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历史一轮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3673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三历史一轮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18高三历史一轮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18高三历史一轮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18高三历史一轮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18高三历史一轮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三历史一轮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三历史一轮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 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 ”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道教,三教合归儒,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产生 (1)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 、抨击佛道的活动。 (2)儒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 ,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复兴儒学,义理,2“二程”的观点 (1)天理是 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2、先有理而后有物。 (2)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3)“二程”提出“ ”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宇宙万物,格物致知,3朱熹的思想 (1)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 、灭人欲”。 (2)朱熹认为“格物致知”中的“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存天理,4影响 (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 。朱熹编著的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2)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朝鲜,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封建专制统治,四书章句集注,三、陆

3、王心学 1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 2王阳明 (1)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宣扬“心外无物”“ ”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心外无理,3影响 (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2)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 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化教育,理解掌握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及影响 (1)新发展:“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原则,即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

4、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2)影响 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至逐步演变成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分析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

5、上具体表现在 ( )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实质考查程朱理学思想对儒学的新发展。A、B、C三项分别为董仲舒、荀子与孟子的思想。D项是程朱理学的显著特点。 【答案】 D,2(2009年威海模拟)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山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以改名阳明山。王阳明是 ( ) A理学的集大成者 B心学的集大成者 C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 D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者 【解析】 本题考查迁移理解能力。以阳明山的来历为切入点考查王阳明的思想

6、成就,独具特色,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他三项均与之不符。 【答案】 B,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1)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的 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 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市民工商业者,孔子,2思想主张 (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 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思想主张:提出“天下为主, ”的民主思

7、想。 2意义:抨击了 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儒家经典,君为客,封建君主专制,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思想主张: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 的思想。 2影响: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经世致用,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主张 (1)认为世界是 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2)在认识论方面,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 思想。 2意义: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物质,辩证法,思维方法,轻巧识记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对社会

8、产生巨大冲击。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3)李贽的“离经叛道”,中的“经”指儒家经典,即四书五经。“道”指道学家,即理学家。,(4)儒学发展演变图示,分析比较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异同,1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这个“时代”指 ( ) 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封建制度衰落时代 资本主义形成发展时代 封建制度高度发展时代 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由此可判断出这一时期的时代

9、特征。也可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进行分析。 【答案】 C,2(2009年合肥市高三第一次质检)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解析】 抓住题干中材料“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等信息,结合异端思想家李贽的主张,可以得知李贽主张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反对对孔子的迷信崇拜。 【答案】 C,一、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

10、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2影响 (1)积

11、极影响 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设想。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2)局限性:作为地主阶级的儒家代表,仅仅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1创立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2改造与独尊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12、,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进一步改造 魏晋至隋唐: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 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5批判与继承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2009年高考江苏卷)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

13、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解题指导】 由题干所提供的思想内容可以直接选择。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实际上就是王阳明的“良知”思想。王阳明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答案提示】 D,近几年高考在十分关注社会热点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试题贴近人们的生活,伦理道德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点问题。本题特意强调了儒家伦理道德观点,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试题颇具教育意义。,(2008年高考上海卷)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

14、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请回答: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解题指导】 第(1)问实际考查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第(2)问主要考查了明清批判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考虑。第(3)问只需列举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即可。 【答案提示】 (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答“天下之法”代替“一

15、家之法”);王夫之: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明清之际政治经济天崩地裂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本题答案虽然与人教版上表述有不一的地方,但本题仍颇具借鉴意义。,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1)上面的两段史料反映了理

16、学的主要主张。材料一阐述了“理”和“气”的关系,是客观唯心主义。材料二阐述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张,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2)朱熹和王阳明的著作是研究宋明理学的第一手史料,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1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奉母埋儿是其中之一,讲述了古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事。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说明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性 B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 C是对人性善良的一个误导 D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答案】 B,2材料一的“理”和“气”各指什么?他认为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是同时存在、密切结合而不可分割的。 3材料二体现了王阳明的什么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