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0566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 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 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 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 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新人教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选读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为第1、2则 2.引导学生领会孟子以寓言说理的妙处 3.理解孟子宣扬的“王道”学说的基本内涵,第一则,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弃甲曳( )兵 (2)涂( )有饿殍 ( ) (3) 鸡豚( )狗彘( )之畜( ) (4) 数( )罟( )不入洿( )池 (5) 无( )失其时 (6) 谨庠( )序之教 (7) 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 申之以孝悌( )之义,y,t,通“途”,tn,zh,c,g,w,通“毋”,xing,bn,通“斑”,pio,x,t,w,通假字,1、不可,直不百步耳。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无失其时;王无罪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只,毋,斑,途,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 2、树之以桑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然而不王者 5、王无罪岁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7、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名词活用动词,击鼓,种植,穿,做王,怪罪,办丧事,富贵的人、富豪, 谨庠序之教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 请轻之,形容词活用动词,认真从事,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动词作名词,死了的人,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减轻,古今异义,1、寡人之于国也 2、河内凶 3、请以战喻 4、弃甲曳兵而走 5、或百步而后止 6、然而不王者,国君

3、对自己的谦称/形影孤单的人,黄河/河流,荒年/凶恶,不吉利,请允许我/礼貌用语,让对方,兵器/士兵,跑/行走,或者/有的人,这样却/连词,表转折,特殊句式,1、是亦走也。 2、王道之始也。 3、非我也,岁也。 4、非我也,兵也。 5、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判断句,定语后前置:,今有日攘其邻之鸡之人,6、而相泣于庭中 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8、树之以桑 9、申之以孝悌之义 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未之有也。 12、而良人未之知也,状语后置,宾语前置:未有之也。,宾语前置:而良人未知之也,以,申之以孝悌之义 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五十步笑百步 王好战,请以战喻,介词,把,介词,按照,介词

4、,凭借,介词,用,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讨论: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 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不违农时(农),保护鱼类(渔),按时砍伐(林),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鼓励养蚕(纺),繁兴六畜(牧),生产粮食(农),兴办教育,保民,教民,王道 之始,王道 之成,思考: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旨在

5、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寓意 五十步笑百步 说明梁惠王的政治跟邻国没有本质的区别。,第2则 齐人乞墦,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瞷良人之所之 蚤起 施从良人之所之,良人:丈夫 餍:吃饱 反:同“返”,所与饮食者:在一起吃喝的 富贵:有钱有地位的人 显者: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瞷:窥视 之:往,到去 蚤:同“早” 施:同“迤”,斜行,第2则, 齐人乞墦,此其为餍足之道也,遍国中无与立谈者,之墦间,之祭者,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 讪 相泣,仰望:指望、依靠 讪:讥笑怨骂

6、相泣:面对面哭,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施施:喜悦自得的样子 骄:轻视,傲慢,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指责社会上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连他们自己的妻妾都感到无地自容。,寓意 齐人乞墦 指责那些不择手段追逐富贵利达的人。,第3则 邻人攘鸡,1、什一 2、今兹未能 3、请轻之 4、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5、斯速已矣,十分之一,今年,形容词的使动词用法,使减轻,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攘 :窃取,则;,停止,第3则, 邻人攘鸡,运用偷鸡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义却不能停止,来讽刺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符合道义却要等到明年才改变,显

7、示宋国君臣不施 “仁 政”,不关心民生的道理,寓意 邻人攘鸡 说明宋国大夫和国君知错不改的可笑。,第4则 枯苗遇雨复兴,第4则,枯苗遇雨复兴. 重点字词梳理,出,语人曰 卒然问曰 今夫天下之人牧 孰能与之 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 天下恶乎定 如有不嗜杀人者,告诉,突然,人君,孰:谁;与:亲附,伸长脖子,怎样,如果,文中用了怎样的寓言故事?,遇旱而枯槁,遇雨而兴盛,百姓,遇暴政而痛苦,遇仁政而归之,禾苗,大水流向低处,百姓归附,“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反映了孟子主张要用“仁政”来获得民心,从而统一天下的仁政 思想。,寓意 枯苗遇雨复兴 说明如果人君不嗜杀人,百姓就会不可阻挡地归附他。,作业,完成课后习题三; 完成练习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