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理综(生物部分)第四次模拟考试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75532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理综(生物部分)第四次模拟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届高三理综(生物部分)第四次模拟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届高三理综(生物部分)第四次模拟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届高三理综(生物部分)第四次模拟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届高三理综(生物部分)第四次模拟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理综(生物部分)第四次模拟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理综(生物部分)第四次模拟考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理综(生物部分)第四次模拟考试 全卷共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a-40 Fe-56 Cu-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 美国科研人员绘出了人类唾液蛋白质组图,唾液有望成为“改进版”的抽血化验,勾画出未来病人“吐口水看病”的前景。唾液腺细胞合成蛋白质并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的膜结构及穿过的膜层数分别是()A核糖体内质网细胞膜、3层B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4层C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4层D内质网高尔基

2、体细胞膜、0层2 下列各项实验或探究中,与其所用的技术或方法不相符的是 ()A作物上蚜虫的密度调查样方法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对比实验的方法C无子番茄的培育生长素处理D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无水乙醇提取法3 科学家对染色体做成分分析,发现用DNA酶才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即破坏染色体的完整性,使它断成碎片。若改用蛋白酶,则不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A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由蛋白质组成B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由DNA组成C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镶嵌排列4 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细胞()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的数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3、()A能发生或的变化,期间易发生基因突变B在阶段的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C在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在、阶段的细胞内,都可能含有两个Y染色体5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配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共6组;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枝条,均分为6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分钟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枝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4D浓度(mol/L)010151014101310121011生根平均值(条)2.03.87.29.415.120.3A促进桂花枝条生根的最适2,4

4、D浓度是1011 mol/LB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D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枝条生根的作用相同6 如图表示利用二倍体西瓜(2N)培育出四倍体西瓜(4N)及四倍体西瓜产生花粉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期,其中秋水仙素作用于后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表示减数分裂产生花粉,表示花粉经过有丝分裂产生花粉的过程C过程中可能都含有同源染色体D图中和过程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2232题为必考题,3440题为选考题。(一)必考题(共11个题,

5、共129分。)29 (10分)图甲是某同学“探究在温度为30 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图乙表示该植物某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和叶绿体O2产生总量的变化。试回答:(1)图甲装置中在灯与试管之间放了盛水玻璃柱,目的是_。(2)图甲中,为了改变光照强度,具体措施是_。(3)光照强度为d时,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暗反应所利用的物质是_。(4)图乙中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_(填“”“”“”)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为c时,单位时间内该叶肉细胞从周围吸收_单位的二氧化碳。(5)已知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6、 和3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 ,则图乙中c对应的柱状体向_平移。30(12分)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生长素浓度无明显变化,生长素浓度对两侧均起促进作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甲所示。甲乙(1)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三种可能原因。 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且其促进细胞生长的效果更明显,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 ,但其促进细胞生长的效果更明显,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侧细胞对生长素的 不同,该浓度的生长

7、素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2)某同学对上述进行验证。切取等长的黄化苗幼茎段若干,将所有植物的幼茎段对半纵切,再将所有半边茎自下向上对称纵切至约3/4处。在每个半边茎的底端的外侧和内侧分别放置琼脂小块,外侧的琼脂小块依次标记为A1、A20,内侧的琼脂小块依次标记为B1、B20。(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将所有琼脂小块分别放置在 的胚芽鞘的顶端左侧,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待胚芽鞘出现明显的 现象后,测每个胚芽鞘的弯曲度,预期的实验结果是A、B两个组_ _ _,则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31(14分)野生型家蚕翅为白色,饲养过程中偶然发现有的个体翅为黄色,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

8、组家蚕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的繁殖结果如下。组合编号交配组合黄翅白翅品种甲黄翅白翅品种甲第组F1自交第组F1白翅品种甲黄翅白翅品种乙第组F1自交子代家蚕总数黄翅59766413643460182白翅00463359956793(1)前四组的子代家蚕中黄翅和白翅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遗传符合 定律。(2)V、VI组结果说明的翅色显隐关系与前四组是否矛盾?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白翅品种乙中另外有一对位于 上的基因,对黄翅基因的表达起 作用。若该解释合理,第VI组子代中白翅家蚕应该有 种基因型。(3)家蚕是二倍体,雄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W,通

9、过适宜剂量的射线处理,研究人员筛选到黄翅基因插入W染色体上的品种,该变异属于_。若变异品种中黄翅基因不会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则亲本性状为 时,能直接利用子代翅的颜色区分雌雄。 (4)研究发现,家蚕体色为黄色与类胡萝卜素有关,但家蚕自身不能合成该类色素,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自身所需的色素分子,由此推断家蚕体内一定存在能与其吸收的色素分子结合的 ,协助色素分子向细胞内转运。请设计实验此实此推断的合理性: 。 40生物选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据报道,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任葛坚领导的研究小组将猴子的皮肤干细胞注射到小鼠的囊胚里,再将囊胚移入代孕鼠体内发育形成猴鼠嵌合体猴鼠,用于角膜等器官的移植

10、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可形成大量皮肤干细胞,其原因是_。根据胚胎干细胞的这种功能特性,当我们身体的某一类细胞功能出现异常或退化时,利用胚胎干细胞的治疗思路是_。(2)囊胚期时,胚胎细胞开始出现分化,有些细胞个体较小,将来只能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这类细胞称为_。因此,应将猴子的皮肤干细胞注射到小鼠囊胚的_部位,以伴随其发育成某种组织。(3)将囊胚移入代孕鼠体内属于_技术,此技术对代孕受体的要求是_。在畜牧生产中采用这种技术的优势主要是_,若想进一步提高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_技术。生物参 考 答 案1答案D解析唾液腺细胞合成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经过的结构为核糖体内质网

11、高尔基体细胞膜,核糖体无膜结构,此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但不经过此结构。蛋白质为大分子物质,转运到细胞外的方式为胞吐,是与膜融合,但并非穿过膜,即穿过的膜层数为0。2答案D解析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用的是纸层析法,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用的是无水乙醇提取法。3答案B解析DNA酶可破坏染色体的完整性,蛋白酶不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可以说明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由DNA组成。4答案C解析由细胞和细胞中不含有,可知为染色单体数,为染色体数,为DNA分子数,该细胞的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表示精细胞,不可能发生的变化,故A项错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故B错误;阶段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故

12、C项正确;初级精母细胞内不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故D项错误。5答案B解析题干所述实验所配制的2,4D溶液对桂花枝条生根均起促进作用,故不能得出促进桂花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A、C错误;该实验中没有涉及2,4D溶液与生长素溶液促进枝条生根的对比,D错误。6答案C解析秋水仙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A错误;和分别表示四倍体西瓜(4N)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花粉的过程,B错误;四倍体植株产生花粉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同源染色体,C正确;过程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而过程是减数分裂的过程,没有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29(8分)答案(1)吸收灯光的热量,排除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2分(2)移动灯泡,改变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或相同距离用不同功率的灯泡照射)2分(3)ATP和H(4)0(5)左30(10分)31(13分)(1)常 基因的分离(2)否 非同源染色体 抑制作用 7(2分)(3)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移接) 黄翅雌蚕、白翅雄蚕(2分)(4)受体(载体) 可采用一定的技术抑制受体蛋白质基因表达出产物,然后观察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