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抓分练 第30课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0334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抓分练 第30课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抓分练 第30课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抓分练 第30课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抓分练 第30课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抓分练 第30课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抓分练 第30课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抓分练 第30课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0课时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夕,英国的工业革命已进行了七十余年,而中国还在传统科技中徘徊。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文化专制教育落后A BC D解析本题属隐性比较型选择题,虽没有明确的提示语,但隐含着中国传统农耕科技与西方近代工业科技的对比,可借鉴下面对比示意图内容:答案D2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中,对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最大的是()A造纸术 B指南针C火药 D印刷术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最大”,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答案B3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2、。上至以衡石量书(指用衡石为文书测重),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范文澜也说:“秦始皇规定一天看奏章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秦始皇阅读的奏章之所以用“衡石”与市斤衡量,其原因之一是()A秦朝奏章主要用绢帛书写B秦朝奏章主要用竹简书写C秦始皇每天阅读奏章很多D秦朝的纸张很粗糙且很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辨别历史事物的能力,切入点是造纸术。本题以生活场景入题,考查对秦始皇时期阅读奏章场景的认识,隐含考查造纸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解答本题依据材料并对照选项即可进行判断。答案B4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

3、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解析题干材料展现的是诗经“不为尊”、“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故选B项。A项错在“民主平等”,C项错在“浪漫主义”,D项错在“大一统”,皆排除。答案B5在当代,经常会出现“新古诗”,如“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明月几时有?举饼问青天。

4、不知天上饼,能卖多少钱?”这反映了()A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B传统文化的大众化C传统文化的创新化 D传统文化的庸俗化解析题干中对古诗随意改动是一种语言上的污染,内容比较单调,不太健康,应是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庸俗化,故选D项。A、C项说法明显与材料不符;大众化不等于庸俗化,排除B项。答案D62012年暑期电影画皮讲了西汉和亲的故事,下图是电影中一捉妖大师的妖典手册,对此手册描述正确的是()A书影中的字体是楷书B可能采用了活字印刷技术印制C此手册采用的是“蔡侯纸”D手册中的绘画能够达到“写意传神”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西汉和亲”,四个选项中必须符合“西汉”才是正确选项,秦汉时期的绘画特点是“写意传

5、神”,故选D项。A项出现在魏晋,B项出现在北宋,C项出现在东汉,皆排除。答案D7“秉持公心,指谛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鲁迅先生评论的这部小说是()解析回答本题关键是“指谛时弊,尤在士林”,说明这部小说对封建社会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现象进行揭露、批判。分析四部小说,本题选C项。答案C8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解析根据题干“隶书矣施之于徒隶也”分析,D

6、项符合题干意思。A项不符合题干内容,B项史实错误。C项不符合题目内容,隶书出现的先后顺序颠倒。答案D9“写字迅速,往往上下字连写,末笔与起笔相呼应,每个字一般也有简化的规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时不易辨认。”这是指()A楷书 B行书 C草书 D隶书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连写”、“不易辨认”等,可以判断是草书。答案C10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评论道:“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何谓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A“振笔直遂”,“追其所见”B“胸有成竹”,“差之丝毫而失之千里”C“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D“钩勒工细,良工苦心”,“九朽一罢”解析根据

7、题干所说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反映的是画家注重意境情趣,应该属于文人画的范畴,故应选择C项。答案C11宋代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即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由此可知,“六一居士”的取号()A表明住地和志趣 B是在发思古之幽情C抒发使用者的某种情操 D意在炫耀个人的才学解析材料中没有出现欧阳修的住地和志趣,也没有抒发思古之幽情,更不是炫耀个人的才学,所以排除A、B、D三项,选C项。答案C12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

8、可信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A B C D. 解析“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落下粟米,鬼在夜里啼哭。分析各选项,项正确,第项错误,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不能表明材料中的“书”为甲骨文;第项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

9、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材料二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其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材料三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并再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不能引用材料中的史

10、实)。(2)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3)科技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1)问,注意材料对万里长城、大运河、四大发明的认识可得出文明的特征。第(2)问,结合材料加以概括,“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第(3)问,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回答。答案(1)特征: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这些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例子:印刷术和造纸术可以促进文化新发展也可以用来大搞迷信活动;儒家思想核心是“仁”、“礼”,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社会,也可以被统治者改造成为封建统治的

11、精神工具。(2)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3)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12、”。(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统治阶级喜欢“赋”,赋成为

13、汉代代表性文体。联系汉代大一统的社会现实回答“特征”。第(2)问,回忆宋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等知识回答。第(3)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明清小说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欢迎,“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说明其影响力之大,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特征回答“因素”。第(4)问,比较三则材料可知文学已经下移。从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角度回答“认识”。答案(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特征:大一统。(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