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75842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台州中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一 历史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2. 歌曲可以反映国人的情结。成龙和刘媛媛合唱的国家有这样一句歌词:“都说国

2、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反映了“国与家”血脉相连的情结。中国人有“家国一体政治观念”是由于A皇帝制度的影响 B宗法制度的影响 C郡县制度的影响 D分封制度的影响3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就开始归入中央版图的是云贵地区西藏地区岭南地区东北地区A BCD4.钱穆曾评论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说“在 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请在“ ”中填入恰当的内容。 (1) “中朝”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5“汉制,皇帝为

3、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康有为拟免跪拜诏)。这一现象演变反映的实质是 A礼乐制度的建立 B封建等级制度建立 C专制皇权的强化 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6、右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 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A. B. C. D.7.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

4、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8.清朝光绪年间,日本强迫清政府开放杭州为商埠,后又进一步攫取在杭州设立专有租界的特权。下列各项,与上述史实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9日本人竹野与三郎曾说:“我们的对手十分顽强,丝毫不怕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不仅台北的情况是这样,而且整个新竹的四郊也是这样,新竹的村民是以顽强和勇敢著称的。”他所描述场景发生于 A抗日战争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期间 D义和团运动期间10“我们扒飞车那个搞机枪,撞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

5、鬼子魂飞胆丧。” 这是铁道游击队主题曲中的一段歌词。它描述的主要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井冈山斗争时期游击战C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抗战 D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反攻11.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材料表明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A.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B. 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 粉碎了日军迅速的计划 D. 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12. 以下是四位同学对“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的看法,最准确的应是甲同学:正面战场,奋力杀敌 乙同学:敌后抗战,分割包围丙

6、同学:统一战线,凝聚力量 丁同学:美苏援助,致命一击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13“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硝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抗英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挺进大别山14.孙中山曾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孙中山的这一主张在哪部文献中成为法律依据?A同盟会政治纲领B民报发刊词C1954年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5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

7、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6下面有四副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其中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的是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黝;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17.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董必武同志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诗句。诗中的“会”指的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 中共

8、三大 D.中共七大18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请问信中所指(两次合作)“合则对国家有利”指的是 A推翻帝制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和抗日战争胜利C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抗日战争胜利和达成“九二共识”19.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7-1935年处应该填写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7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五四

9、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日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20.“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21. 某中学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队士兵冲进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建筑物上写着“总统府”三个大字,士兵爬到建筑物上扯下原来的旗帜。镜头转到一房间,房间里办公桌上日历的日期是4月23日。据此判断日历上的年份应该是A民国三十五年 B民国三十七年 C民国三十八年 D民国四十年22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

10、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 D.社会主义制度2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A区域自治开新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B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

11、新的发展阶段D独立自主,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24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5. 电影秋菊打官司中叙述:女主人公秋菊不愿接受乡里的调解,在把自家产出的红辣椒满车地运到集市上去卖,得到足够盘缠后,一直往县里、市里申诉,最后,打人的村长败诉,秋菊赢了官司。秋菊打官司能够成行和能够打赢官司,说明该故事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2

1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80年代中期26宋元之际,契丹族所建的辽国,曾实行过“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即以契丹官制统治契丹人,以汉族官制统治汉族人的“北南面官制”。这项制度既有利于辽国封建制的发展,又促进了契丹本族的繁荣。如今类似于此的基本国策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一国两制 C政治协商 D设立经济特区272014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它的发表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下列与它的内容不相符的是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B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三通C决定停止对金门岛等岛屿的炮击D主张两党实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28“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这是某西方报纸对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评论,该国际会议是A布雷顿森林会议 B1954年日内瓦会议C1955年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29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