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地理分类汇编试题 3.5资源与地理环境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1079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地理分类汇编试题 3.5资源与地理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年高考地理分类汇编试题 3.5资源与地理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年高考地理分类汇编试题 3.5资源与地理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年高考地理分类汇编试题 3.5资源与地理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年高考地理分类汇编试题 3.5资源与地理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地理分类汇编试题 3.5资源与地理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地理分类汇编试题 3.5资源与地理环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5 年高考地理分类汇编试题年高考地理分类汇编试题 3.53.5 资源与地理环境资源与地理环境 (2015上海卷) (十九)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认识我国石油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读图回答问题。 (10 分) 44.归纳我国石油生产时空分布的基本格局。 (4 分) 45.“我国部分地区油田资源已进入中晚期” ,举例说明这一判断。 (2 分) 46.概述 2009 年我国石油生产量与进口量的关系,说明 2009 年华东、华南的石油进口量与其他地区的差 异及其原因。 (4 分) (十九) (本题 10 分 ) 44、1999 年石油生产主要分布于东北,其他地区相

2、对较少;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 海洋石油生产相对较少。 2009 年东北、西北石油生产平分秋色;北方多,南方少;陆上石油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保持不变。 45、由图可见东北的石油生产量逐步下降,进口量明显增加,这反映该地区油田开发强度大,储量有所 减少,需要进口部分石油弥补储量不足带来的产能下降。这表明我国部分地区油田确已进入中晚期。 46、2009 年我国石油进口量明显大于国内生产量。华东、华南石油进口远大于其他地区,原因是华东、 华南石油生产远远满足不了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进口弥补缺口。 (2015上海卷) (十六)新西兰是大洋洲最美丽的国家之一,被誉为“绿色之国

3、”。读图文资料,回答 问题。(18 分) 材料一材料一:对外贸易在新西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已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新西兰从中国 进口的产品以服装、电信设备、电子数据处理与办公设备、金属制品、化学成品登为主;新西兰出口到 中国的产品主要有肉类、鱼类、水果、乳制品、林产品、毛毯、食品、造纸、木材等。 材料二材料二:畜牧业是新西兰农产业的主要部门,第三产业以金融业、进出口贸易、通信邮电、旅游业 为主。 37.新西兰享有“绿色生态”,植被覆盖率约 80%。810 万公顷森林中,原始森林约占 78%,拥有丰富的珍 稀动植物资源。从自然界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2 分) 38.新西兰拥有“绿色能源”

4、,生产生活用电多来自清洁能源。推测其主要能源,并说明理由。(6 分) 39.新西兰发展“绿色产业”。根据提供的材料,归纳“绿色产业”的基本特征。(4 分) 40.新西兰出口“绿色产品”,概括中新两国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分析这种贸易特点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的积极意义。(6 分) (十六) (本题 18 分) 37、新西兰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新西兰为南太平洋岛国,远离大陆,受外界的影 响小,有利于植被保护和生长。 (任答两点即可) 38、地热能、谁能、风能。 (任答两点即可)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断裂多,岩浆活动频繁,因此地热能丰富。新西 兰全年降水丰富且均

5、匀,国土狭长,中部为山脉,河流多向东西两侧流入海洋,河流短,落差大, 水流湍急,因此水能资源丰富。多数国土位于西风带,风力较大,因此风能资源丰富。 (任答两方面 即可,但需与推测的能源的一致) 39、绿色产业的特征是资源消耗少,能耗低,排放少,对环境污染小,产品安全环保。 (任答两点即可) 40、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新西兰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中,主要是 附加值较高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两国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一贸易特点可以部分满足我 国人民对安全环保优质产品的需求,有利于我国增加贸易收益,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制造业 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 (任答一点即可)

6、 (2015上海卷) (一) “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 1 “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 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 B. C. D. 2. “新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世界文化圈是东亚文化圈与 A. 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 B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C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 D伊斯兰文化圈、东欧

7、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3. 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 ,大幅度降低了咸水淡化的成本,这一成果 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只要是 A. 大洋洲、西欧 B. 东欧、东南亚 C. 中亚、西亚 D. 东亚、南亚 (一) 1.A 2.D 3.C (2015新课标)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 3 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 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 79 题。 60 40 20 0 烟台 秦皇岛 葫芦岛 大连 甲 丙 丁 乙 118 120 122 40 38 城市 年平均气温4日数等值线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

8、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2015江苏卷)图13 为 1971-2008 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 GDP 变化率,图 14 为 1971、2008 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 GDP 碳排放。读图回答 25-26 题。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日、德三国人均 GDP 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 B美、日、德三国人均 GDP 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 C美、日、德三国单位 GDP 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 D

9、1971-2008 年单位 GDP 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 26.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 GDP 碳排放的是 A控制人口数量 B加快发展新能源 C加强科技创新 D缩减生产规模 25. CD 26. BC (2015海南卷)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 地区。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大势所趋。下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 (2010 年前)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化 化 化 化 化 化 化 化 化 化 化 化 化 化 铝铝土土矿矿开开采采 氧氧化化铝铝烧烧结结 电电解解铝铝 铝铝材材加加工工 我我国国主主要要 分分布布省省区区 山

10、山东东、 山山西西、河河南南、 贵贵州州、广广西西等等 河河南南、 山山东东、山山西西等等 浙浙江江、广广东东等等 铝铝 工工 业业 3.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 A.廉价而充足的电力 B.良好的生态环境 C.充足的原料供应 D.良好的工业基础 4.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 A.能耗降低 B.产品价格提高 C.污染排放减少 D.运输成本增加 5.西北地区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 A.交通线 B.输电线 C.绿洲 D.荒漠 3.A 4.D 5.C 考点:工业区位选择、国内产业转移 (2015安徽卷)图 5 表示某市 20032013 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 25

11、 26 题。 25据图推测,20032013 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6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0 3000 4000 6000 2009年 2003年 2006年 2013年 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面积(面积(km2) 水域 1000 2000 5000 25.D 26.C 36 (36 分) (1)运输方式变化大;出现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线路增多,路网密度变大。古驿站衰

12、落;部分 聚落(张家口、崇礼等)等级提升。 (2)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增加劳动力就业,提高收 入;缩小区域差异。 (3)与周边地区相比较,崇礼冬季积雪时间较长,在 75 天以上;平均风速较小,在 2 米/秒以下。 (4)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 能资源较丰富,开发生物能。 (2015广东卷)41 (30 分)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 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5)题。 材料一:南

13、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图 9) 。 材料二:南四湖及周边地区 1982 年与 2012 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图 10) 。 (1)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体呈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 。 (6 分) (2)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 年面积最大的是;19822012 年间,面积增加最 多的景观类型是。 (4 分) 图图 9 图图 10 (3)分析 19822012 年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6 分) (4)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6 分) (5)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8 分) 41 (30 分) (1)西北东南 河流补给不足;河流沿岸用水量大; (2)湖泊 台田鱼塘 (3)开挖鱼塘;围垦造田;建设用地占用; (4)提高湖泊自净能力,改善水质;稳定湖泊水位,维持湖泊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局 地小气候。 (5)调整工业结构,降低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优化工业布局,便于集中处理污水;提高工业用 水循环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实施达标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