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师说》课件(4)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3725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5.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师说》课件(4)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师说》课件(4)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师说》课件(4)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师说》课件(4)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语文《师说》课件(4)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师说》课件(4)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师说》课件(4) 新人教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 第二册,师说,韩愈,简 介,作者简介 文体及课文内容简介 朗读课文并正音 课文思路 提出问题并讨论 得出结论 概括段落大意 讲解练习 布置作业,作 者 简 介,韩愈(768 824),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每自称昌黎韩愈”,后世称韩昌黎。 曾任四门博士、监察御史、兵部侍郎等职,由于他“发言直率,无所避讳,操行坚正”,屡遭贬谪。谥文,世又称韩文公。 其古文运动的理论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论点,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韩愈(768 824),古文运动: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在形式上恢复秦汉散文散行单句的传统,革新文体和文学语言;在内容上反映社会

2、现实,发扬儒家“文以载道”的精神。,唐宋八大家:中国唐代韩愈 、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八位散文家的合称。,补 充 注 释,文体及课文内容简介,这是一篇论说文。 课文从理论上阐明师的作用及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相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流俗、独抒己见的精神。,朗读课文并正音,师 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

3、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从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

4、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朗读课文并正音,正音:句读(du) 不(fu) 乐(yu)师 谀(y) 欤(y) 郯(tn) 苌(chng) 聃(dn),朗读课文并正音,断句: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 生于吾乎 师道之不传也 / 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 / 难矣,课文思路,通过对比论证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 引述圣人从师的言行,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的关系,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5、子”的结论。 最后点明写作本文的缘起。,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阐明择师的态度和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提出问题并讨论,问题一:老师是什么人?老师的作用是什么?,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二: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有老师来指导学习呢?,问题三:如果老师可以由自己选择的话,同学们的择师标准是什么?年龄是不是衡量“老师”的标准?,问题四:是不是那些天才、圣人就可以不跟随老师学习呢?,问题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A 老师是传授知识的人 B 老师是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的人C 老师是当我们有疑难问题时帮我们解答问题的人,得 出 结 论,得 出 结 论,问

6、题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问题三: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得 出 结 论,三组对比: 1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圣益圣,愚益愚” 2 择师教子 自身“耻师焉” “小学而大遗” 3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 族”“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 可怪也欤?”,问题四 :作者通过对比抨击了“耻学于师”的人。,得 出 结 论,概括段落大意,第1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并阐明老师的作用及择师的态度和标准。 第2段:通过对比论证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于学师”。 第3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4段:说明写作缘起。,作 业 讲 解,课后练习二,1.传:动词,流传。 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 2.师:名词,老师;。 动词,从师。 3.从: 动词,跟随。 介词,自。,复习本节课内容,背诵全文并完成课后练习一(1、2) 请联系现实,写一篇学习本文的读后感,谈谈你对“尊师重道”这一问题的看法。,布 置 作 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