选择题 共48分)文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满分300分,其中,政治100分,历史100分,地理100分。历史试题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一并收回。注意: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机读卡填涂1324一、选择题(48分)1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国、强国,比如统一六国的大秦帝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民主强国 D

2、制度创新【答案】 D【解析】考点:考查国家崛起的原因。从 18 世纪的英国来看,英国君主立宪制在 17 世纪完成, 这为工业革命的进行提供了首要的政治前提条件;而战国时代的秦国,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和郡县制等体现的也是制度的创新;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 路而成为亚洲强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迅速发展起来。故应选 D2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锄、铲等铁农具 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出现铁器 B 1904年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有:经学科、政法科、工科等,各专业预科阶段均开设经学大义、中国文学等课程中国近代最早的大

3、学专业设置有中西结合的特点C 古希腊考古发现有一些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人维护民主的一种方式D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建立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的国营“样板”工厂 日本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 【答案】B【解析】考点:史学研究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的研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A项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开始出现铁器。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足以证明“陶片放逐法”会造成民主权利的滥用而不再是“维护民主的一种方式”,1904年京师大学堂的确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开设经学大

4、义、中国文学等课程”足以证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而开设政法科、工科等则足以证明是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所以,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专业设置有中西结合的特点B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国营“样板”工厂只能证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国家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能证明日本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3读图2,图中内容是著名学者虞和平对某一事件的评价。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答案】D【解析】考点:戊戌变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信息,本题考查近代

5、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符合题干图片信息“第一次”、“全面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特征的,只有C项符合题意,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领导发起的。此题易误选C,C项虽属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但属于思想解放运动,而且,也不符合题干图片信息“第一次”。AB两项表述明显不正确,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无关。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4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A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

6、发展C 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答案】A【解析】考点:历史研究方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陈寅恪先生的观点实际上是强调历史研究要结合特定时代背景去考查。商鞅变法没有失败,因为商鞅变法的重要成果得以维持,变法目的达到了,所以C项目表述是错的。同样,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是要实现经济大一统,本身目的不是要促进手工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没有辩证看待传统文化。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要减轻引进“西用”的阻力,同时也反映洋务派对学习西方流入浅层次。5 “德意志帝国哪怕从1866年击败奥地利算起,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崩溃,不过

7、半个世纪;日本帝国从开始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到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废墟上兴起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和德国经济不断繁荣,如今已持续了半个世纪。”由此可见()A民族主义是推动国家走向富强的动力 B大战摧残了部分参战国的国民经济C民主政体是国家持续繁荣的保障 D专制政体不能做到民富国强【答案】C【解析】考点:主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基础。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废墟上兴起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和德国经济不断繁荣,如今已持续了半个世纪。”提供的历史阶段的特征,其共性是政治稳定。6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

8、国以威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A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B赞赏,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答案】B【解析】考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的信息可以看出五大臣认为

9、德国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对德国制度非常赞赏,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7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遏制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B促进埃及的近代化进程C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D 整顿了埃及的社会秩序【答案】 B【解析】考点:阿里改革。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让回答阿里改革对埃及的社会进步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是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故选B。8孝文帝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在此反映北魏孝文帝()A入主中原的愿望 B实行汉化政策C改革的坚强决心

10、D废除宗法制的决心【答案】 C【解析】考点:孝文帝改革。从材料“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可以看出孝文帝为了推行改革,不惜消灭太子,故选C。9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由此可见他()A主张儒佛合一 B抨击当朝统治 C抨击科举制度 D注重经义策论【答案】 D【解析】考点: 王安石变法。从材料“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可以看出王安石认为以前的只考诗赋词章并不

11、能选拔人才,主张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故选D。10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答案】D【解析】考点:戊戌变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熟练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能力。题干中康有为上书中强调“诏旨一下,天下雷动”“ 庶政尽举”其实不符合以后的历史史实,只是康有为的主观想象。从教材中,老师的讲述中学生应该知道变法缺乏群众基础,故不选B。而C项说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错误,当

12、时还没有变法。A项看不出来。D项正确。11 1774年,日本著名医者杉田玄白翻译了荷兰人JKulmus所著的解体新书。这是日本第一部译自外文的人体解剖学书籍。以解体新书的出版为契机,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核心的群体。这说明()A日本近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紧密结合 B日本闭关锁国未能阻挡西方文明传入C日本“脱亚入欧”采用荷兰模式 D近代医学体系在日本开始形成 【答案】B【解析】考点:明治维新的背景。 1774年日本处在闭关锁国时代,但是还是有翻译外来书籍的现象,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核

13、心的群体,这说明了B,其他选项不符合史实或材料,故排除。 12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钱穆先生认为引进外国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传统相结合,否则必定失败。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而中国并不具备相应的经济、文化基础,最终失败,说明结合国情的重要性,D项符合要求

14、。B项是学习西方经济,C项是学习西方文化,与题意不符。二、非选择题(52分)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

15、,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曰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人了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