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六章3、4节 选做题课件 湘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5044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六章3、4节 选做题课件 湘教版 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六章3、4节 选做题课件 湘教版 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六章3、4节 选做题课件 湘教版 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六章3、4节 选做题课件 湘教版 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六章3、4节 选做题课件 湘教版 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六章3、4节 选做题课件 湘教版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六章3、4节 选做题课件 湘教版 (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外国小说阅读,中国小说只有三要素:情节、人物和环境。外国小说则有八个基本元素: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 1. 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 准确识别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对叙述视角或人称的表达效果进行分点作答,要能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2. 探究小说主题 主要把握主题与情节、人物、背景或构思的关系,多角度思考问题,分点回答。要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世界加以阐述,回答要能够自圆其说。“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是小说家写不厌的“母题”。,3. 分析人物形象 一般可从四方面去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

2、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4把握场景的功能 主要从场景对于氛围、情节和人物等角度切入思考,要结合具体文本的具体位置进行具体分析,最好分点作答。大多情况下,小说中的某个场景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要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分析。,熟记场景的5点功能: 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的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或顺理成章。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

3、氛,以感染读者或人物。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5了解情节安排及表现手法 阅读文本时,要先把握小说的大致情节,然后分析其运行方式,概括各部分所叙述的相应情节内容。有时候还要把握情节对于结构、人物或主题的作用。情节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

4、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此外,小说家为了更好地创造小说的艺术效果,往往会注重情节安排技巧的运用,常见的技巧有:注重节奏。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

5、“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巧合: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串联:串联将两个或多个并无时空联系的事件组合起来,在相互对比映衬之中构建内容互补的情节,这实际上与电影蒙太奇很相近,如果两个事件的组合没有生成超越两者的第三种意蕴,这一串联就不能算成功。 并联

6、:并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相关的事件系列组合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叙述中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时离时合、互动相成的复杂关联。,6鉴赏小说结构艺术 对结构的分析先整体分析小说属于情节性小说、生活横断面式小说还是心理小说,从而辨识该小说属于何种结构模式,然后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结构安排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传统小说通常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而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 “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

7、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7体悟小说情感及其处理方式 小说情感的把握,主要关注细节、情节与情感的关系,情感与人物的关系以及情感与主题的关系。具体的作答还须联系具体文本作具体分析。小说的情感及其处理方式特别:它对情感的节制胜于放纵,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随着情节的发展自然展露,从而收到更深层次地打动人的效果。小说的情感讲究酝酿,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 体会小说的情感,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敞开自己的心扉,让自己的心神随着小说情节展开或人物命运的沉浮,与故事、人物和作

8、者“相遇”,真正融入文本之中。然后,用心揣摩作者对情感的处理艺术,关注融入作者情感的细节,品味表达情感的语言。,8. 理解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意义 从情节、细节或人物本身分析小说所虚构的内容,分析小说通过想象、夸张、变形等手段营造的或映射或荒诞的艺术效果,从而更深地揭示小说的特定主题。,考点限时训练(三十六),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爱的契约 美威尔斯坦顿 【故事提要】我决定和妻子玛吉签订一份夫妇契约。 我说:“要是我们现在也签订一份契约的话” “签订什么?”玛吉吃惊地问。 “签订契约。” “为什么?” “因为契约能合理地分配我们之间的责任和权利。比如每逢单年由你决定到哪儿去度假,双年则由

9、我说了算。”,“要是轮到我做主时,正碰上手头没钱,那我们不是只有呆在家里了吗?” “当然了,契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酌情处理嘛。”我解释说。 “如果契约可以随意改变,那它还有什么用处呢?”玛吉反驳说。 “要知道,女人经常喜欢谈论平等和自由。一张契约至少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辩解说。 “你不懂,亲爱的,”玛吉激动地说,“平等对女人来说无关紧要,关键是男人是否值得她们爱。要是一个女人真心爱上了一个男人,她就会做一切事情来使他快活。这绝不是那张该死的契约所起的作用,而是她自己情愿这样做。”说完便转身走进隔壁的厨房。,“要喝咖啡吗,亲爱的?我刚煮了一壶。”玛吉探出半截身子温柔地问道。 “咖啡

10、?太好了!你在吃什么?” “油煎饼,想尝尝吗?”她笑着问。 我的天啊!我和玛吉共同生活了十七年,难道她还不知道我讨厌油煎饼?她自己也是一看到油煎饼就会呕吐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玛吉,你喜欢吃油煎饼?”我不解地问。 “是啊,怎么啦?”她神秘地眨了眨眼。,“记得我们第一次约会,我给你要了杯咖啡,问你是否要油煎饼,你拒绝了,你不喜欢。” “是的,你记的不错。”她爽快地说,“可是当时你口袋里只有五毛钱,还是向别人借的。” “可油煎饼只需要一角钱呀!” “那样你回家的车钱就没啦。”说着,她忍不住大笑起来。 我坐在她身边,贪婪地吃着热腾腾的油煎饼,嘿,味道还真不错啊! 过了一会儿,我也从包里拿出两只油

11、煎饼早晨我瞒着玛吉买的,递给她一只,说:“我以前不吃油煎饼,但我可以从头学起。” (选自感动你一生的微型小说全集,有删改),(1)结合全文,解释“爱的契约”的含义。 答: (2)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画蛇添足,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参考答案】(1)表层含义:签订在纸上的分配夫妻责任和权利的契约。深层含义:夫妻互相体谅和关怀,心甘情愿地为对方做一切事情。 (2)示例一:赞同。从结构来看,倒数第二段已经照应了妻子“油煎饼,想尝尝吗?”的问话,结构严谨;同时借“我”吃油煎饼的“味道”委婉地写出了我对爱情真谛的领悟,至此情节已很完整。删掉最后一段会使小说更加简洁。从内容来看,

12、小说中夫妻的对话已完成,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已蕴涵其中。删掉最后一段无损于主题的表达。,示例二:不赞成。从情节来看,最后一段中“我也从包里拿出两只油煎饼”的举动出人意料,再次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从内容来看,最后一段写出了“我”对妻子的态度和行动的转变,进一步深化了主题。,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宏伟计划 日星新一 【故事提要】三郎被R企业聘用后,被委派去K企业充当“间谍”,以帮助R企业打垮K企业。 三郎成了K企业职员。进去头一年,三郎把争取上司和同僚的信任作为起点,只管勤勉地工作。在企业外面,他也洁身自好,循规蹈矩,避免引人注目。 因为工作出色,三郎很快就被提拔为科长。可是他仍然不动声

13、色地安于职守,他深知如果这时暴露的话,将前功尽弃。他对待工作越发尽职。,三郎的功绩大家有目共睹,他备受信任。他深得人心,甚至董事也来为女儿提亲。三郎积极地应承下来。要掩护自己的真面目,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伪装了。三郎在家里也是好丈夫。要彻头彻尾瞒过敌人,得从身边做起。妻子回娘家时,满口夸奖三郎。 三郎不知疲倦地埋头苦干,步步高升,终于接近了K企业的中枢:他年纪轻轻,就具备了出席董事会议的资格。三郎想,K企业的全貌大致摸清了,及早告一段落,归纳一份报告回R企业去也行了。可是又一转念:好容易熬到这一步,再坚持一段,说不定还能取得更大成果。,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他当上了K企业的社长。他不仅能够知悉一切秘密

14、,而且可以随心所欲地经营管理。 “K企业的兴衰,都在我的操纵之下,就如此巧妙地让他倒闭,我的使命便顺利结束了。”他心中嘀咕着行动的方向:“可我干吗要毁灭它呢?这是我多年含辛茹苦取得的成果,换取一星半点的报酬实在不值,就算回去当董事又怎么样,哪怕被指定做候补经理也得不偿失。”在他的心目中,冷酷无情的生存法则已经根深蒂固。,R企业在欢欣鼓舞地静观待变。然而时光荏苒,仍见不到三郎的任何反应。私下去联络,答复只是冰冷的沉默。 R企业恼羞成怒,到处散布说,K企业的经理是我们的奸细,但收效却事与愿违。K企业的职员听到后,反而激发了敌忾之心,在三郎的治理下奋发图强。激烈竞争的结果是R企业的倒闭。 (选自江苏

15、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外国微型小说专辑夏凡译,有删改),(1)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人说,完全可以用我们中国人的一句俗语来概括,结合文章内容,你觉得应该用那句俗语来概括比较恰当呢? 答: (2)有人认为三郎接受R企业“特别委派”,最终功成圆满,令R企业倒闭,这种情节发展经不起逻辑推敲。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试阐述理由。 答:,【参考答案】(1)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或害人必害己。R企业在与K企业的竞争中,不是通过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来打垮对方,而是妄想以一个能力很强的“间谍”来搞垮对手,结果是被委派的“间谍”三郎在实实在在掌控了K企业之后“倒戈”了,率领K企业的员工团结一心,导致了R企业的倒闭。小说的主

16、题就是通过这种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变化来凸显的。,(2)示例一:认为符合事实逻辑。三郎接受R企业“特别委派”到K企业去潜伏,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他勤奋工作,巧妙伪装,一步一步取得同事和领导的信任,不断得到重用,并最终当上了K企业的社长。但成功后的他心理上发生了变化,在权衡了利弊得失之后,他毅然反戈相向,令R企业倒闭。这种情节的发展顺理成章,又切合人物心理。它正好讽刺了那些跟R企业一样别有用心、想靠不正当手段来取得竞争胜利的公司,其结果是害人害己,告诫世人应当以诚信为本。,示例二:认为小说的情节发展不符合事实。三郎既然接受了R企业的委派,那么R企业肯定会时时监控他,要他为自己服务,不可能放任不管。三郎最终成为了K企业的社长,R企业还寄希望他能为自己服务,这不太符合通常的事理逻辑和正常的人物心理。这时的三郎身份和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连傻子都会知道他已经不可能再去为R企业窃取情报了,但文中R企业却偏偏像傻子一样先是“欢欣鼓舞地静观待变”,接着是恼羞成怒,以致最后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