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9月第二次阶段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75535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9月第二次阶段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9月第二次阶段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9月第二次阶段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9月第二次阶段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9月第二次阶段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9月第二次阶段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野县第三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9月第二次阶段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9月第二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柏拉图建议的理想公民人数是5 040人,他特别指出:“共同体的领土应当足以维持一定数量的最有节制的人的生活,但不要再大了,共同体的人口应当能够足以保护自己,反对侵略。”亚里士多德也强调城邦人口不宜太多或太少。他们这种构思的主要依据是()A.雅典生产力水平低下B.雅典土地与资源匮乏C.政治运作的客观需要D.殖民扩张会带来灾难2. “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

2、向成文法转变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3. 有学者评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国王詹姆士一世与议会的冲突时说:“双方同样地相信各自所主张的权利是合法的,彼此都决计毅然加以坚持。”当时议会一方认为自己权利合法的依据是()A.权利法案B.中世纪以来的议会传统C.1787年宪法 D.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由此可见,地理大发现的现实

3、原因是()A.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C.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 D.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5.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材料表达的主旨是()A.肯定人和人性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君主专制 D.提倡“因信称义”6.很久以来,糖在欧洲只是作为药用并被视为一种舶来奢侈品,直到美洲被发现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加工制糖

4、,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由此推断在下表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呈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之初英国率先进行殖民掠夺活动B.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从而占据贸易优势C.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D.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的生产力飞速提高7.下表所示的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年代议席分配选举资格1832取消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工业城镇代表名额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1867取消了64个“衰败选区”城市拥有单独住宅的户主和每年缴纳10镑以上的房客,并在选区内居住一年以上者;在郡区,每年缴纳地租12镑以上的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镑以上的土地所有

5、者,都有选举权1884按人口将全国统一划分为617个选区,基本实现了每区有1个议席把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A.议席分配制的公平B.公民选举制的进步C.公民普选权的实现D.代议制民主的完善8. 有学者认为:1787年美国宪法是原则和妥协的产物。下列1787年美国宪法内容中属于“妥协”表现的有()实行联邦制,各州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参议员每州都是2名总统由选举产生允许保留奴隶制度A.B.C.D.9.格拉斯在再见,西方文化中写道:如果有人问我现在的欧洲需要什么,我会说需要能不依赖他人自己形成想法的人,是能独立思考,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意愿思考的人,是能摆脱惯常的思

6、维轨道,能用新的视角思考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人。与材料中对“人”的认识持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A.伏尔泰B.薄伽丘C.康德D.马丁路德12.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中这样写道:“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包括奥地利)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美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这段话的含义是()A.地理位置影响工业革命的传播B.工业革命沿主要贸易线路蔓延C.

7、工业革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D.代议制民主是工业革命的前提13. 根据1871年开始生效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文本,这个新的民族国家称为“德意志联邦”,其最高首脑为“联邦主席”。直到威廉一世加冕时,人们才从发布的皇帝宣言中得知,“联邦主席”改成了“德意志皇帝”。原来,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被称为“德国皇帝”,这一要求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最后威廉一世接受了“德意志皇帝”称号。上述材料表明()A.德意志帝国不适合建立联邦制B.德意志帝国仍是封建专制政体C.德意志帝国分裂割据局面仍没有消除D.德意志帝国存在集权与分权主义之争14.右图是列宁在1917年8月9日越过俄、芬边境时使用的假身份证,证上化

8、名是伊万诺夫,职务是火车机车司炉。当时列宁持此证越境最直接的背景是()A.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B.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建立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D.彼得格勒笼罩着临时政府的白色恐怖15.下图是1914年跨国投资分布图,其中图A按投资来源国划分,图B按吸收投资的各大洲划分。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主要流向亚非拉地区B.英、法因工业优势造就投资优势C.欧洲资本加速了美国经济发展D.日本并未真正进入到世界市场16 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

9、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赫鲁晓夫改革D.斯大林体制17.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在他看来,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A.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C.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D.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18. 现在有网友认为,“你

10、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 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 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A.受众面广,渗透性强B.保存信息的力量强C.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D.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19.阅读关于20国集团(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峰会的时事漫画和卡片资料。对其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2011年11月20国集团峰会发表公报说:与会各成员重申相互协作的承诺,并已作出决定以重振经济增长、创造就 业、 确保金融稳定、推动社会包容(指社会对某些特定弱势群体 的纳入程度)。A.全面发

11、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加强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建设C.扩大经济全球化的综合社会效益D.发展“福利国家”,维护经济安全20.在午后之死老人与海等作品中,作者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从中可见作者认为文学应该()A.在表现社会实现中寓含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B.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彻底检视社会C.以嘲讽的态度展示对社会的批判和不满 D.揭露社会黑暗并对之进行深入剖析和批判二、非选择题(21题13分,22题12分,23题15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汴京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它的面积34平方千米,比唐长安城要小,但是人

12、口总数却达到140万左右,密度之高非常惊人。城内有8万多名各类工匠以及2万多家商店。流传至今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生动而细致的笔触定格了当时的繁荣景象。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 000吨之多。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

13、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1998年,美国出现29年来的首次财政盈余;2000年,财政盈余达到1 310亿美元。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促进汴京城商业繁荣的政策性因素。(3分)(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6分)(3)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材料三中美国的“新经济”现象。(4分)22.(2013江西南昌调研)阅读材料

14、,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摘自凤凰网材料二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1787年的一封信材料三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中国政治制度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4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4分)(2)概括材料二中梁启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