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 第1讲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思维建模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3875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 第1讲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思维建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8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 第1讲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思维建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8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 第1讲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思维建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8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 第1讲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思维建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8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 第1讲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思维建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 第1讲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思维建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 第1讲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思维建模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 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思维建模 一个种群中三种基因型的个体生存能力AAAaaa,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基因A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 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D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属于共同进化,概念不清楚,基本原理记不准,【解析】 对“共同进化”的基本概念及“基因频率”改变的原理理解不透彻。(1)共同进化生物及生物之间或生物及环境之间。(2)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是改变基因频率的方面之一。 【答案】 D 人类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蛋白(MHC)主要参与抗原的识别与呈递。下列说法与生物学事实不相符的是 AMHC是一种膜蛋白,分布

2、于细胞膜外侧 BMHC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读题不仔细,关键词熟视无睹,C器官移植时,受体和供体之间MHC相容程度越高,排斥反应发生率越低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具膜细胞器参与MHC的合成 【解析】 本题的关键词主要有两点:(1)题干中MHC主要参与抗原的“识别”糖蛋白。(2)D项中“具膜细胞器”核糖体无膜结构。 【答案】 D,下列有关生命系统中方向性的描述,合理的是 A发生渗透吸水时,水分子的扩散是单向的 B分泌蛋白合成时,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 C受到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生物进化时,变异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解析】 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

3、1)A项中,发生渗透吸水时单位时间内进入细胞内的水分子多。(2)C项中,反射弧中突触的传导是单向的。(3)D项中,变异是不定向的。 【答案】 B,基础不扎实,基础知识有遗漏,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有可能出现14C2H5OH B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 C利用含14N的培养基培养15N的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所有DNA中都有15N D给小白鼠提供15N的氨基酸,则在其唾液中可以检测到放射性,知识面窄,相关知识缺联系,【解析】 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准确解答此类试

4、题的前提。 【答案】 C,甲培养基中含有15N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乙培养基中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别用这两种培养基培养正在发育的人体细胞,你认为正在发育的细胞对这两种物质的吸收量 A甲乙 B乙甲 C甲乙 D无法确定 【解析】 题中有些隐含信息,如果不注意深入分析,就会被忽略。如此题中的隐含信息为: (1)“15N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用于合成RNA “3H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用于合成DNA (2)“发育”包含分裂和分化。 【答案】 A,挖掘不深入,隐含信息擦肩过,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与M、m与m、M与m的分开分别发生在 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

5、期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期 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时期 精细胞形成精子时期 A B C D 【解析】 对题目中描述的精子形成过程记忆模糊,理不清头绪,导致不能正确解题。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生理过程要仔细理解、反复领会、熟记于心,答题时才会思路清晰、思维流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DNA进行复制,所,思路不清晰,解题不畅答案偏,以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应该为MMmm,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所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M和m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基因M与M分开、m与m分开。 【答案】 C 下列各图中有可能是有丝分裂的是,思维成定势,惯性思维入“陷阱”,A

6、 B C D 【解析】 解答本题时,受惯性思维的制约,认为图示的这些细胞就是二倍体的细胞分裂图,头脑里早就用已有的固定思路来进行判断,从而造成误选。其实,题目中并没有指明这些细胞是二倍体生物的细胞。针对此类试题,为了避免进入“陷阱”,就应跳出常规思维,注重对特例的归纳总结。根据染色体行为可知,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可能为二倍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也可能为单倍体的有丝分裂中期;图为单倍体的有丝分裂后期或二倍体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虽然没有同源染色体,但可以是单倍体进行的有丝分裂,而图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一定是减数分裂。 【答案】 B,(2011东北“三校”联考)成年哺乳动物脑的“脑室下

7、区”存在神经干细胞(NSC),可分化产生新的神经细胞。NSC细胞膜上有一种被称为Notch的信号通道,此通道被激活后可以通过控制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控NSC自我更新。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NSC属于胚胎干细胞的一种,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B激活Notch有助于治疗脑部创伤 CNSC增殖过程中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的活动最为活跃 DNotch信号通道调控动物激素调节,新词干扰型,新旧信息要整合,【解析】 生物新的材料或新词来源有:(1)是对已知情境赋予新意;(2)是虚构的情境;(3)是考生从没有接触过的情境。这类试题往往是“起点高、落点低”,考查内容就是教材中最基本的内容。解答时,要认真分析题意,进行信

8、息转换,将陌生情境或新材料中蕴藏的新信息如“NSC”、“Notch信号通道”等。与旧信息(已掌握的知识)对比整合,确定用哪些知识来解决该问题,答案自然确定。NSC是神经干细胞,属于专能干细胞,而胚胎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Notch被激活后,NSC能自我更新,形成新的神经细胞,可以用于治疗脑部创伤。NSC增殖的过程与高尔基体的关系不大。由题意可知,Notch信号通道能调控NSC的自我更新,但不能得出Notch信号通道有调控动物激素调节的功能。 【答案】 B,选择题解题的基本要求 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力求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和考纲中规定的知识要点。 仔细

9、阅读与分析题干,明确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是进行选择的出发点。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养成认真分析题干的习惯,有时还要反复阅读题干材料,吃透题干意旨。 坚持“以干求项”的解题原则,即以题干的规定性为准绳,分析选项,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如下图所示,物质甲是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物质乙是一种淋巴因子;物质丙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物质丁由垂体分泌,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仔细审题,勾画关键词,A物质甲、乙、丙、丁的结构多样性只与a有关 B控制甲、乙、丙、丁合成的物质是核糖核苷酸 C物质甲、丁分别为胰岛素、抗利尿激素 D物质乙、丙均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解析】 阅读题干时

10、,要养成读“关键词”的习惯,如此题中的关键词为:“胰岛B细胞”、“淋巴因子”“浆细胞”、“核糖核苷酸”等。 【答案】 D 1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脱氧核苷酸 B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碱基、磷酸,解析 本题中的关键词是“完全水解”。“完全水解”和“初步水解”是不同的,“初步水解”的产物为基本单位,而“完全水解”是将基本单位再水解。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一个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DNA和RNA的不同点之一是组成核苷酸的五碳糖不同,组成D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为脱氧核糖,而组成

11、R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为核糖。本题易错选的原因在于没有看清关键词到底是RNA“完全水解”还是“初步水解”。 答案 D,挖掘隐含条件,完善题干,关于下图所示生理过程的描述中,最合理的是 A可能发生于硝化细菌细胞内 B表示酵母菌的转录和翻译过程,C人体细胞肯定不会发生图中现象 D图中两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解析】 本题的隐含条件在题图中,隐含信息主要有两个:(1)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2)转录的同时进行翻译,一定不会发生在细胞核中。 【答案】 A 2如图为突触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c的释放与b的流动性有关 Cd对c的识别具有特异性 D若c为乙酰胆碱,则在

12、e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解析 图中a、b、c、d、e分别为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神经递质、递质受体、突触后膜。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故A项正确。递质的释放与细胞膜的流动性相关,故B项正确。递质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神经递质,故C项正确。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可将突触后膜由静息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即在e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为为外负内正,故D项错误。 答案 D,明确限定条件,缩小答案范围,下表中甲、乙的逻辑关系成立的是 【解析】 此类试题题干中常用一些关键词,如“一定”“都”“全”“只”等。审题时,利用排除法舍去太绝对的错误选项。 【答案】 B,3(2011温州市质检)下列关于高等植物激

13、素、高等动物激素及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植物激素只能由一种植物器官产生 B一种动物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种组织细胞 C一个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只能分泌一种蛋白质 D一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相关受体 解析 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是不定的;有些动物激素可作用于多种组织细胞;一个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可分泌多种蛋白质。 答案 D,排除干扰,让真相浮出水面,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

14、叶绿体 【解析】 本题中有两个干扰,一个是“光照条件下”,另一个是A选项中的“无氧条件下”。这两个条件连续给出,很容易误导考生排除线粒体,只想到叶绿体。但是只要意识到“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也可产生ATP”,就很容易判断出A、D两个选项是错误的。又由于线粒体中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时,有ATP的合成但是不依赖氧,因此C选项错误。 【答案】 B,4(2011潍坊模拟)瑞典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促进脂肪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这一发现有望为治疗肥胖症开辟新途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与脂肪的共有元素有C、H、O B在适宜条件下,蛋白酶可以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解 C抗酒石

15、酸酸性磷酸酶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 D理论上可以通过促进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功能来治疗肥胖症,解析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是一种蛋白质,其组成元素肯定有C、H、O、N,脂肪的组成元素有C、H、O;蛋白质可以被蛋白酶水解;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肥胖症是由于脂肪积累过多造成的,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促进脂肪细胞的形成。 答案 D,克服思维定势,防止“生路熟走”,(2011济宁市二模)豌豆叶肉细胞吸收NO所需要的直接能源物质来源于 核糖体 线粒体 叶绿体 细胞质基质 A B C D 【解析】 此题为“熟题”,若不仔细思考易错选D项。因为此题已改造。(1)题干中“吸收NO”所需ATP。(2)忽略了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 【答案】 C,5一株基因型为AaBbCc(基因自由组合)的植物,取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和取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将得到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幼苗中基因型是aabbcc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 A1/64 1/16 B1/16 1/8 C1/8 1/8 D0 1/8 解析 很多考生容易错选C项,原因是受思维定势的束缚,套用了教材中单倍体育种的内容,只看到题干的“取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这句话。第一问中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