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总结课件 人教大纲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0480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总结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总结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总结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总结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总结课件 人教大纲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总结课件 人教大纲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总结课件 人教大纲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总结,知识定位,知识结构,时空定位,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曲折发展历程和相关结论 (1)产生背景: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其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近代工业出现。在中国近代存在的近代工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宏观综合,(2)发展历程 产生: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 的

2、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产生。初 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日 益增大,客观上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刺激了民 族资本的发展;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 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 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 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 一全国后,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 施,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国民政府统治前 十年,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期间,由 于日本的经济掠夺和国民政府即官僚资本的压制, 民族工业遭

3、到沉重打击。日趋萎缩:解放战争期 间,由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国民政府出卖国 家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3)体现特征 企业的产生:道路独特。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 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 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 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产业结构:基本上是轻工 业(如纺织业、面粉业等)。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 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 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产业结构不合 理,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地区 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大城市。造成,这

4、一状况的原因是,这些城市多为列强倾销商品和 掠夺原料的据点,自然经济较早解体,同时这些地 区便于利用外来技术,引进机器,利用廉价的劳动 力。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 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设备基本靠进口,技术 大多依赖于外国,经营管理落后。企业产生全过 程: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千丝万 缕的联系,又深受其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 了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 既有依赖又有矛盾的复杂关系。这正是民族资本主 义最重要的特点。,2.中国早期近代化与西方近代化的不同及原因 (1)西方国家的近代化由资产阶级完成,而中国 则由地主阶级的洋务派领导。当时中国的

5、农民阶级 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力承担实现近代化的使 命。封建势力中的顽固派因循守旧、更不可能担当 此任。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时间较晚且不成熟,开 创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便落到地主阶级开明派(即洋 务派)的身上。,(2)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一般由轻工业开始, 继而发展重工业,在民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军 事工业;而中国则不同,当时清政府内有太平天国 的打击,外有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这决定了中国 工业化的发展顺序是先军事工业后民用工业,先重 工业后轻工业。 (3)西方国家工业化一般是从民间自发创办近代 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 工业化基本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 点,随

6、着形势变化和社会条件的逐步成熟,出现了 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的民用工业。,(4)西方近代化的实现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 础上,资产阶级发动人民群众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 社会改革建立起来的;中国近代化运动只局限于社 会上层,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又缺少坚强有力的 领导核心。再加上洋务派的目的在于镇压人民革 命,抵抗外国侵略者的经济侵略,以维护清朝统 治,以上原因决定了这种近代化运动必然失败。,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特点和影响,如何认识这些变化 (1)趋势: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 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并且是微不足道的,但 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 人类社会优

7、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特点: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 活,因此,受西方影响明显。中国的社会生活 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因此,近代社会生活 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发展不,均衡:从空间上看,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 是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 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 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3)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 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 中国社会殖民化的色彩。 (4)认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 会发展

8、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受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 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备课资讯 一、新材料 新视角 1.1896年李鸿章与美国记者的对话: 美国记者: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 李鸿章: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 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 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是,对于 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 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 神圣权力。我将牢记格兰特将军的遗训,所有 资本,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都可以自由 来华投资。,解读 李鸿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当时情况下, 其愿望很

9、难实现。 2.“我7岁的时候,(一个妇女向普鲁伊特说),我的妈妈 给我洗过脚后擦上些明矾,剪去脚趾甲,然后把我的几个 脚趾压到脚掌心,用一尺长二寸宽的布裹住,先裹右脚, 后裹左脚。过了几个月,除大拇趾外,几个趾头都压 在脚心上了妈妈打开裹脚布,擦干脚上流出的脓血。 她说,只有把肉去掉,我的脚才能变得娇小可爱每两 个星期给我换双新鞋,每次新鞋都比前一双旧鞋小一两 分。四个脚趾弯得像死毛毛虫一样,过了两年才达 到三寸的模式我的小腿细了,两只脚背拱起,又难看 又臭。”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解读 从这位妇女的表述中可见缠足给妇女带来的身心 伤害。,3.有一年,慈禧太后决定坐火车去沈阳。因为是第一次坐

10、火车,所以,她在上车之前,先让火车演示了一番,接着,就问身旁的铁路总督:“这铁玩意儿怎么自己会走?”那个对火车一窍不通,但是根据官场经验已经有所准备的铁路总督恭敬地回答:“这是洋人从中国的五行之术中偷去的玩意儿。木能克土,所以要在土地上铺枕木。金能克木,所以要在枕木上铺铁轨和用铁造火车。火能克金,所以要在锅炉里烧火。水能克火,所以要往锅炉里装水。”慈禧听后大悦:“原来这东西源我中华,传旨嘉奖。” 解读 此材料形象揭示了面对西方先进物质文明的引进封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和虚骄自大。,二、教学精彩片断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民族资本主义的“三个三”“一个四” 三个产生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

11、、外商企业 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三个发展机遇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 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 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 官僚资本主义。 四个发展阶段“春”“夏”“秋”“冬”: 春:中国民族资本生产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 年代),夏: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和资本 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 秋: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前十年发展较 快,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 冬:民族工业的萎缩(国共内战期间) 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特征、总趋势和原因 (1)特征:阶段性、时代性、不平衡性(从城市到 农村、从沿海

12、到内地)。 (2)总趋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渐走向世界。 (3)内因:中国历史的巨变(政治环境、社会形势 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思想、文化观念 的变化);外因:西方文化的传入、冲击。 由此可见,我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 化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和 政治环境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4.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三、教材细节对比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人教版 洋布输入,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 “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 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人民版 由于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成品,物美价廉, 竞争力强,不少中国土货滞销,

13、如东南沿海一 带盛产的土布、土纱的销售因此而陷入困境。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岳麓版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 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人教版 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 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 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这些民族工业的产生, 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解体过程中产生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人民版 除了洋务派的官办企业外,近代民族工业的产 生还有两条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 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另一种是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 产,转

14、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教版 新中国铁路发展的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铁路,加 强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20世纪90年 代,国家更投入巨额资金,加快铁路建设。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新中国不仅在铁路建设上取得很大成就,而且在机车的制造方面也有很大进展。在不断改进机车和对铁路进行技术改造的基础上,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岳麓版 新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质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开放观念、积极进取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行动指南。 人民版 中国近代报刊出现的时间以及比较有影响的著名报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