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生物与环境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3675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生物与环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18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生物与环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2018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生物与环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2018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生物与环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2018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生物与环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生物与环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生物与环境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体验高考,一、理解能力 1(2010广东理综,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苗多欺草,草多欺苗” 中的“苗”与“草”是为了抢夺共同的资源(阳光等)和空间等,因此两 者之间构成了竞争关系。 答案:A,2(2010全国,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解析:我国北方四季分

2、明,一年中温度变化较大,而南方热带雨林中 温度、水分均较适宜,其分解者的代谢活动较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 田生态系统(农作物种类单一)动植物种类多,群落结构复杂;由于地 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使群落有 一定的水平结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无机环境中的CO2进入生物群 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又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参与碳的循环。 答案:C,3(2010江苏生物,11)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 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

3、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解析:“多吃素食,少吃肉食”能节约粮食,其生态学原理在于降低 人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从而节约更多的粮食。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4(2010北京理综,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A项错误:自然选择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 关;B项错误:演替是一

4、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一般而 言,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都逐渐增加;C项, 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高,生态系统越 稳定;D项,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内容之一,遗传多样性越 低,个体间的差异越小,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答案:C,二、获取信息的能力 5(2010山东理综,8)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 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A项中,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

5、K/2之前最有 效;B项中,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即降低人 口出生率来减少净补充量,不能靠增加死亡率来减少净补充量;C项 中,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项中,在捕捞 鱼类后使种群数量降低至K/2能获得最大的种群增长率,但不能获得最 大的捕获量。 答案:C,6(2010浙江理综,3)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 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 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 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 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

6、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 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 段相似,解析:若a点环境因素变化,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由于食物 量不变,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最终还是符合逻辑斯谛增长,A项错 误;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 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出生率提高,种群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加, 种群数量会随之下降,仍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B项正 确;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天敌,当种群被大量捕食时,下 降趋势与bc段相似,C项正确;年龄结构变动会

7、导致该种群数量波 动,但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所以,种群数量也是围绕K值波动,趋势 与cd段相似。 答案:A,7(2010江苏生物,15)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 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 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解析:菖蒲、芦苇、睡莲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典型植物;改造后植物种类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该区域的小气候会得到改善,A、B、C项正确;生态系统改造是为了改善生态、生活环境

8、,并不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D错误。 答案:D,8(2010安徽理综,6)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 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 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 查结果如表(单位:个):,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甲类群中物种种类比乙类群中物种种类少,因

9、而可确定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通过表中数据分析比较可知,乙类群中物种7的种群密度较甲类群中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而物种4在甲类群的种群密度较乙类群的小。 答案:C,9(2010全国新课标,31)假设a、b、c、d是一个简 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 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 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_。,竞争,a,c,降低(或快速降低),(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

10、,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_个。,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低,400,解析:(1)由a与b的关系图直接判断两者的关系为竞争。(2)根据食物链 “acd”可以判断,若d大量死亡,在一段时间内,c因缺少天敌其种 群密度会增加,而由于c的增多,a因被c大量捕食而减少。(3)图中a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大量死亡后,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 所以c、d的种

11、群密度会降低。(4)生态系统遭到干扰而使其结构发生了 变化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大, 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于热带雨林。(5)根据标志重捕法的 计算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数M再次捕获个数n重捕的 标记个体数m,可得N50405,所以N400。,10(2010全国,5)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 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 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

12、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故C项错误。该系统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利用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属于分解者,选项A、B正确;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能量的流失,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选项D正确。 答案:C,11(2010山东理综,6)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 ( ) A恒温动物的/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解析:A项,呼吸代谢消耗量的大小对/值有影响。在高温环境中, 变温动物的呼吸代谢消耗量大,/值低于恒温动物,在低温

13、环境 中,变温动物呼吸代谢消耗量小,/值高于恒温动物;B项,相邻两 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该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 10%20%;C项,提高/值,实际是提高对食物的(饲料)利用率, 能够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D项与食草哺乳动物相比,食肉动物消化吸 收有机物能力强,而草中纤维素较多,难以完全消化吸收,随粪便排出 的能量多,故/值一般较高。 答案:C,三、实验与探究能力 12(2010江苏生物,30)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受 到广泛关注。下面是有关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请回答问题: (1)利 用配制的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8 d,每天定时测定其细胞数 量,发现铜绿微囊藻数量

14、呈指数增长,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体, 这是因为铜绿微囊藻具有_等特性。 (2)某同学用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时,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 等水生植物),结果铜绿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重要的原因是 这两种生物在利用_等资源时存在显著的 竞争关系。,个体小、世代周期短、无性生殖,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3)也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藻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 长。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用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 材料用具:铜绿微囊藻,粉绿狐尾藻,用于配制X培养液的各种无机 盐,500 mL锥形瓶,蒸馏水,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玻璃缸, 微孔滤膜(可以除菌)等。 实验步骤: 材料准备:在装有7 000 mL蒸馏水的玻璃缸中种植一定数量且生长良 好的粉绿狐尾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8 d。准备接种用的铜绿微囊藻。 培养液配制:_ _。,用蒸馏水配制X培养液;用微孔滤膜过滤玻璃缸中,的水,用滤液代替蒸馏水配制X培养液,实验分组:取锥形瓶6只,分为两组。_ _。 接种与培养: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