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数学思想方法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01542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数学思想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数学思想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数学思想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数学思想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数学思想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数学思想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数学思想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解题规律的总结,是达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摆脱题海的有效之路.因此我们应抓住临近中考的这段时间,去研究、归纳、熟悉那些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为夺取中考高分搭起灵感和智慧的平台. 初中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有整体思想、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和函数思想等.由于我们前面各种思想方法均有渗透,故本专题只是侧重如下几个思想方法予以强化.类型之一 整体思想例1 (2014内江)已知+=3,则代数式的值为 .【思路点拨】要求分式的值,必须要知道分式中所有字母的取值,从条件看无法解决;观察分式的结构发现分子与分母都是m(a+2b)+n

2、(ab)的形式,所以从条件中找出(a+2b)与ab之间的关系,即可解决问题.【解答】+=3,=3,即a+2b=6ab.=-.方法归纳:整体思想就是在解决问题时,不是着眼于它的局部特征,而是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问题的整体结构上,通过对整体的把握和运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1.(2014安徽)已知x2-2x-3=0,则2x2-4x的值为( ) A.-6 B.6 C.-2或6 D.-2或302.(2014乐山)若a=2,a-2b=3,则2a2-4ab的值为 .3.(2014宿迁)已知实数a,b满足ab=3,a-b=2,则a2b-ab2的值是 .4.(2014菏泽)已知x2-4x+10,求-的值.类型之

3、二 分类思想例2 (2013襄阳)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中,分别沿两直角边上一点与斜边中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得到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 .【思路点拨】从图中看有两个直角,这两个直角都有可能是原直角三角形的直角,分两种情况将原图补充完整,即可求出原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解答】如图1,以点B为直角顶点,BD为斜边上的中线,在RtABD中,可得BD.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EF的长是2;如图2,以点A为直角顶点,AC为斜边上的中线,在RtABC中,可得AC3.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EF的长是6.故填2或6.方法归纳:在几何问题中,当图形的形状不完整时,需要根据图形的已知边角

4、及图形特征进行分类画出图形,特别注意涉及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分类讨论.1.(2014凉山)已知O的直径CD=10 cm,AB是O的弦,ABCD,垂足为M,且AB=8 cm,则AC的长为( ) A.2cm B.4cm C.2cm或4cm D.2cm或4cm2.(2014凉山)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4,则第三边长为 .3.已知点D与点A(8,0),B(0,6),C(3,-3)是一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则D点的坐标为 .4.(2014株洲调研)已知:如图,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为矩形,A(10,0),C(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5的

5、等腰三角形时,则P点的坐标为 .5.射线QN与等边ABC的两边AB,BC分别交于点M,N,且ACQN,AM=MB=2 cm,QM=4 cm.动点P从点Q出发,沿射线QN以每秒1 cm的速度向右移动,经过t秒,以点P为圆心, cm为半径的圆与ABC的边相切(切点在边上),请写出t可取的一切值 (单位:秒).6.(2013呼和浩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B(-6,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当BCA=45时,点C的坐标为 .7.(2014襄阳)在ABCD中,BC边上的高为4,AB=5,AC=2,则ABCD的周长等于 .类型之三 转化思想例3 (2014滨州)如图,点C在O的直径

6、AB的延长线上,点D在O上,AD=CD,ADC=120.(1)求证:CD是O的切线;(2)若O的半径为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思路点拨】(1)因为D点在圆上,连接OD,证明OD与CD垂直即可;(2)连接OD,将图中不规则的阴影部分面积转化为三角形与扇形的面积之差.【解答】(1)证明:连接OD.AD=CD,ADC=120,A=C=30.OA=OD,ODA=A=30,ODC=120-30=90,ODCD.又点D在O上,CD是O的切线.(2)ODC=90,OD=2,C=30,OC=4,CD=2,SCOD=ODCD=22=2,S扇形OCB=,S阴影=SOCD-S扇形OCB=2-.方法归纳:化归意识

7、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转化,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将“陌生”转化为“熟知”、将“复杂”转化为“简单”的解题方法,其核心就是将有待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有明确解决的问题,以便利用已有的结论来解决问题.1.(2014泰安)如图,半径为2 cm,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中,分别以OA、OB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1)cm2 B.(+1)cm2 C.1 cm2 D. cm22.(2013潍坊)对于实数x,我们规定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例如1.2=1,3=3,-2.5=-3.若=5,则x的取值可以是( ) A.40 B.45 C.51 D.563.(2014菏

8、泽调考)将4个数a、b、c、d排成两行、两列,两边各加一条竖线段记成,定义=ad-bc,上述记号就叫做二阶行列式,若 =8,则x= .4.(2014白银)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过O点的三条直线将菱形分成阴影和空白部分.当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和8时,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5.(2014凉山)如图,圆柱形容器高为18 cm,底面周长为24 cm,在杯内壁离杯底4 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2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壁A处到达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 cm.6.(2014枣庄)图1所示的正方体木块棱长为6 cm,沿其相邻三个

9、面的对角线(图中虚线)剪掉一角,得到如图2的几何体,一只蚂蚁沿着图2的几何体表面从顶点A爬行到顶点B的最短距离为 cm.类型之四 数形结合思想例4 (2014黄州模拟)如图1,点E为矩形ABCD边AD上一点,点P,点Q同时从点B出发,点P沿BEEDDC运动到点C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 cm/s,设P,Q出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 cm2,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形如图2(曲线O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ADBE5 cm;当0t5时,y= t2;直线NH的解析式为y-t+27;若ABE与QBP相似,则t秒.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 ) A.4 B.3 C.2

10、 D.1【解答】根据图2可得,当点P到达点E时点Q到达点C,BC=BE,故小题正确;当0t5时,设y=at2,将t=5,y=10代入求得a=,故小题正确;根据题意可得N(7,10),H(11,0),利用待定系数法可以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y-t+,故小题错误;A=90,而点P在运动过程中,BPQ90,PBQ90,ABE与QBP相似,Q点在C点处,P点运动到CD边上,PQB=90.此时分ABEQBP和ABEQPB两种情况,当ABEQBP时,则=可知QP=,可得t=,符合题意;当ABEQPB时,= ,可知QP=4,不符合题意,应舍去.故小题正确.因此答案选B.方法归纳:数形结合主要有两种:由数思形,数

11、形结合,用形解决数的问题;由形思数,数形结合,用数解决形的问题.1.(2014菏泽)如图,RtABC中,ACBC=2,正方形CDEF的顶点D,F分别在AC,BC边上,设CD的长为x,ABC与正方形CDEF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2.(2014内江)若关于x的方程m(x+h)2+k0(m、h、k均为常数,m0)的解是x1-3,x22,则方程m(x+h-3)2+k0的解为( ) A.x1-6,x2-1 B.x10,x25 C.x1-3,x25 D.x1-6,x223.小文、小亮从学校出发到青少年宫参加书法比赛,小文步行一段时间后,小亮骑自行车沿相同路线行

12、进,两人均匀速前行.他们的路差s(米)与小文出发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小亮先到达青少年宫;小亮的速度是小文速度的2.5倍;a=24;b=480.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4.(2014黄石调考)如图,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6、9,两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a,b(ab),则a-b等于( ) A.7 B.6 C.5 D.45.(2014枣庄)如图,在边长为2a的正方形中央剪去一边长为(a+2)的小正方形(a2),将剩余部分剪开密铺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 A.a2+4 B.2a2+4a C.3a2-4a-4 D.4a2-a-2类型之五

13、方程、函数思想例5 (2014泰安调考)将半径为4 cm的半圆围成一个圆锥,在圆锥内接一个圆柱(如图所示),当圆柱的侧面的面积最大时,圆柱的底面半径是 cm.【思路点拨】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为S,建立S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利用函数的性质确定S取最大值时r的值.【解答】将半径为4 cm的半圆围成一个圆锥,圆锥的母线长为4,底面圆的半径为2,高为2.设圆柱底面圆的半径为r,高为h,侧面积为S,根据题意,得=,h=.S=2r()=-2(r-1)2+2.当r=1时,S取最大值为2.方法归纳:在问题中涉及“最大值”或“最小值”时,一般要运用函数思想去解决问题,解决这里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1.(2014安徽)如图,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