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咏月诗三首》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1).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71635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咏月诗三首》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4.1《咏月诗三首》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4.1《咏月诗三首》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4.1《咏月诗三首》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4.1《咏月诗三首》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1《咏月诗三首》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咏月诗三首》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咏月诗三首教案 课前预习1、利用书籍、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2、反复诵读三首诗,体会各首诗的情感。3、诵读课文,了解两位诗人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借助课文注解理解诗词大意。相关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2、通过学习,体会月与人的联系。评价任务1、每首诗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情感。2、月与人

2、的文化联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世沧桑,一千多年前的明月依然映照着我们。在诗人的笔下,月亮是孤高的,似无情却有情;月亮是诗意的,温柔多情,恰似知己;月亮也是感伤的,月圆人不圆。让我们走进李白、杜甫的世界,叩问月亮,倾听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李白的两首咏月诗:把酒问月月下独酌。(主板书:把酒问月 月下独酌 李白)二、简介作者、诗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把酒问月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

3、诗。原诗题下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月下独酌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嫉妒贤能,对李白大家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要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消愁,写下本诗。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1、学生范读。2老师正音阙qu 樽zn 酌zhu 徘徊pi 邈mio3、朗读指导:把握朗读的节奏、语调、重音。节奏:古代诗词朗读的节奏,以意义为划分依据。一般五言诗词“二/三”一形式,七言“二/二/三”的形式。语调 :根据作品的感情处理语调的平淡、升降。重读:重读体现在诗句关键词语

4、上,特别是哪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4、根据以上要求,配乐听读,学生跟读,划分节奏,指出重读的字词,体会语调。5、有感情的背诵。五、精读探究,品味诗句,体会诗情。 1、把酒问月诗人咏月抒怀,你从中读出了诗人的哪些人生感悟?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是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明确:“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嫦娥”两句诗人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在对神物和仙女寂寞命运的同情中,流露出诗人自己的孤苦高洁的情怀。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独特的感悟。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 这句诗在回环唱叹中抒发

5、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慨叹。“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结尾四句收束上文,诗人有感于明月长存而人生短暂,人类无法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更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 2、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明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明确: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飘逸的诗人自我。“人攀明月不可得”写出月之崇高,“月行却与人相随”写出月之美好多情,“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写出月之皎洁美丽。“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写出月

6、之孤高神秘。“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写出月之永恒。“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则流露出诗人对月的情谊,月是诗人的知己也是一面照鉴诗人内心的明镜。3、有人评说月下独酌写尽了诗人的孤独,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来,请作具体赏析。明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一起饮酒,把明月和影子当成朋友,恰恰是没有朋友的体现。所以“邀”字,以物为友,表现了诗人无以派遣的孤寂之情。这句诗强化了欢乐的氛围,但同时也增添了孤独的色彩。“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可以看出 在“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中,诗人却“独酌”,在相互映衬中越发显得诗人寂寞的浓郁和无法排解。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人月下独歌

7、独舞,以闹写静,反衬出诗人现实中的孤独与悲凉。“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人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相约在遥远的仙境,可见诗人现实中的孤单落寞。全诗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体现了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孤独凄凉的复杂感情。4、“月”的传统意象包含哪些意义?。在这首月下独酌中“月”的意象应该是什么?明确:“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渴盼团圆”等意。在这首诗中“月”的意象含义应有“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的含义。5、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可见? 明确:“不解”“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

8、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6、“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明确:“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7、这里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感情的寄托。诗人笔下的“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明确: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的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六、读出感情,分析特色,鉴赏交流。1、诵明月之诗:引导学生再次诵读这两首诗,整体感知诗的文字之美,体会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学情预测通过讨论及教师

9、的介绍讲解,学生一般比较能够体会出诗人的情感,从整体感知入手,再次吟咏诵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2、以月下独酌为例,说说诗人怎样来绘景抒情的?特色的写作技巧有哪些?根据品读结果,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段简短的赏析的文字,交流。教师印发月下独酌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比照体会。教师点拨:此诗通过奇妙的想象描写了一个以月影为伴的诗人酣饮歌舞的奇特场面。诗人化无生命的自然物为有生命有情的人,和它们一同饮酒、唱歌、起舞,并且还要和月亮结成亲密无间的好友,充分反映了诗人孤傲、清高、狂放不羁的情怀。当然,这正是诗人对世俗厌倦、对现实失望的反映,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不能施展才能,终生不得志的痛苦心情的流露

10、。全诗以乐写愁,以热闹写寂,以群写独,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七、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两首咏月诗,直至背诵。2预习杜甫的月夜,体会其中的情感。 板书设计把酒问月:咏月抒怀:酒月酒 思考宇宙人生月下独酌:对月抒怀:月 人 影 孤独中的向往第二课时 月夜二、背景介绍1、作者及写作背景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诗中尝自称 “少陵野老” 。曾做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杜甫后人称之为“ 诗圣 ”,他写的诗被人誉为“诗史”。杜甫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

11、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作月夜。三、再读诗歌,驱遣想象,再现情景1、对照注释,自由诵读,发挥想象,眼前再现整首诗所描绘的情景。2、四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描述诗歌描绘的情景。3、学生推荐代表发言,教师补充。四、精读探究,品味诗句,体会诗情。1、学生朗读月夜一诗,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其与其他怀人诗的不同。2、.教师介绍并分析。望月怀远。这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烂熟的题目。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时期,古典诗歌固然正处于大开拓、大

12、发展的阶段,但如像对景伤怀、思亲怀友这类的题材,却已早经无数作者吟咏,要出新意颇不容易。这一首五律,却在内容表达与章法技巧上脱落故常,出奇制胜,成为同类题材作品中千古独步的名篇。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于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触发的郁勃真切的离情别绪。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战祸,便没有诗人的这番家人离散,身陷绝境的悲惨经历。而如果没有这番特殊的经历,要产生诗中的哀惋凄切、深挚缠绵的离情也是不可想象的。此诗的重要价值,确乎在于它所反映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这一点上。这首诗在众多的抒写乱世之离情的作品中高标独秀,是由于作者匠心独运的新奇角度与抒写章法。在这里,老杜并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缘

13、情述事,而是别出心裁从思念对象一边落笔,从头至尾细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对方的景况。无限的深情、痴情都从这一系列想象描写中流泻而出,达到了抒情的极致。3、明明是诗人望月,为何诗中却写妻子看月?此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提示:用换位思考法(对写法)来写,撇开自己从别人入手,以虚衬实。想象妻子在鄜州独对明月,痛苦挂念丈夫的情景,实际上是暗写自己在长安正独对明月,深切地惦念妻子。从妻子一方落笔,设身处地地替妻子着想,更深切地表现了对妻子的担心、思念。4、有人说“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认为是哪两个字,并请简要说明理由。点拨:是“湿”和“寒”。

14、一“湿”一“寒”可触可感,形象生动; “湿”写云鬟,“寒”写玉臂,表现了妻子对诗人的忆念之深而“独看”之久。“湿”和“寒”的表象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反照诗人看月之久,忆念之深的痛苦现实;表现诗人对妻子的情深爱切,思念之苦、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5、古代诗话有“诗眼”的说法,认为“一字之响,能使全句皆奇”。今人认为“诗眼”作品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词句。请指出这首诗的诗眼。明确:“独看”与“双照”是这首诗的诗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

15、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独看”与“双照”前后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情感之深。6、本诗只写个人的遭遇,与亲人的离散之痛吗?试着结合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诗所蕴含的共同情感对本诗作深层解读。明确: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包含了战乱时期广大百姓共同的痛苦,以及期望尽早结束战乱的共同心声。这正反应了杜甫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五、读出感情,鉴赏交流,分析特色。1、诵月夜之诗:引导学生再次诵读这首诗,整体感知诗的文字之美,体会全诗感情,语言流畅自然之美。学情预测通过讨论及教师的介绍讲解,学生一般比较能够体会出诗人的情感,从整体感知入手,再次吟咏诵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2、前人评述“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表情达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全诗赏析这句在表达情感上的妙处?明确:明月当空,月月可见,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未懂“忆长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