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一物理《第6讲 直线运动》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43712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高一物理《第6讲 直线运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吉林省高一物理《第6讲 直线运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吉林省高一物理《第6讲 直线运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吉林省高一物理《第6讲 直线运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吉林省高一物理《第6讲 直线运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高一物理《第6讲 直线运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高一物理《第6讲 直线运动》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物理,2,第讲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最基本的运动模型,高考通常是以新背景、新意境的应用题,或者是在运动与力、动量与能量综合问题中对匀速直线运动进行考查;另外,高考对加速度、平均速度等运动学概念也有过考查. 本讲复习要求理解参考系、质点的概念,会区分位移和路程、时间与时刻、速度和速率、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速度与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六对概念. 本讲所复习的众多的概念是运动学的基础,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还应领会以下常用物理思维方法(理想模型、等效思维、平均化思维、极限思维、图像表述思维),会用转换参考系的方法解答相关问题,并会处理匀速运动的相关问题.,3,第讲 课前热

2、身,1. 甲、乙两辆车在平直公路上并排行驶,甲车内的人看到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不动,若以地面为参考系,则 ( ) A. 甲向西运动,乙不动 B. 乙向西运动,甲不动 C. 甲向西运动,乙向东运动 D. 甲、乙同时向西运动,而且快慢程度相同,2. 一个电子在匀强磁场中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转了3圈回到原位置,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是 ( ),D,4,A. 2R,2R B. 2R,6R C. 2R,2R D. 0,6R,3. 研究下列问题时,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是 ( ) A. 研究火车通过黄河铁路大桥所用时间 B. 研究汽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 C. 研究

3、汽车在斜坡上有无翻倒的危险 D. 研究汽车从天津到北京的时间,D,【解析】 位移的最大值应是2R,而路程的最大值应是6R.即B选项正确.,【答案】 B,第讲 课前热身,5,42007届湖北模拟题参加汽车拉力赛的越野车,先以平均速度v1跑完全程的 ,接着又以v2= 40 km/h的平均速度跑完剩下的 路程.已经测出全程的平均速度v=56 km/h,那么v1应是 ( ) A. 60 km/h B. 65 km/h C. 48 km/h D. 70 km/h,D,【解析】 设全程为s,以平均速度v1跑完全程的时间为t1,则 以平均速度v2跑完全程的 的时,第讲 课前热身,6,5在离地面高h处让一球自

4、由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反弹的速度是碰前 ,碰撞时间为t,则球下 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与地面碰撞过程 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不计空气阻力).,第讲 课前热身,7,第讲 考点整合,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简称运动.包括平动、转动两种基本运动形式. 2. 参 考 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叫做参考系.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3. 质 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它是一个理想模型,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运动研究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4. 时间和时刻: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对应于时

5、间轴上一个线段;时刻指某一瞬时,对应于时间轴上一个点.,8,5. 位移和路程: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从物体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注意: (1)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2)简谐振动中的位移的矢量起点一般取振动物体的平衡位置. 6. 速 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位移与完成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度,它是矢量,方向为位移的方向.计算 式为 它是相对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的运动快慢 的粗略描述,体现了等效性思维.,第讲 考点整合,9,(2)平均速率:路程与完成这段路程所用时

6、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率,它是相对一段时间或一段路程的运动快慢的粗略描述,是标量. (3)瞬时速度:它是相对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的精确描述,是矢量;体现了极限思维. 7. 加 速 度: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其定义为物体速度的变 化与完成这个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对非 匀变速运动而言,此式只能计算出运动的平均加速度); 它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第讲 考点整合,10,二、匀速直线运动 1. 定 义: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同的直线运动. 2. 特 点:速度为恒量 3. 规 律: 三、参考系的转换 1转换公式:vAC=vAB+vBC vAB=vAC-

7、vBC vAB=-vBA 2说 明:(1)vAB表示物体A相对于物体B的速度,它表示着相对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2)上述转换式可推广到位移、加速度的参考式的转换. (3)在转换时,同一直线的速度的转换须规定正方向,用正负符号表示各速度的方向.,第讲 考点整合,11,第讲 重点探究,探究点一 速度与平均速度,例12007届西安模拟题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s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s=3+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m/s.则该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和t=0 s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 A. 8 m/s、24 m/s B. 24 m/s

8、、8 m/s C. 12 m/s、24 m/s D. 24 m/s、12 m/s,12,【解析】由瞬时速度公式可得t=2 s时的速度为:v=6t2 m/s=622 m/s=24 m/s;由s与t的关系得出各时刻对应的位移,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得t=0 s 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为: =8 m/s.应选B.,【答案】B,第讲 重点探究,13,【点评】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瞬时速度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状态,而平均速度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t或某段位移s内的运动状态,它们的区别在于描述运动状态的精确程度不同.当t0时,平均速度就是该时刻的

9、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中都同样适用.,第讲 重点探究,14,变式题 一个物体做初速为4 m/s,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的匀加速运动,下列对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有 ( ) A. 物体在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 B. 物体在4秒末的速度为12 m/s C. 物体在第3秒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9 m/s D. 物体在2秒末至4秒末的平均速度为10 m/s,【解析】物体在第2秒的平均速度即为1.5 s时的瞬时速度,由公式vt=v0+at可算得速度为7 m/s;物体在4秒末的速度,由公式vt=v0+at算得为12 m/s;,第讲 重点探究,15,物体在第3秒的中间时刻的速度即为

10、2.5 s时的瞬时速度,由公式vt=v0+at可算得速度为9 m/s;物体在2秒末至4秒末的平均速度即为3 s末时的瞬时速度,由公式vt=v0+at可算得速度为10 m/s.,【答案】BCD,【点评】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对应于时间轴上一个线段;时刻对应于时间轴上一个点.而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也是指时刻.平均速度是相对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的运动快慢的粗略描述,而瞬时速度是相对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的精确描述,要注意区别它们.,第讲 重点探究,16,探究点二 速度与加速度,例2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11、 C. 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 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将不断变小,【解析】根据a= 可知,v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 故A错;速度变化越快,则表示 越大,故加速度也越大,故B 正确;加速度和速度方向没有直接联系,加速度大小不变,速 度方向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例如竖直上抛运动,故C错;加速度变小,速度可能是不断增大,也可能不断减小,所以D错.,B,第讲 重点探究,17,【点评】1.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 量,对应着速度的变化率,a= ,其方向由速度的变化方向决定.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而速度变化是指一个运动过程中的初末速度的变化,v=vt-v0. 它

12、们之间没有大小的必然联系,速度大的物体速度不一定变化,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大的物体的加速度不一定大. 2.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外力和质量共同决定,与速度的方向无必然联系,但和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关.,第讲 重点探究,18,变式题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 1 s内该物体的 ( )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 m B. 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 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解析】本题的关键是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若规定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

13、方向,则仔细分析“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这句话,可知1 s后物体速度可能是10 m/s,也可能是-10 m/s,因而有:,第讲 重点探究,19,【答案】AD,【点评】对于一条直线上的矢量运算,要注意选取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第讲 重点探究,20,探究点三 相对运动与参考系,例3 原创题如下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放着一块的木板,在木板的右端放着一个很小的木块,今使木板以2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而让木块在木板上从静止开始向右做0.5 m/s2的匀加速运动,当木块速度达2 m/s后做匀速运动,为了保证木块不从木板上滑下,试求木板的最小长度.,第讲 重点探究,21,【解

14、析】综合分析得出,为了保证木块不从木板上滑下,只要木块木板的速度达2 m/s时,木块刚达到木板的最左端,此状态下对应的木板的长度最小. 以木板为参考系,并以向右的方向为正,由相对运动的转化公式,木块相对于木板的相对初速为: v0=0-2=-2 m/s; 相对末速为:vt=2-2=0; 相对加速度为:a=0.5-0=0.5 m/s;,第讲 重点探究,22,【点评】 木板的最小长度可利用木板的位移减去木块的位移得到,但运用相对运动的方法求解是一个重要的解题思路,这在今后还要经常用到,我们要掌握它的基本解题方法.,第讲 重点探究,23,变式题 甲向南走100 m的同时,乙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也行走10

15、0 m,若以乙为参考系,求甲的位移大小和方向?,【解析】 如右图所示,以乙的矢量末端为起点,向甲的矢量末端做一条有向线段,即为甲相对乙的位移,由图可知,甲相对乙的位移大小为 m,方向,南偏西45.,【点评】 位移、速度、加速度均为矢量,它们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对它们的表述一定要讲清方向;解题时还须注意参考系的选择,参考系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第讲 重点探究,24,探究点四 匀速运动的应用,例42006年全国理综卷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 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

16、差t6.0 s. 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 km/s.,【解析】 如右图所示,A表示爆炸处,O表示观测者所在处,h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用t1表示爆炸声直接传到O处所经时间,则有d=vt1 ,第讲 重点探究,25,用t2表示爆炸声经云层反射到达O处所经历时间, 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有 已知t2-t1t 联立式,可得: 代入数值得h=2.0103 m.,【点评】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单的运动模型,当它与实际问题综合时,往往物理情景新颖、对考生的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第讲 重点探究,26,变式题2007届广西模拟题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可测定物体运动的有关参量如下图甲中仪器A和B通过电缆线连接,B为超声波发射与接收一体化装置,仪器A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