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序跋体文言散文阅读指导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03994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序跋体文言散文阅读指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 序跋体文言散文阅读指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 序跋体文言散文阅读指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 序跋体文言散文阅读指导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 序跋体文言散文阅读指导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序跋体文言散文阅读指导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序跋体文言散文阅读指导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序跋体名状表类古代散文阅读指导,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段太尉:太尉,官职名。其人叫段秀实。 逸事状:“状”,又称“行状”,一种文体,记述某人生平事迹。“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二者的不同在于:“行状”全面介绍一个人的生平事迹,“逸事状”则只记录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逸事状”的特点,只录逸事,力求典型,抓住两三件事写。 所写之事应详细、确实,不可道听途说。 行状一般只褒不贬,与史传不同(史传求全面)。这与写作目的有关。史传是对一个人一生作全面评价。而写逸事状的目的有三个:1、使史官录用,希望修史时为死者作传。2、向朝

2、廷报告,为死者请求谥号。3、为死者写墓碑之文提供素材。 逸事状有固定格式:在文末写作者名字及写作目的。,赠序是古代序文的一种,是对他人的赠言,脱胎于唐人赠答诗的序言。朋友离别,送别者常会赠予对方一篇序,以表达惜别之情或勉励、祝愿之意。 韩愈赋予了赠序更丰富的内涵,包括议论现实政治、抒发内心感慨、阐述思想主张等等,表现手法上亦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

3、“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3.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1、墓志铭常规写法 从内容上,“直述世系、岁月、名字、爵里“,对死者一生的德行、事业有一个完整的介绍。 从章法上,开头叙述死者的世系、爵里,中间叙述死者一生经历,最后扼要交代后人;写作时以叙事为主,作者的态度是隐含其中的。 墓志铭一般要“论列德善功勋“,并且“称美弗称恶“。,铭状表文阅读要领,何人 何事 手

4、法 作者态度 写作目的,序跋体散文阅读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 (张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 (张耒) 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 ,皆歛藏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靑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輹、巨细强弱,

5、无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诗不云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淸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佑六年及第,调临安主薄。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令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令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令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

6、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1、知人论世 2、找准中心句 3、理结构,把握情感 4、从抒情方式把握情感,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季秋之月,天地始肃 季:季节,季候 (礼记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之句。深秋花事萧瑟,

7、唯菊花独立寒秋,开得异常繁茂。一阵阵馥馥的香气于东隅飘来,令人神清气爽。 ) B 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C 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不合群 D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10.下了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C ) A 其为变亦酷矣 吾其还也 B 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重于社稷也 C 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 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

8、木虽遭受严霜缺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 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已,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见第三节)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 (1)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 (2)今则妇子

9、仰食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译文: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_养活,想不做官也做不到。 (3)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赏赐给他车马却推辞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13.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4分) 答: 引用重耳流亡子胥出奔的故事,说明遭遇困顿、忧患等迁变能使人弥补不足,增进能力,学到更为丰富的东西。,19有者,译为“有个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人,读书考秀才,但是多次没有考中。,奇零草序 明张煌言 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

10、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时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丁亥春,余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节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余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嗣是缀辑新旧篇章

11、,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己亥,长江之役,同仇兵熸,予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尽同石头书邮,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煕。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

12、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入典制诰 典:掌管 B迨辛卯昌国陷 迨:等到 C余谬膺节钺 膺:心胸 D陶靖节躬丁晋乱 丁:遭逢 答案:【C(膺:接受、担任)】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作品散失原因的一组是(3分) 国难频仍 出筹军旅,入典制诰 提师北伐 率旅复入于海 覆舟于羊山 长江之役,同仇兵熸 A B C D 答案:【B(指有余闲写作 指写作的背景 “长江之役,同仇兵熸”,结合注释可知:这句话说的是在长江之役中郑成功战败。同仇:齐心合力,打击敌人。这里借指战友。典出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与作品散失无关)】,7下列

1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叙述了作者在明朝覆亡前后诗歌创作、诗稿存失的情况,以及奇零草艰难成集的过程。全文一唱三叹,富于情感。 B文章第三段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从丁亥到辛卯年间诗稿屡遭劫难的情形,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叹惋、伤痛之情。 C文章结尾作者列举杜甫、陶渊明的例子意在衬托自己写作的艰辛,以及编订诗集的艰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因诗稿在战乱中遗失殆尽,只收集了军旅生涯中所写的部分作品,所以,作者将诗集命名为奇零草。 答案:【C(错在“以及编订诗集的艰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这里列举的目的在于表明编订诗集主要是为了以诗记史,以诗明志。)】,8把文中画线的句

14、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3分) 【先父担心我荒废经史(的学习),多次拿这件事来告诫(我),(我)于是停止写诗(或:放下笔不再写诗)。】 评分建议:各句得分点(先大夫,先父;以为,以之为,拿这件事;补出主语“我”;辍,停止)翻译准确且语意通顺,则该句得1分。 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3分) 【只是过去的诗作不能再查考(或:再也找不到了),所以编订的难度几乎像(恢复)广陵散一样。】 评分建议:各句得分点(独,只是;考,查考,查找;几,几乎、差不多、大概等)翻译准确且语意通顺,则该句得1分。 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

15、(4分) 【(杜甫)在蜀地漂泊奔波,(始终)没有荒废诗歌创作,从那时到现在,他的诗都被称为诗史。】 评分建议:各句得分点(流离蜀道,句式省略+倒装;风骚:诗歌创作;补出“他的诗”;名,称、称之为)翻译准确且语意通顺,则该句得1分。,(1)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3分) 1、专一:心意。 3. 全;满:生。 4. 相同: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一旦:今一为吏 7. 乃;竟然: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南北中通为一 9. 都,一概 10. 初次:见如故。 8、(1)(3分)为什么我写的诗歌,竟然不幸到如此地步!(“何”、“笔墨”、“一”,各1分),(2)遂索友朋所录,宾从

16、所抄,次第之。(3分) 次第 (1) 次序 宋江次第渡过 黄河北岸。水浒传 (2)排场,有气派 甚是次第。醒世恒言 (3)情形;景况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 (2)(3分)于是要回平日亲朋好友收录和宾客随从抄记的诗歌,按次序/一一加以编次(或“按次序编定在一起”)。(“索”、“所字结构”、“次第”,各1分),(3)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4分) (3)(4分)然而,杜甫身逢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在入蜀途中颠沛流离,也不曾荒废写诗,直到今日,人称“诗史”(或“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当”、“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