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巩义二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75516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巩义二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巩义二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巩义二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巩义二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巩义二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巩义二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巩义二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巩义二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12级第1次考试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涂卡,16题涂在机读卡上对应位置,13、14、15小题分别涂在机读卡上7、8、9题的位置。非选择题请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第I卷 阅读题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

2、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

3、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

4、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1.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纭。 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2.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3分) 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 B.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

5、并不一致。 C.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D.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3. 根据原文内容,下面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C. 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D. 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铜奔马的造型。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

6、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

7、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8、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请振畿辅饥民 畿辅 京城附近B属信钩考 钩考 逮捕拷问C母忧归 母忧 母亲的丧事D制许便宜从事 便宜 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 B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 C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 D信与瑾居中/节

9、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程信督战果敢。也先侵犯京城时,程信不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没有退路的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B程信恪尽职守。程信提出的赈济京城附近饥民,恢复河间被罢免学官的官职和被遣送生徒的学业等建议,都得到皇上许可;任太仆卿时,他定期征用马匹,及时掌握马匹的增减情况。C程信平叛有功。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

10、平定了叛乱。D程信能识大体。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认为守备重臣应当非常谨慎,不要越俎代庖,行使主管官吏的职责。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5分) 译文: (2)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8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

11、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答: 9“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答: (三)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2)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在自身已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为自己“充电”,而时下一般人“ ,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的名句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本次暂不选)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中国的爱因斯坦束星北张再生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春天,海滨某军港,一派严肃、紧张的气氛。原来这里正在进行航天事业的一项重要试验:卫星回收工程。按照测算,卫星将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