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4909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9.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专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福建专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福建专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福建专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福建专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专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专用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思想的萌发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在广州期间,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主持编写 四洲志 、华事夷言,为当时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四洲志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华事夷言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2魏源的海国图志。 (1)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2)意义: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 史地 著作。“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名师指津】林则徐和魏源代

2、表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救国道路,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显示出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复习时要重点把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内涵,以及对中国思想界的深刻影响。,二、维新思想 1背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出现早期 维新 思想;19世纪90年代初,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代表及其主张: (1)康有为:出版 孔子改制考 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 君主立宪制 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2)梁启超:指出 变法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3)谭嗣同

3、: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大胆的批判。 (3)严复:翻译了 天演论 一书,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中国要“变法”的道理。 3影响: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名师指津】复习时应联系维新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理解康、梁等人维新思想主张的内容与特点,分析维新思想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影响。,三、新文化运动 1背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4、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 复古尊孔 逆流是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 2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是开始标志。运动中心在北京大学,新青年是主要阵地。,3内容:核心内容提倡 民主 和 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 新道德 ,反对 旧道德 ,鲁迅的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 和陈独秀发表 文学革命论 推进文学革命;十月革命后,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4意义: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动摇了

5、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主要功绩),空前解放了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平民化,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5局限性:脱离广大群众;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名师指津】学习新文化运动时,应联系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窃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开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为复

6、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认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必然性。注意联系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客观评价运动对中国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开始传入:梁启超和朱执信等人较早在中国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十月革命以后, 李大钊 1918年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2进一步传播: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与其他各种思潮互相,辩难和论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李大钊和胡适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使马克

7、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 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进一步扩大。,3重大意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

8、【名师指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与其他思潮的辩难和论战中,科学社会主义以其先进性和科学性为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复习中应联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间的关系。,【探究1】如何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的三位一体。首先,“悉夷情”是“师夷”的必要前提;其次“师夷长技”是“攻夷”、“款夷”、“制夷”的重要手段;最后“制夷”是“师夷”的最终目的。上述三条是前提、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统一,其中,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制夷”,而积极的办法是“师夷长技”。 “师夷长

9、技以制夷”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局:一方面,列强以炮舰开路,侵我主权,是中,华民族的仇敌;另一方面,侵略者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领先中国。就前者而言,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民族的野蛮征服,是以强凌弱的强盗行径;就后者而言,则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腐朽的封建帝国的挑战。对于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既是沦为半殖民地悲剧的开始,又是促其猛醒、奋起直追的契机。简言之,鸦片战争既是侵略,也是挑战。魏源等人最早察觉并敢于正视中国与西方强国之间的悬殊差距,从而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宏论,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

10、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体现了对封建传统的怀疑和否定,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的封闭状况和“天朝上国”自大虚骄的陈腐观念,使中国人第一次不得不面对列强林立、充满竞争和威胁的现代世界,从而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探究2】近代前期中国三次思想解放潮 流及其比较。 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是指: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901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

11、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展开一场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形成,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以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新潮流。 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比较: 相同点:都以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为基础;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用西方思想武器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都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 不同点:直接斗争对象不同,第一次是封建顽固势力,第二次是改良派,第三次是北洋军阀政府及封,建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领导力量不同,第一次是资产阶级上层维新派,第二次是

12、资产阶级中下层革命派,第三次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主要内容不同,第一次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希望走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改良道路;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希望走实现民主共和制的革命道路;第三次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希望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作用不同,第一次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次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典型题例1】(2010江苏历史)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试解:_。 (做后再看解释答案,效果更好),解析:顽固势力与维新

13、派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讨论。由此可知顽固派指责的应当是维新派,四个选项中只有康有为是维新派代表。如果按照材料来解答此题,则需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是典型的以塑造“托古改制”的孔子来阐明自己的变法思想,康有为主张以英国的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这在顽固派看来,是学“夷”,乃“华而不实”。答案选C。,【变式训练1】(2009浙江文综)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C,【典型题例2】(2010福建文综

14、)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试解:_。 (做后再看解释答案,效果更好),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解析:“惟适之安”反映进化论“适者生存”的思想,由此判断持此观点的人是严复。答案选D。,【变式训练2】“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 )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 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