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化学总复习实用 必考2-2 离子反应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2623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7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化学总复习实用 必考2-2 离子反应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18届高三化学总复习实用 必考2-2 离子反应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18届高三化学总复习实用 必考2-2 离子反应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18届高三化学总复习实用 必考2-2 离子反应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18届高三化学总复习实用 必考2-2 离子反应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化学总复习实用 必考2-2 离子反应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化学总复习实用 必考2-2 离子反应课件 新人教版(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离子反应,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解质 在 中或 下能导电的 叫电解质。 2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 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水溶液,熔融状态,都不能,水溶液,化合物,3电离 (1)概念:电解质在 或 下离解成 的过程。 (2)电离的条件: (离子化合物)或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4酸、碱、盐的定义 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 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 的化合物;盐是指电离生成 和 的化合物。,溶于水,熔融状态,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熔融状态,溶于,水,H,OH,金属阳离子,酸根离子,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二、离子反应 1定义:在溶液中有离

2、子 或离子 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条件 (1)复分解反应类型:酸、碱、盐等复分解反应过程中生成 。 (2)氧化还原反应类型: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且符合强氧化剂和 还原剂生成 氧化性产物和 还原性产物。,参加,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强,弱,弱,3离子方程式 (1)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 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正确写出反应的 。 拆:把 写成离子形式, 等仍用化学式表示。,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删:删去 的离子。 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 和 是否相等。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能清楚

3、地揭示离子反应的本质,它不难表示 或 的反应,而且还表示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原子个数,电荷总数,某个具体,特定,同一类型,考点一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是非电解质 BNH3、CO2、Cl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Cl2均是电解质 C蔗糖、酒精在液态或水溶液里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D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解析液态HCl、固态NaCl不导电是因为未电离,当HCl溶于水、NaCl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均能导电。因此,HCl、NaCl是电解质,A错误;Cl2、铜、石墨均为单

4、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NH3、CO2的水溶液能导电并非其本身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是二者溶于水时生成的新物质NH3H2O、H2CO3电离出离子的结果,则NH3、CO2为非电解质,NH3H2O、H2CO3为电解质,所以B、D均错误;C符合非电解质的定义,正确。 答案C,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2.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定义的理解,应注意如下几点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溶液导电不是因为电解质溶液发生电离。恰恰相反,正因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溶液才能导电。,(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电解质在水

5、分子的作用下电离。水是最弱的电解质,是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分界线。当某化合物溶于水后离解出的离子数目(应该是浓度)远远大于水离解出的离子数目时,溶液的导电性就明显强于水。这种化合物就是电解质,反之就是非电解质。 (4)某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与溶解性无关。如蔗糖溶于水,但是蔗糖是非电解质;难溶或不溶于水的盐,由于溶解度很小,很难测出其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于水的那部分,却完全电离成离子,在熔融状态下也完全电离,所以它们是电解质,如BaSO4、CaCO3等。,(5)有些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还需要分析其导电原因。如CO2、SO2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并不是CO2、SO2分子电离所致,而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

6、成的H2CO3、H2SO3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所以只能说H2CO3、H2SO3是电解质,不能说CO2、SO2是电解质。,3把握电解质的电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电离的内因是电解质本身具有离子或具有能产生离子的内部结构,外因是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所以电解质的强弱与物质内部结构有关,与外界因素无关。 (2)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是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重要区别,常用于证明一种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3)有的离子化合物,在常压下,其熔点高于它的分解温度,受热时它往往是发生分解反应而不是熔化。如CaCO3在常压下,约900时发生分解反应,但在约1.4105Pa,1339时熔化

7、,全部电离成自由移动的Ca2和CO。 (4)阴、阳离子在水溶液里都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但为简便起见,通常仍用离子符号来表示水合离子。如水合钠离子、水合氯离子、水合氢氧根离子等,仍然分别用Na、Cl、OH等符号表示。但对水合氢离子,通常既可用H表示,也可用H3O表示。,(5)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没有必然联系,其导电能力的强弱由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决定,也与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有关,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很弱,浓度较大的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可能较强。,1下列物质中,其水溶液能导电、溶于水时化学键被破坏,且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I2 BBaCO3 CCO2 DC6H12O6(葡萄糖

8、) 解析 I2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aCO3是盐,属于电解质;CO2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为电解质;C6H12O6(葡萄糖)为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不能导电。 答案C,2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比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强 B碳酸钙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导电性很弱,所以碳酸钙是弱电解质 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解析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有关,与强、弱电解质无关,故A不正确;判断强弱电解质的依据是溶于水电离程度的大小,与溶液的溶解性无

9、关,强电解质不一定有强的导电性,如碳酸钙等一些难溶性的物质,虽然溶解度很小,但已溶解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故碳酸钙为强电解质,但导电性很弱,故B不正确;氯气和氨气不是电解质,因为氯气是单质,氨气是非电解质,故C不正确;水是一种常见的弱电解质。 答案D,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NaCl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溶于水后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它是强电解质 D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 解析物质的电离不需要电流,A错;某些酸式盐,如NaHSO4溶于水后也会电离出H,B错;CO2溶于水,反应生成H2CO3,H2CO3电离出离子,而非C

10、O2自身的电离,故H2CO3为电解质,CO2为非电解质。 答案C,考点二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解答时要联系物质的溶解性、氧化性等分析,中等难度。选项A的离子方程式应为:Ba22OH2HSO =BaSO42H2O;因Al(OH)3不溶于氨水,选项C应生Al(OH)3沉淀。 答案BD,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是否符合反应客观事实。即反应能否发生;是否符合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例如,Fe和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不能写成:2Fe6H=2Fe33H2,应是:Fe2H=Fe2H2。 (2)看“=”、“”、“”、“”等是否应用正确。 (3)看化学式拆分是否正确。,(7)正确

11、把握与“量”有关的反应原则 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例如,少量或足量CO2、SO2通入到NaOH、Ca(OH)2、NH3H2O溶液中。要注意到生成何种产物与通入的气体的量有关。 酸式盐与碱的反应 常考的有:NaHCO3与Ca(OH)2、NaOH与Ca(HCO3)2、NaHSO4与Ba(OH)2等。,例如,NaHCO3与Ca(OH)2反应,Ca(OH)2过量时:NaHCO3Ca(OH)2=CaCO3NaOHH2O,NaHCO3过量时: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不论按哪一种情况,Ca(OH)2的化学计量数是不变的,总是“1”,因此它们混合时,只需考虑NaHCO3是

12、否足量,若足量按21反应,若少量则按11进行反应。 滴加顺序不同,反应不同 常见的有AlCl3与NaOH、Na2CO3(或Na2SO3)与HCl等,滴加顺序的不同从本质上讲仍然是反应物量的不同。,例如,将盐酸滴加到Na2CO3溶液中,开始时盐酸是不足的而Na2CO3过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2CO3=NaClNaHCO3。当把Na2CO3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开始时Na2CO3不足而盐酸过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 在有多种离子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但要考虑反应物量的关系问题,还要注意溶液中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顺序,特别是要按氧化还原

13、反应先强后弱的规律依次反应。,例如,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的离子反应: 2Fe2Cl2=2Fe32Cl 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的离子反应: 2Fe24Br3Cl2=2Fe32Br26Cl (8)注意反应条件 温度 例如,NH4Cl与NaOH溶液反应,只有在浓溶液且加热条件下,才可写成NH3,否则写成NH3H2O。,浓度 例如,浓硫酸、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发生的反应是不同的。 总之: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应抓住两易、两等、两查: 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物、气体等物质用化学式表

14、示。,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的电荷总数均应相等。 两查:检查各项是否都有公约数,若有必须约去;检查是否漏写必要的反应条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问题,B项错在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aSO4;C项FeS溶于HNO3后发生氧化还原生成Fe3和S,D中OH与H的配比不正确,故选A。 答案A,答案BD,考点三 离子共存,答案D,如何判断离子共存 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条件是离子之间不能发生反应,各离子浓度不会降低。题目类型多以选择题为主,其次是推断题,它们都是依据离子性质与离子间的反应编制而成的,在下列情况下离子均不能大量共存:,答案D,解析A中SO

15、与H反应生成SO2气体,故不能大量共存;B中四种离子的溶液应是酸性,与已知pH7的溶液矛盾;D中的ClO与H不能共存。 答案C,答案B,信息给予题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中对化学用语考查的永远的亮点。给定新信息、新情景或一定的限制条件按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是考查的新动向,也是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应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例1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碘化钾溶液,可看见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的颜色则由蓝色变为棕黄色,经分析证明白色沉淀是碘化亚铜。表示这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ACu23I=CuII2 BCu22I=CuI2 C2Cu22I=2CuI2 D2Cu24I=2CuII2,解析硫酸铜溶液与碘化钾溶液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教材上没有出现过,学生也不熟悉这个反应。从试题题干告诉的信息可以获知:Cu2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产物是I2,还原产物是CuI,据此可以先写出Cu2ICuII2。然后,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必然相等的原则和质量守恒原则配平得2Cu24I=2CuII2。 答案D,例2在某化工生产中,要用到一种无色、可溶于水的晶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