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提能专训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0355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提能专训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提能专训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提能专训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提能专训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提能专训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提能专训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提能专训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能专训(十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4东北三校联考二)下表是19511957年我国国防支出情况表。时间国家财政总支出(亿元)国防支出(亿元)国防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1951年122.4952.6442.971953年220.1275.3834.241955年269.2965.0024.141957年304.2155.1118.12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A国防现代化与工业化建设进展缓慢B国民经济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C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D工作重心取决于国际局势变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

2、国初期我国国防建设与国际环境的关系。通过题干表格中数据的变化,结合1951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情况排除A、B、D三项。2(2014郑州市质检一)下面两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B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C“大跃进”运动遍及城乡D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2年7月,在陈云的主持下,“一五”计划第一草稿完成。该计划书洋洋十余万言,但其核心是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156项工程)。这些项目遍布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工业等各个方面,被称为“中国工业化奠基之役”。下列关于该计划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针对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

3、将国家安全放在首要地位B充分考虑了旧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实际情况C既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又考虑到备战和地区布局平衡D其不足之处是一切以重工业为核心而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同步发展答案:D解析:“一五”计划在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把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同时进行,既发展了重工业,又兼顾到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同步发展。3(2014大连市一模)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另一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

4、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C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D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末国民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了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特征的“大跃进”运动。根据题干中的材料可知,中央的“两本账”中第二本账高于第一本账,地方的“两本账”中第二本账也高于第一本账。由此可知,从中央到地方,生产计划层层加码、层层拔高,追求高指标,这就必然导致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D项符合题意。4(2014唐山市一模)“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5、,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所说的“现在”是指()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国民经济调整时期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白这几个时期所对应的时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应指19491952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应指19611965年,“文革”时期是指19661976年,改革开放时期是指1978年以后。毛泽东发表这番言论应该在“一五”计划时期,属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因此选A项。5(2014金考卷考前冲刺)1961年4月,中共河北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提出调整粮食征购指标,降低农业税

6、率;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压缩城镇人口,精简职工,减少农村非农业人口。河北省委出台这些措施的重要背景是()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B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C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全面展开答案:C解析:由于“左”倾错误的泛滥,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故答案为C项。6(2014广州市毕业班综合测试二)中国经济在19651976年出现了三次复苏回升,其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对外贸易的发展 B“大跃进”的推动C实施“一五”计划 D纠正“左”倾错误答案:D

7、解析:本题考查19651976年中国经济的相关知识。19651976年,我国尚未开始改革开放,故排除A项。“大跃进”始于1958年,且使经济出现衰退,排除B项。“一五”计划发生于1953195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由所学知识可知,“1965年”经济复苏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提出的结果;1973年经济复苏是周恩来纠“左”的结果;1975年的经济恢复是邓小平全面整顿的结果,故选择D项。7(2014唐山市一模)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选拔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注重家庭出身(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注重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注重自身能力(更

8、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权威、经济权威)。这表明()A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B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选拔情况息息相关C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D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从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选拔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解放初期注重家庭出身,人民公社时期注重工作积极性,改革开放时期关注自身能力及社会关系网络和经济实力。这说明农村村干部的选拔具有阶段性,受到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故选D项。8(2014太原市一模)阅读下图,我国

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阶段出现的原因是()A改革开放刚刚起步 B城乡改革进度不同C开放格局尚未形成 D市场经济尚未实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根据题图中的数据信息可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阶段应该在19811985年,1985年以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由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步,1985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答案为B项。9(2014云南省毕业班统考)1979年9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定中指出:“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

10、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这表明()A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被废除B中共中央稳步推进农村改革C中央厉行改革但还有待突破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迅速开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由“1979年9月”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已经开始。材料中“不许分田单干”“不要包产到户”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受计划经济管理的影响,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0(2014嘉兴市测试一)下表是195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贸易额的相关数据(单位:万美元)。时间1950年1955年1970年1980年1993年中日4 7008 30080

11、700920 1003 906 600中美23 800481 3002 766 000中苏33 70079 0004 50049 200下列对表格中数据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中国与日、美、苏三国的贸易额均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中国的外交政策直接影响中苏贸易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日、美、苏三国贸易额的变化和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有关中国与美、日的贸易额在20世纪80年代后增长迅速A BC D答案:C解析:中国与苏联之间的贸易额在19551970年呈现下降趋势,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方针,中苏贸易额在19501955年增长很快;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19551970年中苏贸

12、易额下降,正确。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后,中美、中日间的贸易额大增,正确。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正确。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11(2014福建市质检)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A设立经济特区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实行市场经济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由题中“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让广东先行一步”可知,这涉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设立经济特区开

13、始,A项正确;B、C、D三项都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不符合题意。12(2014石家庄质检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改社建乡、政社分开B“革命委员会”的成立C村民委员会成员不得连任D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管理体制的变化。将行政与经济分开,以促进农业发展,符合题干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说法,故选择A项;B项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基层组织,不符合题干中“解放思想”的说法,故排除;C项为单纯的民主

14、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不符合题干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故排除;1956年以后土地均为公有制,故D项表述有误。13(2014吉林省文综质量监测)1984年,邓小平对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出了高度评价:“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这反映了当时 ()A党的工作重心实现了重大转移 B改革的方向已渐趋明朗C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D传统观念开始被撼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邓小平高度评价”可知,当时已经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14(2014河南省开封文综模拟)下面是1952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百分比示意图。形成图中三个经济增长高点的共同因素是()A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变革B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C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D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现代经济,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52年国民经济增长高点的出现,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措施,这属于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1985年增长高点的出现,是由于对内进行了经济改革;1995年增长高点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都是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体现。故选B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