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平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757512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西平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西平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西平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西平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西平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西平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西平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平高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选择题请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请做在答题卷上。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 )A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 B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C人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积极宣传朴素唯物主义2.汉武帝“用主父

2、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A“君权神授”思想 B“大一统”思想C反专制思想 D理学思想3.“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从根本上讲朱熹在强调( )A教育旨在“明人伦,正纲常” B学校教育不能以词章为主C学校教育要体现社会责任感 D学习与修养要循序渐进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天下有道,则庶民不议,然则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民之议矣。”下列主张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 )A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B.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3、C.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 D.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5.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 )初期对地方行政设置做出重大调整强化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书写用品得到重大改进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6.明史王绂、夏昶传记载:“王绂,字孟瑞,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得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此时文人的写意画成就突出 B.王绂当时担任内阁大学士的职务C.科举考试并不是当时入仕的唯一途径 D.当时商品经济十分发达7.“治天下者

4、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A工商皆本 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C治贫与治愚相结合 D减轻人民负担8.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程朱理学和文艺复兴思想的不同之处”,某同学得出下列四个结论: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A. B. C. D.9.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

5、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10.刘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洋文学科的增设 B顽固势力的反对C社会观念的落后

6、 D大家子弟的谨慎11. 当年的西方传教士基本主张文化体系完整不可分即其所谓“欲求吾道之兴,必先求彼教之毁”,没有什么中间立场。严复也认为中西各有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最先打破这种观点的是 ()A.“中体西用” B.“议院以学校文本” C.“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12.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民主共和主张13.著名史学家戴逸谈及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

7、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 )A. 建立民主政治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 挽救民族危亡14右图是“孙中山国际基金会”活动场景。“孙中山国际基金会”章程明确规定基金会活动的目标是建立慈善机构,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这说明 ( )A该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B该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主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C该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D该基金会以三民主义

8、中的“民生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15.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6.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

9、,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B马克思看法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 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17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B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C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18.1916年杜亚泉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一文,他认为“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

10、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下列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 B.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弊端C.完全排斥西方文明 D.全面继承洋务思想19.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合理的观点是 ( )A

11、“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20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武装反抗的策略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21.毛泽东在某著作中强调:“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

12、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该著作创作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3.者撰文指出,“在百家争鸣中党有一条政策,即不打棍子,不

13、抓辫子,不扣帽子,。但也有一部分人只许他散布错误的、甚至有害的观点,却不许有任何批评的意见。一看有人发表不同观点,就叫嚷是打棍子。”该学者实际上是要说明 ()A打棍子,抓辫子,扣帽子是搞好学术争鸣的保证B在不同学术观点争鸣之中排除批评和反批评成分C学术争鸣与政治思想中的批评自我、批评形式一致D学术争鸣应坚持批评与反批评和平等与探讨气氛24.先生游 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文成公全书卷三)。“材料中先生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 )A.柏拉图 B.普罗塔戈拉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25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