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0385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单元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总结,网络构建,宏观综合 1.政治生活内综合 本单元中的我国的外交政策与第一单元中的我国的国 家性质,与第二单元中的政府职能有内在的联系: 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 定的。 制定和实施外交政策是政府履行对外职能的体现。,2.与经济生活的综合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点 之一, 与当今世界的经济形势、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 系、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之间关系等相联系。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与社会主义本质、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知识相联系。 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相联系。 3.与文化生活的综合 运用我国的外交政策分析说明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 运用文

2、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说明如何 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4.与生活与哲学的综合 运用联系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两点论和重点 论统一的观点、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观点分析国际 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的变化。 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联合国的作用。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的观点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的重大外交活动。,解题技能 典型例题 随着社会发展,网络影响越来越大。某校高中生以“我 们与网络”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 活动一 同学们从中国政府网收集到如下信息: 2009年2月28日下午,百忙之中的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访谈室,同海内外网友就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

3、人们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重大民生问题进行在线交流。网友们热情高涨,短短两个小时里,就有30万来帖,并有数万手机读者留言。温总理坦言,第一次和网友面对面,感觉“有点紧张”,并表示“利用现代网络与群众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1)结合上述信息,从政治生活角度,探究相关结论。 活动二 对青少年上网问题,有下述两种观点: 观点A“让孩子上网会毁了他!” 观点B“不让孩子上网会耽误他!” “中国未成年人网络工程”公益广告 (2)探讨青年学生解决上述矛盾冲突的办法,并用生活 与哲学知识论证。,解析 回答第(1)问,注意分析材料信息,即政府总理在百忙之中同海内外网友就我国重大热点问题进行在线交流,

4、而且网友们热情高涨。再联系政治生活分析探究这些讨论就不难了。回答第(2)问,实际上是探究青年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的问题。,答案 (1)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对人民负 责。我国政府拓宽民主渠道,尊重公民知情权、参与 权与监督权,努力推进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我 国公民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政 治生活。 (2)物质决定意识,矛盾具有特殊性。青年学生要从 实际出发,对网络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吸收网络中积 极有益的东西,抵制网络中消极腐朽的东西。事物发展 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青年学生要适度上网。正 确价值观对人生有导向作用。青年学生要坚持文明上网, 利用网络发展自己。,

5、名师支招 探究型试题突破封闭性的命题思维方式,试题只提供若干材料或理论信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它进一步拉近了教材与实践的距离,倡导结合现实生活理解理论知识的理念。这类试题由考生自己选定论点;评判方法采用分层次、采意式,考生所答能自圆其说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要明确命题立意。命题立意有两个方面的指向,一是命题所指向的考点,二是考查学生哪一方面的 能力。,(2)探究题一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因此回答时 要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自身实际。 (3)探究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在作答时要注意全面 具体。 (4)探究题一般具有建议性,但与所

6、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作答时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根据探究的内容组织答 案。,学以致用 围绕国际金融危机(俗称金融海啸、金融风暴)对我国 的影响,某校高中生组织学习小组,开展政治学科自主 探究活动。 材料,漫画1 漫画2,(1)探究:航行中的上述船只,可能会有的结果:用 经济生活知识佐证。 答案 传统加工企业可能被海啸淹没,被兼并或破产, 因为这类企业往往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市场前景不够 广阔,抗风险能力较低;自主创新企业可能会乘风破 浪、逆势而上,因为这类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 握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依靠科技进步,生产适销对 路的高质量产品,抗风险能力较强。,该学习小组搜集到如下资料: 金融海啸影

7、响下,目前我国1.3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 2 000万将失去工作。这些农民工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接受到一些新观念、新思想,但是他们文化程度不高, 专业技术面比较狭窄,也缺乏创业资金,因此重新就业 比较困难。为此,某县政府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本县大 量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问题。,(2)思考: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为县政府各提 供一条具体措施。 答案 政治:围绕政府要积极履行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 服务职能而提供具体措施。如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工职业 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政府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 工作,强化就业服务。 经济:围绕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的作用而提 出具体措施。如政府采取财政补贴的

8、办法,帮助农民工 回乡自主创业。,文化:围绕政府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而提出具体 措施。如大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培训,帮助农民工转 变就业观念,提高农民工科学文化素质,为他们重新就 业、创业鼓劲。,该学习小组在网上搜集到如下信息: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为了 多渠道就业,一部分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竞聘 “村官”。于是,网络上围绕“村官”话题展开热烈讨 论。 有人认为:大学生年轻、有热情、文化层次高,适宜当 “村官”。 有人认为:大学生专业知识背景远离农村实际,当“村 官”会浪费大学四年的学习与投资,不适宜当“村官”。,(3)讨论:结合自己人生规划,针对大学生当“村

9、官” 问题,发表个人见解,并说明哲学理由。 答案 讨论:在结合个人人生规划基础上,从以下思路 回答: 认为大学生适宜当“村官”。经过基层实践锻炼,更有 利于大学生成长。 哲学理由:青年学生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在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 生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 持正确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认为大学生不适宜当“村官”。大学生当“村官”是 浪费人力资源。 哲学理由:青年学生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全面地看问题。,规范答题 考题再现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9月12日宣布,对从中国进 口的所有

10、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 关税。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中 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在2009年9月13日就美宣布 对中国输美轮胎采取特保措施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并 保留作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试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请根 据材料列出你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的发言提纲。(8分) 抽样批阅 世贸组织要求成员国要履行的基本职责,应坚持非歧 视性原则和最惠国待遇。 美国对中国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轮胎的价格是在提高自身效率的情况下,作出的降 价,没有违反世贸组织的规定。 中美两国要想发展正常的经济关

11、系,必须相互尊重两国 之间的利益。,规范得分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 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美国对中国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 惩罚性关税,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不符合双方的共 同利益。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中美 之间要坚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贸易争端问题上要 坚持沟通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 展友好关系,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任何国家都不能以维护本国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 主权和安全,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 对。 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有利于携手 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12、,有利于促进中美经济和全球经济 的发展。 (注意:每个要点2分,只要答出其中4点就可以得满分, 学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 总得分不得超过8分。),老师忠告 该生审题不够细心,题目要求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却 答成了经济生活的知识。规范答题要注意审题。要确保 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认真审题,许多考生在回 答问题时答案写了很多,但仅得一部分分数甚至不得分, 这主要是由于考生审题能力不足,答非所问导致的。例 如,题目要求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 治生活的知识解答;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学生却 用唯物论的知识来解答,在未审清“答什么”之前就下 笔,失分自然不可避免。审题首先要带着设问对材料认 真审读,至少两遍,先通读,抓住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主 题,看其反映的是哪个实际问题,再细读研读,逐句分,析,把握重点句、关键词,弄清材料包含哪几个层次 及各层次的段落大意,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其次, 结合材料研究设问,把握设问的限制性规定,审清 主体:国家、党、企业、个人等;辨明角度:“是 么”、“为什么”、“如何”;设问和政治学、经济 学、文化、哲学相关基本观点和知识相挂钩,把最符 合立意的原理、观点、知识闪现出来。再次,分析命 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