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3 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测)(解析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1086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3 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测)(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3 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测)(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3 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测)(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3 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测)(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3 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测)(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3 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测)(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3 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测)(解析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3 鉴赏诗歌的感情或思想内容(测)(解析版)(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班级 学号 得分 1(15届湖北黄冈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边的题目。(8分)感 遇(其二)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释】陈子昂:唐代诗人,有政治抱负却屡遭排挤。 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芊蔚,草木茂盛。朱蕤,红色的花。冒,覆盖。 前四句中,作者笔下的兰若有怎样的特点?(4分)是比喻自己像兰花一样的品质与才华。“白日晚”“秋风生”写年华岁月的无情流逝,表现了作者的感伤;“

2、岁华”“芳意”自然是借助兰花的凋零,来感伤自己青春年华的逝、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15届河北唐山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8分)唐多令 惜别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注】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漫:空,徒劳。 “燕辞归、客尚淹留”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3(15届浙江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摸底)阅读下面词,完成后面题。(8分

3、)清平乐冯延巳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注】特地:特别。词的上片是怎样写景的?(4分)【答案】上片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1分)先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池塘溢满了雨水。这是远望的景观。(1分)再写柳院之中燕子双双归来。这是近观的景象。(1分)接着写楼阁之中画帘高卷。这是身边的景致。(1分)上片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雨后春景图。(答“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亦可)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片分析。(4分)4(15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题。(8分)念奴娇登石头城萨都剌石头城

4、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注释】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昔为六朝都城。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作简要赏析。(4分)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4分)5(15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期初学情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生白居易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

5、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4分)6(15届山东微山一中高三入学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寻西山隐者不遇丘 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叩关无童仆,窥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差池:指此彼往而错过。黾勉:殷勤。及兹:此。契:惬意。从上山到下山,诗人的情感经历

6、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4分)从全诗看,“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两句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这两句写新雨中草色青翠,晚窗前松涛阵阵,描绘出一派优美、幽邃的环境,从烘托了隐者和诗人自己的洒脱和超俗。前写寻隐者不遇的失望,下写沉醉美景的惬意,承上启下,使诗人心情自然地随境而变。(4分。每点2分)7(15届广东中山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本诗作于变法被废除,诗人被迫闲居江宁时。陂,bi,水池。诗歌前两句描写出一幅什么景象?“各占春”具体指什么?(4分) 前人说这首诗“恰是自己身

7、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从思想内容方面说明自己的看法。(4分)他的绝句尤好。曾有人言,唐代以后无诗,此论太极端了点。王安石晚年的绝句有不少是直追唐人的,在议论入诗上,他的议论与描叙结合得很紧,而且议论不浅白直切,而是含蕴有味。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8(15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题目。(8分)鹧鸪天纳兰性德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请赏析本词上阕的主要艺术手法。(4分)9(15届四川资阳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阅读下面的诗歌,

8、回答问题。(8分)过野人家有感 陆游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映荆扉。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注】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三月作于成都,其时陆游已被免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之职。臼:舂米的器具。箔: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也叫蚕簸。这首诗一二联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生活场景?试简要分析。(4分)【答案】选取“井臼”“荆扉”“隔篱犬吠”“蚕饥待叶”等乡野人家特有的意象(2分),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祥和的村野农家生活场景。(2分)(意思相近即可)【解析】回答此题,要抓住一、二联所描写的意象进行分析。在一、二联中,

9、作者选取了“井臼”“荆扉”“隔篱犬吠”“蚕饥待叶”等意象,而这些意象是乡野人家特有的,作者通过这些意象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祥和的村野农家生活场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10(14届浙江宁波十校联考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8分)甲午江行(宋)毛珝百川无敌大江流,不与人间说旧仇。残垒自缘他国废,诸公空负百年忧。边寒战马全装铁,波澜征船半起楼。一举尽收关洛旧,不知消得几分愁?注:宋理宗端平元年甲午春,宋将孟琪会同蒙古兵攻入蔡州,金国灭亡。六月理宗下诏要收复三京,振奋军民斗志,重新燃起北

10、定中原的希望,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这首诗从首联到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诗歌最后一联的作用是什么?(4分)【答案】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诗歌主题:一举收复中原,还我河山(2分)。强调宋朝的深仇大恨,激励出征将士的斗志(2分)。【解析】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意境的基础上,结合着关键词加以联想和想象,“一举”激励出征将士的斗志,“消愁”指的是宋朝被金灭亡的仇恨,所以尾联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收复中原,还我河山的豪情壮志。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14届陕西五大名校联合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11、)浪淘沙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注】本词是诗人春日与友人旧地同游而作的游宴诗歌。 从容:悠闲舒缓。 紫陌:京城郊外。本词是一首游宴之作,但作者在上片中并未直接描写宴饮的场面,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4分)12(14届河南开封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过杨村杨万里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注清和:农历四月。请从“绘色”“立意”两个角度对诗歌

12、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4分)13(14届安徽淮南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8分)【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赵善庆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傅黄败柳。【注】湘阴:县名,今属湖南,在湘江下游,滨临洞庭湖,擅山水之胜。傅黄:涂染上黄颜色。请赏析“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两句中“堆”、“染”二字的妙处。(4分)【答案】“堆”字,以动写静(化静为动),(1分)增加了景物的动态感,生动形象地渲染了对面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的浓墨重彩;(1分)“染”字,拟人,以动写静,(1分)形象地描写出大片沙洲尽为茂密的绿草

13、所笼盖的景象。(1分)【解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有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此题主要是炼手法和炼境,答题时答出“动静”的关系,和效果即可。关键是效果一定要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分析这支曲子中所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4分)14(1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陈七赴西军孟浩然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简要概括。(4分)15(14届内蒙古赤峰平煤高三联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蒋兴祖女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注:本词作者是阳武县令蒋兴祖的女儿。蒋兴祖在金兵南侵围城时坚持抵抗,至死不屈,最终力不敌,死于此。妻及长子相继以死。其女为贼所虏,北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中。简要分析词的开头选用“朝云”“车声”两个的意象的妙处。(4分)有人说“此词体现了女词人的爱国精神”,请分析其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4分)-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