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岳麓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04914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岳麓版(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点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英、法、美、日等对十月革命建立的苏俄政权进行武装干涉。,_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苏维埃政府提出“_”。 (2)措施:农业:实行_;工业:普遍实行工业_,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商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_,并强制劳动。,国内战争,一切为了前线,余粮征集制,国有化,集中分配,(3)评价 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 (1)背景 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

2、,苏俄急需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政府暂时无力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生产。,(2)内容 农业:以固定的_代替余粮征集制。 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国内外_经营。 贸易:允许_。,粮食税,资本家,自由贸易,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3)意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消除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3“斯大林模式” (1)背景 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苏联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3、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2)表现 实行_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_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_管理经济。 (3)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单一,高度集中,行政手段,(4)影响 到二战前,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_,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存在严重弊端。 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模式,产生了不良影响。,工业体系,考点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斯 大林体制,种植玉米,物质利益原则,传统观念,自主权,价值规律,保守,重工业,1991,【归纳概括】 如何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

4、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中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捍卫新政权方面功不可没,但政策自身存在着严重的弊端。,(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两大特点是“战时”和“共产主义”。1920年,国内战争结束,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甚至出现农民暴动和兵变。所以为了从根本上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就必须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对点训练1 (2012广东模拟)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苏俄政府随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C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这种状况 解析:选D。20世纪20年代,在结束了国内战争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才会喊出材料中的口号,由此可排除A、B,两项; C项的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史实;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后,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了余粮征制,从而改变了这种状况。,对点训练2 (2012山东德州模拟)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其生产积极性 C农业集体化损

6、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解析:选B。材料的时间信息是“20世纪20年代初”,由“骷髅化”知是对当时经济造成巨大危害、损害了农民利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以应该选择B项。,【易混易错】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轻巧识记】 苏联的改革,【归纳概括】 苏联经济改革的提示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势在必行。 2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崭新、复杂、艰苦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帆风顺。,3改革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

7、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努力建设政治文明,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对点训练3 (2012无锡模拟)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都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C都突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 D都是对苏联原有生产关系的调整,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三人改革的共同点的认识和把握。三人改革都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虽然戈尔巴乔夫改革已经彻底改变“斯大林模式”,走向单纯的市场化,但另外两人的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政治上放弃了党的领导。故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易混易错】 (1)赫

8、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2)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重在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重在重工业。,考点整合一 斯大林模式的经验和教训 1经验 (1)通过政府的力量、利用计划手段,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综合国力。,2教训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4)执行计划指令,挫伤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5)应发扬社会主义

9、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考点整合二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指导思想和结果等方面的异同 1指导思想 (1)不同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是在斯大林体制下进行的局部调整;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2)相同点:都是针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2结果:(1)不同点:赫鲁晓夫的改革成效甚微;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取得一定成果,后期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改革则导致苏联解体。(2)相同点:三者改革步履维艰,效果不大。,高考例析 (2011高考海南卷)“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

10、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解析】 扣住关键词“国家资本主义”、“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以反映出其政策应该是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体现在固定的粮食税、自由贸易措施上。故选D项。 【答案】 D,尝试命题1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斯大林的这一认识体现了苏联经济体制的

11、最主要特点是( ),A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相结合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市场经济是苏联经济的灵魂 D计划经济机制下的市场经济 解析:选B。苏联经济管理体制的最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如题目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尝试命题2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勃列日涅夫改革。抓住关键词“作表面的改革”“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12、”。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开创改革之先河,可见A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方面,并非限制在政治方面,B叙述也不正确;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早就出现,故D项也不正确。,从文明史观看苏联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苏联(俄)的经济体制丰富了人类文明史的内容,传承与创新伴随其调整的过程,社会主义文明从设想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到逐步过渡(新经济政策),再到完全确立(斯大林模式)来理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成,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来看其调整,吸取其经验教训,这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很大的启示,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高考例析 (2010高考北京卷)197

13、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解析】 题干中的引文有两层意思,以“当然”为分界。前一段说的意思是市场调节发挥了巨大、有效的作用,后一段强调仍然要坚持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不变。言下之意就是,大方向、大主导的国家计划不能改变,只是要稍微放手日益作用显著的市场调节,即“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故答案为D。 【答案】 D,尝试命题3 有学者认为:“

14、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解析:选C。“蛮干”是指做事违反了客观经济规律或自然规律。尽管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评价不够全面,但他破除了人们对斯大林的迷信,排除A;“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B;“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排除D。,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种玉米

15、以增加饲料,结果造成玉米歉收。这种不切合实际、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体现了赫鲁晓夫的“蛮干”。答案为C。,尝试命题4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 ),A苏联的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 解析:选B。从苏联经济增长,百姓家却贫困,且电视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可知选B。,材料1: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

16、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2:1925年,苏联恢复国民经济后,进入了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从1926年到1940年。这个时期,苏联一方面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信息解读】 粗读 材料1反映了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看法,从而说明了每项政策的实施都是为自己的政权服务的。材料2反映的是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时间。综合两则材料反映了苏联的经济建设。,细读 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反映了后退是为更好的前进,是利用部分恢复资本主义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反映了1926年到1940年的建设目标,从而在建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