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36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1354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36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苏教版必修3 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36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苏教版必修3 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36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苏教版必修3 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36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苏教版必修3 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36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苏教版必修3 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36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苏教版必修3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36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苏教版必修3 (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6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考点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分析 1.能量的输入 (1)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2)特殊的生态系统深海热泉生态系统 2.能量的传递 (1)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2)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传递过程:,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 可有三条:自身呼吸作用散热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 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 固定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 常进行。 3.能量的转化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 4.

2、能量的散失 形式:热能,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后形式。,5.能量流动特点的原因分析 (1)单向流动 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 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 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 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 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的部分。,特别提醒:消费者摄入的能量等于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加上 粪便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是上一营养级流向该消费者的能量, 也就是该营养级的总能量。 即时突

3、破 1.(2010滨州期中)如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理解不 正确的是 (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能量的相 对值 B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 C图中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图中A具有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 解析:在此能量流动的图解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 级生物所具有能量的相对值;能量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 20%,所以C具有能量为B的10%20%;生物群落中的总能量 为生产者固定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即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 统的总能量;A具有的能量有三种去向;流向B、自身呼吸、 流向分解者,B、C、D能量之和小于A具有的能量。 答案:D,考点

4、2 能量传递效率及应用 1.能量传递效率 一般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 2.生态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三者都是用来说 明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情况的,三者统称为生态金字塔。其 原理是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的“十分之一定律”:输 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大约有10%20%流动到下一营养级。 该定律说明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1)三种生态金字塔的比较,(2)特殊实例及分析 数量金字塔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很大,而后一营养级 的生物个体很小时,会出现倒置现象。 如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个体数比 例关系可形成如图所示的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也有特殊形状,如海

5、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 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因 而某一时间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可能要低于其捕食者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但这并不是说流经生产者这一环节的 能量比流经浮游动物的要少。,3.能量传递效率的应用 (1)确定食物链中的营养关系。据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 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差值也在5倍左右,若能量差值远 比五倍小,则应位于同一营养级。 (2)极值计算 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在某一食物网中,一个消费者往往同时占有多条食物链, 当该消费者增加了某一值时,若要计算最少消耗生产者多 少时,应选最短的食物链和最大传递效率20%进行计算, 这样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

6、多;若要计算最多消耗生产者多 少时,应选最长的食物链和最小传递效率10%进行计算, 这样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即时突破 2.根据图示的食物网,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 蝉和螳螂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增 加体重最多是( ),AG/75千克 B3G/125千克 C6G/125千克 DG/550千克 解析: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最高传递效率20%,设黄 雀增加体重X千克,则根据题意可列出计算式:(5X/2 55X/2)5G,XG/75千克。 答案:A 考点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3)循环特点:全球

7、性、循环性。 (4)碳循环过程: (5)实例图解如下: 碳循环 硫循环,氮循环,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名师点拨 (1)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保持着相对 的平衡,这是决定一个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保证。 (2)物质循环的平衡打破,将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碳循环失衡温室效应 硫循环失衡酸雨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 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 a.原因: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 排出。 b.过程: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即营养级越高,富 集物的浓度越高。,即时突破 3.上图是生态系统中硫循环和碳循环及其相互

8、关系的简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图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图中标号_所代表的 内容能体现出这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增重2 kg,至少需要生 产者_kg。,50,(3)在硫循环中,除图中所示过程外,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 还应有_。 (4)碳和硫在生物群落中流动形式依次为_。 (5)若短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迅速增加,会造成 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依次是_ 。 解析:(1)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而食物链和食物网主要是由 捕食关系(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而构成的,故可反映系统 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9、。(2)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效率最高为 20%(即),则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增重2 kg,至少需要 生产者 50 kg。(3)大气中SO2的来源除了图中微生,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有机物、有机物,温室效应、酸雨,物的分解作用以外,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等。 (4)不论碳、硫还是氮,它们在生物群落内部都是以有机 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 (5)短时间的CO2、SO2大量释放,会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 净化能力,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命题视角1 能量流动的规律应用 【例1】 (2009江苏,17)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 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

10、 )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思路点拨:蓝藻爆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 素,给蓝藻提供营养物质,利于蓝藻的生长,没有能量 流动。能量流动的另一特点是逐级递减。虎等大型肉食 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因此容易成为 濒危物种。饲养的牛、羊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获得 的能量较多,因此成本低、产量高。蓝鲸以浮游动物为 食,能量便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 自主解答:_ 答案:B,命题视角2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的综合考查 【例2】 (2009重庆卷,5) 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

11、统物 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 i、j、 k表示不同用途的 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 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思路点拨:该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用h表示;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用i表示;一部分是 未被利用、储存起来的能量,用j表示;还有一部分是植物 的残枝、败叶、遗体等被分解者分解,用k表示。摄入消费 者体内的能量i,一部分被同化成为消费者自身的一部分, 还有一部分没

12、有被消化吸收,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分解。 由于生态系统中有未被利用、储存起来的能量j,所以进入 该生态系统中的CO2量,大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 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流向分解者的k是有机物,只有被 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盐后才能被生产者吸收、利用。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可循环利用,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 利用。 自主解答:_ 答案:B 考题展示 (2009全国卷)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 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 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 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 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3、):,(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牛与鸡之间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 _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所固定的_,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 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无,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捕食与竞争,捕食,玉米,太阳能,CO2,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 将会_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 _ _ 。 误点诊断 本题综合考查了生

14、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应用,由于对 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脱节导致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判 断失误,导致(1)、(2)两问错答,食物网的绘制不全面,而 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描述不够准确,导致错答,应加强基础知 识的巩固,对于语言再力求规范准确,正确思路应是:,减少,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1)由题干信息可知:玉米、鸡、牛、人之间的食物关系为: (2)因人与鸡均食用玉米子粒,而牛食用玉米秸秆,且人还食 用鸡和牛,因不考虑空间因素,故人与鸡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和 捕食,人与牛的种间关系为捕食,而牛与鸡之间无竞争关系。 (3)该农场生态系统中的生

15、产者为玉米,生产者(玉米)固定的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4)食物链越长,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损耗越多,高营养级获 得的能量也就越少,改变用途的1/3玉米中的能量流入人体内 所经过的食物链延长,故人获得的总能量将减少。,错答案例: 实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实验原理 (1)土壤中存在种类、数目繁多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分解者。,(2)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其 分解速度与环境中的温度、水分等生态因子相关。 2.实验流程,3.基本技术要求 (1)探究活动最好在实验室中进行,以便控制变量,避免环 境中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 (2)各地气候与环境等因素不同,微生物分解落叶的功能也 不同,需要的时间有差异,一般需要适宜的温度、湿润的 条件。 【例】 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 腐烂,形成腐殖质。他们猜测落叶的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 的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 了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