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总复习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4063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总复习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考物理总复习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总复习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总复习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惯性、超重、失重等规律、概念和现象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熟练地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受力分析 3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1本专题知识在高考中年年都有所涉及,单独命题时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2本专题重点考查的内容有:综合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分析、解决问题,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简单的连接体问题,分析和处理有关临界问题,联系实际,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命题等,有时也往往与电磁学联系在一起综合考查,3本专题知识今后仍是考查的重点,预计命题趋势将倾向于以下两个方面: 综合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

2、律分析、解决问题,尤其考查运动上的连接;以生活、生产科技为背景,如以交通、体育、天体物理等进行命题,考查获取并处理信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的能力,4本专题的复习应以物体受力分析为基础,同时可借助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对一些未知力(如摩擦力、弹力)进行合理的判定在处理连接体问题时,一是要分别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物体的受力,通常是整体法求加速度,隔离法求力;二是要弄清连接体之间的物理量关系(如加速度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等),第一单元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1运动状态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的物理量“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 发生改变,速度,运动速度,2力是物体

3、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外力的作用使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而速度发生改变一定有 ,所以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的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 状态或 状态的性质 3惯性的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 ,质量小的物体 ,匀速直,线运动,静止,匀速直线运动,静止,惯性大,惯性小,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 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方向 ,作用在同 线上,相互,相等,相反,一条

4、直,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的判断 由于速度是矢量,所以速度的改变有三种情形: 1速度大小改变,方向不变如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受牵引力作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化如:在绳的拉力下一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3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改变如:将一物体斜抛出去后,在重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出现上述三种情况之一,我们就称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发生了改变,1牛顿第一定律不像其他定律一样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它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之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 2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3牛顿第一定律是独立的一条规律,绝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牛

5、顿第二定律的特例,4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物体惯性的大小是由其质量决定的,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惯性不是力 4惯性与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无关,注意:判断一对力是否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看作用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看产生原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相互性和异体性,与物体运

6、动状态无关;而平衡力具有同体性,是指物体在某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时,该方向才会有平衡力,(1)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2)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怎样受力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惯性的大小仅由质量决定,【例1】 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水面的形状如下图中的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惯性知识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利用惯性知识可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列车进站时刹车,速度减小,而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所以水向前涌,液面形状和选项C所示一致 答案:C,高

7、分通道 解答惯性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当物体受到外力改变其运动状态时,惯性表现为物体的速度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变化以及变化的难易程度,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同学看见某人用手推静止的小车,却没有推动,于是说是因为这辆车惯性太大的缘故 B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C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 D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物体,受到相同大小的水平推力,加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小,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里所说的“力”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力,而不是某一个力,该同学推不动物体,是由于物体还受到摩擦力作

8、用,其合力仍为零的缘故,故选项A错误 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质量,惯性大小与运动速度大小、运动时间长短无关,故选项B也错 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能继续上升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的缘故,而不是抛出后物体还受到竖直向上的作用力,故选项C错误,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物体,惯性大小反映了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越大,其质量m 越小,惯性越小,因此,选项D正确 答案:D,【例2】 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狡辩说:“我打了乙一拳,根据牛顿第

9、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那么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在哪里?( ) 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但甲的拳能承受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受的力,乙受伤而甲未受伤,甲主动打乙,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C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甲的拳和乙的胸受伤害程度不相同,甲轻而乙重,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 D由于是甲用拳打乙的胸,甲对乙的力远大于乙胸对甲拳的作用力,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解析:甲用拳头打乙胸口时,甲的拳头打乙的胸口的力是作用力,乙的胸口对甲的拳头产生的力是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这两个力是相等的;但

10、乙受伤,甲未受伤是因各自部位能承受的外力是不同的,且甲主动伤人,其行为是错误的,应负致人伤害责任所以法院的判决正确A、C、D选项对判决依据的说法错误,B选项对判决依据的说法正确答案为B. 答案:B,高分通道 判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关键是首先判断两力是否属于相互作用力,方法是看FA对B、FB对A即可确认;一定要避免按力的效果来判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区别,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变式2:一个榔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榔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榔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 B榔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

11、没有碎裂 C榔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D因为不清楚玻璃和榔头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解析:这里要明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的问题,因此相同大小作用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效果往往不同,所以不能从效果去比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故选项C正确 答案:C,【例3】 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如图1所示已知环沿杆匀加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多少?,图1,解析:环在竖直方向上受力情况如图2(甲)所示,受

12、重力mg及箱子的杆给它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环应给杆一个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f,故箱子竖直方向上受力图如图2(乙)所示,受重力Mg,地面对它的支持力FN,及环给它的摩擦力Ff,由于箱子处于平衡状态,可得FNFfMg.,图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箱子给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给箱子的弹力FNFfMg. 答案:FfMg,高分通道 题目要求的是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但选地面不便分析而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以箱子为研究对象可以直接求出它的反作用力通过求反作用力来求作用力,这是牛顿第三定律的重要用法,即可以转移研究对象,变式3: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

13、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图3 解析:物体和桌面受力情况如图3所示对A选项,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FN与G作用于同一物体,因此FN和G是一对平衡力,故A项正确;,对B选项,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而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都作用在物体上,故B项错; 对C选项,因压力是弹力,而弹力与重力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故C项错; 对D选项,由于支持力和压力是物体与桌面相互作用(挤压)而产生的,因此FN与F

14、N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项错 答案:A,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B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C若物体的位移与时间t2成正比,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D物体的速率不变,则其所受合力必为零,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速度不断增大,表示运动状态有所改变,故必受力的作用,A选项正确物体位移增大,但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如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不一定受力的作用,B选项错物体位移与时间t2成正比,说明物体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有变化,必受力的作用,C选项正确物体速率不变但速度方向可能发生变化,即运动

15、状态可能发生变化,就会受到力的作用,D选项错 答案:AC,2春天,河边的湿地很松软,人在湿地上行走时容易下陷在人下陷时 ( ) A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等于他受的重力 B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大于他受的重力 C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大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D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等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解析:人受重力G和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FN,在人下陷时,人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GFNma,所以FNG.设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FNFN,所以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小于他受的重力,选项A、B错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等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选项C错,D对 答案:D,3下列选项

16、是四位同学根据图4中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姿势,分别对向前运动的汽车运动情况作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 图4,A汽车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汽车可能是突然减速 D汽车可能是突然加速 解析:由图中乘客的身体姿势(向前倾倒)可知汽车可能是突然减速,这是因为当汽车突然减速时,乘客的下半身由于摩擦力作用而随车突然减速,上半身则由于惯性还要以原来的速度前进,所以表现出向前倾倒 答案:C,4在平直轨道上,匀速向右行驶的封闭车厢内悬挂着一个带有滴管的盛油容器,如图5所示,当滴管依次滴下三滴油时,设这三滴油都落在车厢底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5,A这三滴油依次落在OA之间,且后一滴比前一滴离O远 B这三滴油依次落在OA之间,且后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