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4328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154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点对点检测)2013届高三历史三轮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典例1】(2012浙江文综T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B. C. D.,【精讲精析】选C。从题干信息可知,秦晋可婚,晋鲁不可婚;教材中有如下表述“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本人受封于鲁,在姬姓贵族中位居最东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地”。可见,鲁、燕为姬姓周贵族,

2、宋为非姬姓商贵族。由此可以绘制出如上结构图,并且推知以上五个诸侯国的关系。,教材内容及题干信息可绘制为如下结构关系图:,【阅卷人点评】本题以诸侯国间婚姻关系为切入点,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西周主要诸侯国所属类型。考查学生比较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西周有三类诸侯国:同姓贵族、异姓功臣、先代王室后代。试题有思维难度,备选项干扰性强,极易选错,错因在于混淆主要诸侯国类型。,【考情新动向】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分封制与宗法制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影响相对考查较少。 2.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特别注重分封制内涵、特点及影响,宗法制内涵、特点及对后世社会遗存现象的考查;主要运用我们较熟悉

3、、与其有关的文史知识和社会理念的图文材料作为设问的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试题多以史论型材料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偶有链接考查。,3.复习备考时,仍以宗法制、分封制作为重点,要重视运用史料,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加强对宗法制与分封制内涵、特点及影响的学习,特别注意对与宗法制有关的历史遗存现象的理解;注意史论结合,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2011海南单科T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

4、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解题指南】解答时要迁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有关知识,特别是运用两种制度的关系和影响来分析思考题干情境的含义。从宗法血缘等级观念来理解皇帝分封同族的实质。 【解析】选C。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周朝政权也因此被推翻,选项A与史实不符;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削弱地方势力,而非封王子弟,中央集权否定血缘分封,选项B错误;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D。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2.(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24)董仲

5、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析】选C。解答思路分析如下所示:,3.(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封制下政治格局的理解及相关地理概念的应用

6、能力。河南省,简称因古为豫州地而得名; 河北省,简称因古为冀州地而得名;湖北省,旧时省会武昌古称鄂渚,隋以后以鄂州为治所而得名;湖南省,简称因湘江纵贯省境而得名;广东省,简称因古为南粤辖地而得名;广西,因秦时置桂林郡于此而得名;山东、山西,简称鲁、晋源自西周封国国名。故符合西周封国国名的是山东、山西。,4.(2010广东文综T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解析】选A。本题以忠孝观念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家国一体”,忠孝观念浓厚,这些都源自宗法

7、制。,5.(2009山东文综T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解析】选C。本题是一道文史结合的典型题目,考查对宗法制特点的理解。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根据文中强调林黛玉是“外人”,贾宝玉是“自己”,说明贾母强调宝玉和黛玉的远近亲疏,反映出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误区警示】本题学生有可能错选A或D项,错因主要是:一没有充分调用文学巨著红楼梦的相关内容,理解林黛玉与贾母、贾宝玉之间的血缘关系

8、;二是对宗法制的内涵特点理解不到位。,6.(2009广东单科T2)“封建社会”的概念 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 主题可能是( )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解析】选A。“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原意应该是“封邦建国”。,7.(2009天津文综T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解析】选C。西周确立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之后,历代

9、均受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影响。所谓嫡长子继承制,是指王(皇)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嫡长子)继承,若嫡长子早亡则由嫡长孙继承。由此判断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符合宗法制继承原则。,8.(2009辽宁、宁夏文综T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解析】选A。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某些原则,如王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等,逐渐嬗变为封建的宗族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秦汉以后仍然有重大影响。,9.(2009江苏单科T1)“九鼎既成,迁于三

10、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选D。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故D项正确。,10.(2009北京文综T12)右图是北京广安 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 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

11、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君主制的理解。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结合图,从题干中的“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判断是分封制。,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典例2】(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精讲精析】选D。本题是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的考查。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

12、,从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力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一般平民有了参与地方政治的机会,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阅卷人点评】通过阅卷后的数据分析,该题主要错选B项或C项,其主要错误是: (1)混淆了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概念。误认为郡县制的设置加强了君主专制。在复习中,要准确区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个不同的概念,并掌握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过程。 (2)未能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材料明确提出“郡县制为公天下之端”,而非“之端自秦始”,从而得出秦始皇实行制度法令的统一。由此,在情境型选择题下,解题关键

13、在于准确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深刻内涵。,【考情新动向】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本考点考查相对较少,考查的主要点是郡县制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2.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特别注重郡县制运作方式及与分封制的链接考查,命题多以材料为背景,考查对郡县制特点及影响的分析认识。 3.复习备考时,仍以郡县制作为重点,适当链接行省制,理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规律与特点;同时要注意理解中国皇帝制度的特点。,1.(2010安徽文综T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

14、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秦朝实行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是历史必然,因此排除D。 【方法技巧】解答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思路是“读、联、思”三步法:“读”是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联” 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思”是将材料关键信息与知识结合,分析思考,作出判断。,2.(2011浙江文综T38)(节选)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

15、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解析】解答时注意分析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从西周政治制度受血缘关系的影响和秦朝中央集权的特点角度分析说明其差别。 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主要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典例3】(2012山东文综T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精讲精析】选B。题干中宰相的任用资历限制被打破,低级的官员也行宰相权,参预朝政,这是对传统相权的分割,从制定政策的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A、D两项不能从材料中获取信息,C项在实施三省六部制之初就有此作用。 【阅卷人点评】本题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