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1854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十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文押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与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不必面面俱到;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体特征明显。写作提示答案:题目的提示语来自玛利亚史利弗做自己一书的“编辑导语”,它很能引发人的一些感想。人是最自由的,又是最不自由的。生活在尘世之中,就必然受到一些外在条件、规章制度的限制约束,其中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不尽合理但又是在特定

2、的社会条件下的客观存在,这时候,一味地抱怨批判是于事无补的,因为人“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做绝对自由、绝对自我的“自己”是不可能的,要认清此点,不要让自己的作文变成一个指责老师、家长,痛斥官员、社会的“发泄场”。在文体上,可以写议论文,写如何做自己,做一个怎样的自己,对“做自己”有什么样的认识、体会等,但忌泛泛而谈,要有明晰的思路,要有思维的层次。当然也可以写记叙文,只是注意文章要扣题,事件要简单。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巴尔蒙特说:“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和蔚蓝色的原野;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和对面的群山。”阳光打在脸上,温暖留在心里。这个世界的美丽与感动就像太阳

3、一样,虽然有时候会被乌云遮住,但是她存在着,永远把我们的道路照亮。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答案:材料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巴尔蒙特的话说明包括“太阳”在内的自然之物对人生的重要性;第二层,进一步阐释“太阳”的内涵,“美丽与感动就像太阳一样”,并说明它的永恒性。这样看来,“太阳”应该是作文的核心。在文中“太阳”既可实指,也可虚指。分析“太阳”的特征纯净、明亮、多彩、温暖、不停地散发光与热,可象征自由、圣洁、光明、希望(乐观、自信)、多彩的生活、爱、理想、奉献等美好的事物,从而表达赞颂之情。3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

4、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作家麦家认为,人生必须配备的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写作提示答案: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展示了著名作家麦家对人生的解读,指出面对人生际遇应持的态度:看远,看细,看透,看淡与笑看人生等等。面对人生,有时候,我们要用望远镜,看远方,看到前路的希望;有时候,我们要用显微镜,用苛刻的眼光去发现自身的不足,正确认识自己;有时候,我们要用放大镜,把人生世事都

5、看清楚透彻了,会觉得人生没有过不了的坎;有时候,我们要用太阳镜,对功名利禄,保持一种淡然心态;有时候,我们要用哈哈镜,面对厄运困苦,一笑而过可从五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来立意,也可以选取几个方面来写,也可以写我们许多人往往拿错了眼镜,该拿太阳镜时拿了显微镜,该拿望远镜时拿了放大镜,所以经常把事情办糟糕,从而提出关键是要选对眼镜。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船夫摇着一条小船在大海中行驶,浪花不断地向小船涌来,小船随着波浪微微荡漾。一只海鸥落在船夫的肩头,对他说:“你多幸福啊,大海摇荡着你,就像荡秋千似的。”船夫听了,摇摇头笑着说:“不对,是我在摇荡着大海!你看,大海的波涛都被我摇起来了。”

6、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提示答案:海鸥认为大海摇荡着船夫,船夫处在幸福之中;船夫则认为是自己在摇荡着大海,自己的处境是自己争取来的。结论不同,切入的角度各异,立场不同使然。海鸥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人在环境面前的把握意识和控制能力。而船夫则强调人的自主性,肯定人对自然、环境的掌控能力。据此可以引出如下话题:人对环境无能为力还是大有作为,人在环境中是只能被动接受还是能够主动抗争。事例选择上,可以联系人对命运是逆来顺受、随波逐流还是自觉掌握、成为主人;对困难、挫折、打击、不幸是一味怨天尤人、听之任之还是直面困难、迎战打击、战胜挫折、超越苦难、化解不幸。5阅读下面

7、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是那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写作提示答案:这道题立意不难,任何一种声音,只要与“真正牵动内心深处的声音”相关就行,从正、反、实、虚各个角度立意均可。但要注意以下限制:材料中信息(关键词)的限制:今天、声音、一种、牵动你内心深处的。文章重在表达牵动的过程,即为什么牵动,

8、怎样牵动。整篇文章应表达对声音的怀想、由衷赞美等感情。对声音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表现的“声音”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中国古代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有着不同的审美感受,同是欣赏春天的美景,既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审美感受,也有“泪干春尽花憔悴”的审美感受;既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审美感受,也有“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审美感受。其实不只是古人,今人对自然之美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请以“自然之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答案:阳春三月,春风和畅是美;炎炎夏日,浓浓绿荫是美;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是美;隆冬时

9、分,皑皑白雪是美。这个作文题目可纯粹讴歌自然之美,也可结合材料中提到的“中国古代诗人”“审美感受”等,将自然之美与人文视点结合起来进行写作。无论选取哪一个角度,都要以“自然”为中心,写美在哪里,为什么美。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窗外一只小雀,它不会飞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楼檐,生存于市井之中,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它那么小,落在枝上就是近视眼中的一个黑点;它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欢快地生活着。要求

10、: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答案:材料中麻雀的生活图景,体现的无疑是市井乡间那些平凡而普通的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也就是所谓“草根”的象征符号。根据材料,可得出如下立意:虽然平凡,也要坦然自适;虽然平凡,也自有其幸福;虽然平凡,也自有其价值;有些人或事物虽然渺小平凡,却值得我们尊重。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作之不止,乃成君子”,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据记载,魏国国君向孔斌询问谁是天下高士,孔斌说:“世上根本没有完美无瑕的君子,如果退而求其次的话,那么鲁仲连勉强算一个。”魏王摇头道:“鲁仲连恐怕也算不上,此人表里不一

11、,他的行为举止都是强迫自己做出来的,并非本性的自然流露。”这时候,孔斌说了一句挺经典的话:“作之不止,乃成君子。”即人都是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管他真心还是假意,假如能不停地这么做下去,到最后习惯成自然,就成了君子。阅读以上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答案:解读这道命题,首先要把握材料的命题指向。材料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这时候,孔斌说了一句挺经典的话:作之不止,乃成君子。”这里的“挺经典”,明显表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即对“作之不止,乃成君子”的观点持赞成肯定态度。对这句话,材

12、料里作了清楚的注解:“人都是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管他真心还是假意,假如能不停地这么做下去,到最后习惯成自然,就成了君子。”这个阐释表明,凡事(从材料中可知,所做的一定是善事)只要去“做”,无论事大事小,不管真心假意,就值得肯定,即古人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这里的“做”,还必须注意一个“量”的问题,一定要“不停地这么做下去”,这样,“无心”就可能变成“有意”,并且成为一种习惯,“伪君子”就变成“正人君子”了。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里面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在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儿子喜上眉梢,推想着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有嗖嗖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他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箭囊里装着一支折断的箭。“我一直挎着这支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意志轰然坍塌了。后来,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要求: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