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 6 外国诗二首(三)课件 语文版必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4729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5.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 6 外国诗二首(三)课件 语文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2018版高中语文 6 外国诗二首(三)课件 语文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2018版高中语文 6 外国诗二首(三)课件 语文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2018版高中语文 6 外国诗二首(三)课件 语文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2018版高中语文 6 外国诗二首(三)课件 语文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 6 外国诗二首(三)课件 语文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 6 外国诗二首(三)课件 语文版必修5(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强韧 发轫 缝纫 千仞 烹饪 B.疲倦 缱绻 羊圈 票券 蜷曲 C.撩起 瞭望 潦草 茶寮 燎原 D.摇动 舀水 瑶族 逍遥 歌谣 【解析】选A。都读rn。B项,jun/qun/jun/qun/ qun。C项,lio/lio/lio/lio/lio。D项,yo/yo/ yo/yo/yo。,2.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得到国家的重视,非物 质文化遗产大放光彩的那一天倚马可待。 B.最让我敬佩的是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 灵如蓝天一样透明,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

2、这种说 真话、做真人的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 C.经过西方现代、后现代美学思潮熏陶的新生代作家,文学 观念已经和他们的前辈南辕北辙。 D.写文章也要有创新精神,老跟在人家的屁股后面转,不能 独辟蹊径、师心自用,怎能写出好文章?,【解析】选B。A项,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 B项,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C项,南辕北辙: 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不合语境。D项,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含贬义。,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此次夏令营使近万名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在暑期里进行以感受城市、亲情陪伴、学习辅导、自我教育和爱心结对等为主要内容的

3、关爱与帮助活动。 B.为加快修复受损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部门采取加强质量监控、加快工程设计、落实分级责任、积极筹措资金等多项措施,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工作。,C.通过培训,使青海省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得到更新,职业道德水平、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D.重庆在八年前就启动了全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开通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网站,实现了仪器资源共享的数字化、体系化、网络化。 【解析】选D。A项,搭配不当。“进行”改为“参与”或“参加”。B项,逻辑错误。“加强质量监控”与“加快工程设计”调换。C项,成分残缺。去掉“使”。,4.把下列句子组

4、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是( ) 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者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 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 A. B. C. D.,【解析】选C。本段文字主要论述了

5、喜爱诗歌的原因,作者是通过对比的手法进行的。先概括指出诗歌是严谨、纯粹、 精致的,然后就从反面论述,如果不喜欢诗歌,其他文学作品也会读不懂的,接着又论述不爱诗而爱其他门类的文学作品只能是读故事而已,然后宕开一笔,说明这些人喜欢的只是故事,最后得出结论,即要认真阅读诗歌。,二、课内阅读 阅读豹一诗,回答问题。 5.诗歌第一节“缠得这般疲倦”一句中的“缠”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从刻画“豹”的精神的角度分析这个字的好处。 答:_ _ _,【解析】诗歌第一节表现了豹在铁栏中的寂寞、无助和无奈的情感。“缠”表现的是豹的目光,因为铁栏的无穷无尽, 禁锢了豹的视线,“缠”体现出来的是豹的麻木特征。所以诗人说“千

6、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答案:“缠”首先表现了铁栏的状态,本来是坚硬的、立体的事物,用“缠”字表现出铁栏给豹的感受柔软的、越勒越紧的绳索一般,从而表现出豹的精神和意志的疲倦、麻木。,6.第三节中诗人再次写了豹的眼睛,和第一节相比,你认为豹的目光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表现了豹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 _ _,【解析】诗歌第一节,豹的目光是疲倦的,这是因为在铁栏里豹是无奈的;但到了第三节,豹的眼帘有时会无声撩起, 并且“有一幅图像浸入”,由此分析,在铁栏后面的豹并没有被现实击垮,而是有着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回答问题,可以分析豹前后目光的不同,分析“图像”的内涵,分析表现的豹的品格。,答案:第一节中,

7、豹的目光是疲倦的,而第三小节发生了变化,豹由开始的疲倦垂下眼帘,变为有时无声地撩起眼帘。 豹的眼帘疲倦地垂下、无声地撩起,说明豹的精神和意志由疲倦、失望而变得麻木;不过豹的眼帘的有时撩起,也说明它没有被完全打垮,有一天还有可能会重新奔跑。,7.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简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答:_ _ _ 【解析】所谓艺术特色,包括修辞、写作手法、谋篇布局等。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指拟人的修辞和象征的手法。诗人描写豹是从人的角度切入的,表现了豹的疲倦、麻木等;而象征手法,主要体现在诗歌明为写豹,实际上是写像豹一样被社会禁锢的人。,答案:拟人手法。诗人描写豹是从外在的行为一直深入到豹的内在心理的,比如用

8、豹的疲倦、昏眩等来表现豹的无奈、忍耐、厌倦、苦恼等,而这些主要还是体现出人的特性。象征手法。诗人描写的对象是被囚禁、孤立的豹,但诗人实际表现的是受禁锢、被束缚、被压抑的人。诗歌通过主客观两个世界的沟通,把豹的意象与诗人的独特内心体验融合在一起。,(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蛇 冯 至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来了,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1926),8.诗人借助“蛇”这个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渴望? 答:_ _ _,【解析】在这首诗中,诗人用“蛇”来比喻他的爱情,是诗人单相思

9、中的寂寞的象征。诗歌中,“蛇”是一种美好的事物,是通人情、有灵性、让人信赖和喜爱的传递爱情信息的“忠诚的侣伴”,寄托着诗人浓郁的情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感受”和“渴望”的含义:“感受”,从蛇的冰冷的角度分析,表现诗人单相思的寂寞之情;“渴望”,从蛇的游走的角度分析,表现诗人对爱的渴望。 答案:诗歌中的“蛇”是“爱”的同义词,是诗人寂寞情绪的象征,是难以言表的单相思情感,表达了诗人深挚、浓烈而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9.从谐音、比喻的角度分析这首诗在语言上的特色。 答:_ _ 【解析】诗歌用丑陋、凶残、冷漠的蛇来比喻诗人相思时的寂寞、郁闷和沉默。分析时,可以从“蛇”的表现上分析诗人的表

10、现和情感。比如“乡思”,对于蛇来说,是思乡之情,对于诗人来说是“相思”,因为诗人是单恋,是希望能够与姑娘相伴。再如,诗歌使用的比喻,“茂密的草原”是蛇的感受,而“浓郁的乌丝”是诗人的感受,“蛇”的游走与诗人对乌丝的渴望是合二为一的。,答案:谐音。“乡思”代表“相思”。“蛇”的“乡思” 是“茂密的草原”,也就是姑娘茂密的头发,可以看出是抒情主人公的“相思”。 比喻。用“茂密的草原”比喻“浓郁的乌丝”,这是“蛇”的乐土,也就是诗人的渴望。 用“你的梦境”比喻“绯红的花朵”,希望“蛇”衔来姑娘的“梦境”,表现诗人希望与姑娘在心灵上有所感应。,10.“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湿草的懒味悬

11、垂在地面的薄雾中。”这几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 _,【解析】诗歌第一小节,写了“一无所求”的“我”在黎明时分看到的景色,而这些景色的描写主要是为了挤牛奶的少女、朝拜的农人的出场渲染气氛的。这是拟人的手法,表现黎明时分景色的优美,这样写的目的在于表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答案: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倦意”“黎明的眼”“湿草的懒味”等词汇,不仅真切呈现了黎明时的情景,且把无情的自然万物变得富有人情味,表现了“我”与自然和谐的情感,表现“我”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11.“我没有走近你”在诗歌中重复出现两次,请分析其重复的原因? 答:_ _ _,【解析】诗歌描写了一

12、幅农村的生活场景,而这幅美丽的景色,表现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没有走近你”中的“你”,是自然,也是出现在画面中的挤牛奶的女孩、朝拜的农人等。诗歌使用反复的手法,主要表现出诗人与自然、人的关系。 答案:诗歌着重刻画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景观。“我没有走近你”的反复,更是凸显了这一主题。,四、语言运用 12.阅读下面的这首哲理小诗,另选一种事物,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峭壁的松! 你顽强地生长时, 天空便近了。 _ _,【解析】仿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示例的特征。哲理诗的第一句点明事物,仿写时注意“峭壁”,这是“松”生活的典型环境;第二句,写

13、事物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特征是积极的也可,消极的也可;第三句,写不同的生活态度得到的结果。“松”是“顽强”的,所以枝干更加高大。仿写时,可以选择一个事物,比如“竹子”,虚心向上,就能节节高。 答案(示例):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井底的蛙!/你跃出井口时,/天地便大了。 笼中的鸟!/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13.阅读臧克家的诗歌老马,从“老马”的象征意义、诗歌的艺术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赏析文字。,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