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2312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20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省20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省20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省20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省20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20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20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命题规律考点年份涉及地市(州)成语(含俗语)的运用2014云南未考2013玉溪、八地联考、昭通、红河、曲靖、德宏、西双版纳、普洱(选择题)2012玉溪、曲靖、昭通、红河、德宏、西双版纳、普洱(选择题)近义词(含关联词)辨析2014云南省(判断加点词语是否与教材原文一致)2013各州市均未考2012曲靖、八地联考命题趋势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云南学业水平考试中一个必考的考查点,考查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近义词或关联词的辨析选用,二是常见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题型多为选择题,分值在24分之间。预计2015年这种命题趋势将延续,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的考查仍将是考查的重点,考查对象仍将是实词

2、的正确搭配、关联词的辨析选用、常见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考查形式仍将以客观选择题为主。考点分析考法1 近义词辨析近义词辨析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我们判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或者要求我们选择加点词语运用有误或者完全正确的一项),分值为2分。例1 (2014湖北武汉)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树木失去了根就会 ,江河失去了源头就会 ,灵魂失去了家园就会 。世界无限广阔,我们渴望到广阔的天地去闯荡,但请记住,一定不要迷失了回家的路。拥有精神家园,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A.枯萎 干涸 堕落 B.枯黄 干涸 堕落C.枯萎 干旱 陨落 D.枯黄 干旱 陨落【解析】本题考

3、查近义词辨析。“枯萎”用于表现植物干枯萎谢的状态,“枯黄”则偏重于形容枝叶颜色的干枯发黄。因为主语是“树木”,所以第一个空处应该填“枯萎”。“干涸”用于形容河流、池塘水量枯尽,而“干旱”则用以指因缺水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灾害现象,因为主语是“河流”,所以第二个空处应该填“干涸”。“堕落”用于形容思想和行为向消极的方向倾斜,而“陨落”一般用来形容物体从高空坠落,或作为伟人去世的婉称,因为主语是“灵魂”,偏重于形容精神上的状态,所以第三个空处应该填“堕落”。【答案】A解题技巧 常用的辨析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从字形上去区分。例如:渡过、度过,这一组近义词,我们只要区分出“渡”与“度”的不同

4、,两个近义词就不易混淆了。从字形上看,“渡”跟水有关系,主要用于过江河湖海,可引申为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而“度”通常用于时间方面,如季节、节日、岁月等。(2)从词性上去区分。例如:必须、必需,这一组近义词,前者是副词,后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后者是动词,作谓语,后面跟物品、物资、人力、资金等。(3)从词语搭配上去区分。例如:篡改、窜改,与前者搭配的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事物,如理论、政策、学说、历史等,尤其强调用作伪的手段改动;与后者搭配的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文章、古书等。(4)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上去区分。例如:侦察、侦查,前者用于军事,指为了弄清敌情、地形等进行的活动;后者用于

5、公安、检察等司法部门,指为了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而进行的调查。(5)从词语的侧重点上去分析。例如:消失、消逝,前者侧重于事物或现象从有到无这个结果,在变化中历时较短;后者侧重于事物或现象过去了或不见了,这个过程历时可长可短。(6)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去区分。例如:沟通、勾通,前者指双方互相通连,是中性词;后者指暗中串通和勾结,是贬义词。(7)从词义轻重上去区分。例如:抱怨、报怨,前者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的不对,埋怨,词义较轻;后者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词义较重。(8)从词语的特指和泛指上去区分。例如:取缔、取消,前者特指明令取消或禁止,一般用于政府对不合法的言论、活动等明令取消或禁止;后者

6、泛指废除、去掉,不一定是通过命令强制的,也不限于上级对下级。考法2 关联词语的选用这种考法,大多要求选出句子或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一般和词语辨析一起进行考查。例2 (2011云南德宏)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命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 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 成功 失败,她 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 A.还 要么 要么 更 B.只 无论 还是 更C.只 无论 还是 都 D.还 要么 要么 都【解析】解答此类题,要理解句子内容,理清各分句之间的关系。上面是一段阐释生命的文字,根据语境来看,第一个横线处只能填“只”,据此可以排除

7、A、D两项,又因为“无论都”是固定搭配,据此又可以排除B项。【答案】C解题技巧 对于关联词语的运用,需要注意关联词语的搭配。很多关联词语都是成对使用的,用时不可搭配错误。考法3 成语使用辨析成语使用辨析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要求我们判断所给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或者有误的一项。一般考查4个成语,2分,这是云南各地区多年来的主流考法。例3 (2013云南昭通)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语文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学习语文的兴味越来越浓。B.平时,大家抓紧时间学习,陈功却玩得痛快;要大考了,他天天开夜车,结果生了病,连大考都不能参加。真让人叹为观止啊。C.法国昆

8、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D.这篇杂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观点鲜明,力透纸背,鞭辟入里,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解析】“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褒义词,与句子的语境不符。【答案】B解题技巧 要做好成语辨析题,除了平时多积累外,还应掌握一些解题技巧:(1)看感情色彩是否恰当。有些成语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界限分明。若辨别不清,很容易用错。例如:大量的垃圾食品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属褒义词,这里却用来形容垃圾食品厂的大量涌现,使用不当。 (2)搞清成语的含义,切莫“望词生义”

9、。(3)看词义轻重是否得当。例如: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既然设计“有些缺点”,就可以指责,“无可非议”是指“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程度太轻了。(4)看成语是否“一语多用”。有些成语意思较多,如只知其一,不知其余,就会在使用中出错。例如:在周末班会上,一向沉默寡言的李涛主动走上讲台,指手画脚,慷慨陈词,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可以指轻率地加以指点批评,例句使用了该成语的第一个意思,是恰当的。(5)看成语的形容对象是否正确合理。某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错误。例如: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

10、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这里却用它来形容人,显然是不当的。(6)看语体色彩是否合乎语境。例如: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蓬荜生辉”是谦辞,一般用于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感到光荣。这里显然用错了。(7)看成语与其他成分搭配是否恰当。成语在语言运用之中,相当于一个词,因而就有一个和其他词语的搭配问题,不能互相矛盾,也不能重复。例如: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形容众多,与句中“一位”矛盾。(8)看成语是否符合使用习惯。有的成语在实际运用当中,有其使用

11、习惯,比如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我们应遵循它的使用习惯。例如: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的财力令其他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此处却把它用于肯定句中,显然不恰当。类似用法的成语还有“善罢甘休”“同日而语”“等量齐观”“无时无刻”“一概而论”等。考法4 排比句式选词填空排比句式选词填空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我们选出填入排比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选项,一般是4个选项,考查5个词语。这是曲靖卷的特殊题型。例4 (2012云南曲靖)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孩子,一定要坚持,越不能坚持越要坚持。黎明

12、前最黑暗,胜利前最 ,成功前最 。坚持住,你就会迎来 ,迎来 ,迎来 。A.渺茫 绝望 黎明 成功 胜利B.渺茫 绝望 成功 黎明 胜利C.绝望 渺茫 胜利 成功 黎明D.绝望 渺茫 黎明 胜利 成功【解析】根据前面三个句子与后面三个句子之间的语意逻辑对应关系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答案】D真题训练1.(2014云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教材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B )A.我只是伫立遥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B.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C.然后他站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D.

13、长大后/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船票。【点拨】A项原文是“凝望”,C项原文是“呆在”,D项原文是“窄窄”。2.(2014山东东营)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 )(1)历史已雄辩地 ,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和无私奉献,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2)挑起岛屿争端、参拜战争罪犯、扩张军事实力,充分 了其狭隘的民族主义和贪婪野蛮的军国主义本性。 (3)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我市为 “人本”理念和科学发展观,追求优质教育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A.证实 表露 践行 B.证明 暴露 践行C.证明 暴露 实现 D.证实 表露 实现【点拨】“证实”是指用权威的声明或无可置辩的事实对遭到

14、否认、怀疑或批评的结论、断言或证据作进一步确证,词义比“证明”重。“表露”的意思是显露或表现出(内在的情感或品质),是中性词;“暴露”指露在外面,无所遮蔽,在有的语境中含有贬义。“践行”指履行,实现;“实现”指使理论、设想等成为事实。3.(2014四川南充)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D )(1)家庭的 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2)花一样的生命,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使这个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 ,充满快乐。(3)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 是触犯了党纪国法, 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A.熏染 姿态万千 只要就 B.熏陶 姿态万千 只有才 C.熏染 五彩缤纷 只有才 D.熏陶 五彩缤纷 只要就 【点拨】(1)“熏陶”表示好的影响,“熏染”表示不好的影响;(2)只有“五彩缤纷”才能与上文的“死寂荒凉”形成对照;(3)“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只要就”表示充要条件。4.(2014广东广州)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1)醉驾者如果在一起起车祸面前 ,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2)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 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3)刚步入生意场的他,凭借灵活的头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