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荥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757487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荥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荥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荥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荥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荥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荥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荥阳市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说明:1、本试题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为选择题60分,第卷为非选择题4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选择题答案请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0.5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卷上。考试结束,只交卷和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

2、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2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3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宗法制的消亡 D分封制的巩固4 “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财政官制应属于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5右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

3、区域图, 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A宣政院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枢密院6后汉书邓禹传记载:“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此种状况的出现是由于当时A世袭制的实行 B按军功受爵的结果 C察举日益注重门第 D科举择优录取的结果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口英咭唎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载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7右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 B内阁 C礼部 D军机处8公元前326年,罗马波提里阿法案规定债权人不得因债务私自拘禁负责人。类似政策在公元前6世纪的

4、希腊也曾出台。这一规定A使民主和法制的基础得以巩固 B协调了奴隶主和奴隶间的矛盾C明确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 D标志着成文法取代习惯法地位9恩格斯说,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之处有二:一是“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据此判断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重要标志是A城邦制的形成 B梭伦改革 C克利斯提尼改革 D伯利克里改革10“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罗马法)存在明显的缺陷。”解决这一“缺陷”的关键是A习惯法的使用 B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C万民法的实施 D民法大全的通行11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

5、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12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充分说明A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渐进性 B国王违背宪法规定肆意扩张权力 C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一度出现反弹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

6、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14右图为本杰明富兰克林1754年绘制的政治漫画,讽刺当时北美殖民地的状况。其意图是号召北美殖民地A组建统一的联邦政府 B成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C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 D团结起来以实现独立15“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某些方面可决定其免职”,“海陆军高级军官均由皇帝任命”,“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此规定最有可能出自于A权利法案 B1875年宪法C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16二十世

7、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 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17右图所示诗词所反映近代民主革命的时代特点,最 确切地说应是A打倒列强,铲除军阀B同仇敌忾,众志成城C和平建国,避免内战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8“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

8、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19我们要驳斥日本右翼分子提出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的错误言论,最有力的证据是A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图片 B. 历史专著的相关描述和评论C. 日本历史教科书的相关表述 D. 电影金陵十三钗20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和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1.马克思主义较之空想社会主义理

9、论,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其依据是 A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B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 C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D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22. 关于巴黎公社,马克思认为,它是一个“高度灵活的政治形式,而一切旧有的政府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压迫性的”。这说明巴黎公社 A不具备无产阶级性质 B是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C可以作为无产阶级政府的方案 D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23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A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D社会主义运动

10、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24.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C一战急剧激化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革命发生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25. 从十月革命爆发之日起,人们对它的评价、看法就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不论人们立场如何,都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件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其“重大”之处在于 A开辟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 B结束了沙皇的君主专制统治 C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全面胜利261949年,中央人

11、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材料的最准确理解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2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

12、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B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C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D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29.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A. 区域自治开新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B. 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C.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54年宪法D. 改革开放政策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30.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13、,正确的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大陆 海峡两岸“一个中国”共识达成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1、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3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希腊的黄金时代一书的作者W杜兰总结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最狭隘,系指其享受民主权利的人数之少;最充实,是谓全体公民在管制立法及治理公众事务上的直接与平等权利”。张强雅典春秋古典文明的繁荣与衰落材料二 议会民主成为近代民主的象征。由于代议制民主是一个“最复杂的政体形式”(康德语),因而演绎出某些重要特征。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的权力机构是近代民主政治政权组织的基本原则。应克复等著西方民主史材料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