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758332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一、基础知识(共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憎(zng)恨 曝(p)晒 纤(qin)巧 不屈不挠(no)B喑(yn)哑 摭(zh)拾 戕(qing)害 深陷泥淖(no)C啮(ni)噬 模(m)样 黏(nin)合 锲(q)而不舍D怪癖(p) 恣(z)意 躯壳(k) 四肢百骸(hi)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积弱的朝代,经常受到契丹、西夏的危胁与侵略。B苏洵的六国论行文纵横姿肆,气势逼人,论断斩钉绝铁,语言朴素简劲。C杜牧充分发挥了赋的文体的特点,别具匠心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D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

2、于隋唐,大盛于宋。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 牌;结构上大多分上下两阙。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当我们的事业遇到前行道路上的障碍时,就算他人有可谴责之处,一味地怨天尤人也是于事无补的。B面对他人的不情之请,我们不能无原则地通盘接受,要有自己的主见。C成都馆内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个走在玻璃地板上的人,都被下面的成都综合交通规划图吸引,纷纷驻足观看。D每当上午第五节课的时候,我的肚子里就开始大唱空城计,特别希望放学的音乐快快响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观察景物并不是单纯地看,而要把自己融到景物里去,把认知和情感也一并融进去,以获得对景物的深入理解,进而获得新

3、鲜的感受和印象。 B历史文化村落的开发要注重规划与建设,按照“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村居。 C西博会作为杭州会展业发展的龙头、招商引资的平台,全面整合杭州的自然、历史、文化、产业等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杭州经济的发展。 D我们要通过研读世界文学提升自己的修养,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并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现代派诗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废名等。其中戴望舒被叶圣陶称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 个新的纪元”,也因此得到“雨巷诗人”的称号。 B杜牧,字牧之,晚唐

4、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他的阿房宫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在结尾部分议论,寄托了讽喻之意。 C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是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带有明显的生态忧患意识和更多的理性思考。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以廉颇自况,抒发自己老当益壮,仍不忘为北宋效力的壮志。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5、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6、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非能水也(游水)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 士大夫之族(类)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而绝江河(横渡)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 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8找出与其它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2分) A君子生

7、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9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 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 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 假于物”。 1

8、0.翻译(共7分)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分)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分)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第1112题(5分)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11.你认为这首词上片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2分) 1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

9、感慨? (3分) (三)古诗文默写(任选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13(1) ,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 ,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3)廊腰缦回,_;各抱地势,_。 (杜牧阿房宫赋)(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_ _ , _ 。 (杜牧阿房宫赋)(5) ,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_,谈笑间、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元嘉草草,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现代文阅读(19分)(一)阅读下面课文节选,回答1415题。(6分)想北平(节选)老舍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

10、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

11、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象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14. 选文第一段,为什么前面说“花草”,后面却说“草花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5. 第二段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归隐南山后写下的著名诗句,划线句是选入课文时 删掉的。作者为什么想把陶渊明的诗句变个字?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1619题。(13分) 一块地的怀念 刘静峰 一块地,永远不会闲着。你种它,它就长庄稼;你不种它,它除了庄稼什么都长。 那时这块地就是庄稼地。一年四季,这块地都很忙。春雨潇潇,滋润着田野。麦子拔节,分蘖,开始变得稠密。阳光下的麦田如碧绿的地毯。微风吹送,丝绒般的奢华。眼见得麦子抽穗,由绿而黄,然后金黄遍野,麦浪滚滚。田野里都是沸腾的声响和味道。麦子伫立成军阵,如威武雄壮的秦俑,马踏黄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