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茶馆 教案 语文版九上 (6).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742447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1 茶馆 教案 语文版九上 (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5.1 茶馆 教案 语文版九上 (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5.1 茶馆 教案 语文版九上 (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1 茶馆 教案 语文版九上 (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 茶馆 教案 语文版九上 (6).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馆教学目的1阅读课文,细小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这一特点。2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教学设想1课外阅读课文。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要点;(1)了解戏剧反映的时代背景。(2)了解茶馆结构的独特性,与曹禺的雷雨作比较。(3)认识茶馆作者以特殊的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方法。3做思考和练习。教学时数3教时(课前预习)课外阅读设计思考练习题(可由学生设计):1从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看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明确: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街市的冷落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告画和莫谈国事的大字,可以联想到帝国

2、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从茶馆的修理门面,预备开张,足见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2与曹禹的雷雨作比较,看茶馆结构的独特性。明确: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曹禹的雷雨与老舍的茶馆反映的社会时代接近,都是话剧形式,但结构特点却截然不同。雷雨采用的是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方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一起,充分表现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尖锐集中,剧情发展紧张激烈。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

3、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曹禹的雷雨人物不多,却关系复杂,有主有次,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围绕着同一个矛盾展开。30多年间周鲁两家的矛盾始终交织在一起,贯穿全剧。人物形象也在情节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再看情节。这一幕没有统一的剧情,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整个一幕剧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雷雨第二幕中(课文部分)有台词的仅有5人却有夫妻、父子、母子

4、、兄弟、主仆等多种复杂的血缘关系,具有这些关系的人物又都溶在一个大的矛盾漩涡之中,结构密如蛛网,戏剧性极强。3俗话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茶馆第二幕中虽然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那么,茶馆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呢?明确: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报怨,巡

5、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种剪影式的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4从欣赏老舍作品的角度看作者语言上的幽默风格。明确: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这和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如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对话,看起来滑稽可笑,却会激起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

6、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也像一句玩笑话,都表现出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布置作业:1做思考和练习一、二、三。2有时间有条件的,看茶馆全剧或原著。补充材料(介绍老舍及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899年2月3日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老舍7岁进私塾,10岁进市立小学,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作诗和散文。1917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五四运动后,用白话文试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

7、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七七事变,他离别妻子儿女,只身辗转去武汉、重庆,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他特别重视话剧创作,1939年至1943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就有残雾张自忠归去来兮等九部。1946年与曹禹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1949年回国

8、。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老舍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10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一部4000行的长诗和近300首短诗,近20部译著等,共800多万字。他的作品丰富了世界进步文学的宝库。学法建议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

9、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刻画和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的时代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与罪恶,对世人宣告了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这样说,茶馆是老舍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凭借对北京市民社会的熟悉,带着对旧社会的满腔憎恨,为它唱出的一曲挽歌。全剧共三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幕。学习本文,宜抓住三点:抓住全剧的群像展览式结构。一幅卷轴画的渐次展开,我们看到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与那个旧时代冲突的一个个侧面;把握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王利发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王利发这个形象的悲剧结局反映了!日时代的不合理,揭露了旧制度吃人

10、的本质;学习本文特有的语言特色:a,人物语言的个性化;b语言的幽默风格;c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释疑解难1本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何特点?茶馆的情节结构与中国传说的戏剧写法不同,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也没有显在的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写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或相互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课文中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他们没有特别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茶馆中是匆匆过客-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控制下的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社会造成的黑暗。而刘麻子、唐铁嘴等人正是那个黑暗社会的产物。用一个个过客般的形象以及粗线条的经历来反映那个病态社会的林林总总,这是老舍先生在人物塑造上的一个大创新。2如何看待王利发这个贯穿全剧的线索性人物?王利发是茶馆的老板,子承父业,更继承了其父多说好话,多作揖的处世哲学;他精明、干练、谨慎,委曲求全,善于应酬,也善于经营,善于改良。像他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逃脱不了破产,悬梁的命运。剧本通过这个形象的刻画,反映了!日时代、旧制度吃人的本质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