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69712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8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8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18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18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政治),近代西方经济:工业化 近代西方思想:民主、自由、平等 近代西方政治:民主,1、两个历程:1840-194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五四运动-1949年,2、两大任务:,反侵略反封建或反帝反封建 反侵略或反帝追求民族独立 反封建追求民主进步,近代史基本概念,1、发生的原因:,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市场,导火索:虎门销烟,2、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状况: 中国:落后的封建国家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842,A.开放广、厦、福、宁、上为通商口岸

2、 破坏贸易主权 B.割香港岛 破坏领土主权 C.关税协定 破坏关税主权,3、鸦片战争的结果,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领事裁判权 破坏了司法主权 虎门条约 A.片面最惠国待遇 破坏贸易主权; 便利列强扩大侵略权益 B.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破坏了领土主权; 为后来列强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4、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史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挑起国: 英法 2、目的: 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 3、结果: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英法火烧圆明园、美俄趁火打劫,4、条约内容 天津条约 增开十口

3、通商,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允许外国公使进京、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 北京条约 割九龙司给英国 增开天津,5、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 勾结起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洋务运动,国家机构的变化,设置总理衙门,设置总税务司,中国现代化运动开始起步,权力结构的变化,清政府被迫应对变局,保守派,洋务派,1、结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允开厂,输出资本: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开沙、重、苏、杭: 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割辽、台、澎: 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 赔两亿: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2

4、、马关条约的影响,在此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末)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由沿海到内地,由南方到北方,熊代表沙皇俄国 虎代表英国 肠代表德国 青蛙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太阳代表日本 有人为此画题诗曰:“沈沈(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甲午战后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维新派:,革命派:,农民阶级:,进行军事改革,戊戌变法,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义和团运动,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各派

5、力量又是如何应对的?,1、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义和团运动兴起 (直接原因 ) 帝国主义的扩张本性 (根本原因) 2、结果: 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3、条约内容 惩办反帝官员,设外务部: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完全半殖民地化) 拆炮驻兵: 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地区,置于列强控制下,划使馆界: 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赔款4.5亿: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4、影响 清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洋人的朝廷”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总结:1、列强侵华的原因,必然性:,两次工业革命进行,列强急需开辟更大的

6、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可能性:,西方:国力强盛,中国: 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 地广人多,资源丰富,2、列强侵华的影响 破坏性: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客观上: 先进科技和思想传入中国,冲击旧制度、观念,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 促进自然经济解体,为民资发展创造了条件,戊戌变法(1898年,百日维新) 1、原因 政治:民族、统治危机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维新思想的传播,2、戊戌变法 目标: 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内容: 政治:取消多余部门和无用官职 经济:鼓励发展工商业 文教:设京师大学堂、废八股、派学生留学 军事

7、:训练新式陆海军,3、结果:失败 失败的原因: 民资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 脱离人民群众,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光绪帝 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幻想(资阶局限性),4、意义 积极: 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局限: 没有实践开国会、行宪法、君主立宪等主张 5、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半封的中国行不通,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1、爆发的原因,

8、辛亥革命(1911年),兴中会(1894年) 性质: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影响: 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地点:东京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影响: 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同盟会(1905),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3、结果: 被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4、被袁世凯篡夺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9、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5、说明: 在半殖半封的中国,资阶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积极:,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中华民国 颁布了临时约法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6、评价,局限性 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在革命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革命果实被窃取,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列主义的传播,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索),1、爆发的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10、(19191949),五四运动(1919.5.4),国内,国际,帝国主义侵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19年 5月4日起,北京,学生,罢课,6月5日起,上海,工人阶级,罢工、罢课、罢市,2、经过,3、意义,性质: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 作用: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7),经济: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发展 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组织: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中共“一大” 的召开(1921.7),内容: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意义:使中国革

11、命面貌焕然一新,1、历史条件,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北伐战争 1、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1927) 原因 中共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国共合作的决定) 孙中山愿意与共产党合作 共产国际的帮助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2、北伐战争 条件: 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 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 目的: 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发展: 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1927年,广州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成果: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大革命的失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

12、反革命政变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7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完全失败 1927年,宁汉合流,失败原因 帝国主义干涉 国民党的反革命政变 陈独秀等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教训: 认识到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和革命领导权的掌握,过程,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1、南昌起义(1927.8.1),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了低潮,惨痛教训使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意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八七”会议(1927.8.7),内容 清算了右倾错误

13、 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意义: 指明了党前进的方向,3、秋收起义(1927.9),领导:毛泽东 地点:湘、赣边界 过程:进攻长沙受阻,改向山区进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1927.10,毛泽东 巩固:1928.4,井冈山会师,4、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根据地建设: 目的:粉碎国民党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 内容: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武装斗争,内容,意义: 根据地不断扩大,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背景: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时间:1931冬 定都:瑞金 领导:政府主席:

14、毛泽东 军委主席:朱德 性质: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民主政权,6、红军的长征 (1934.101936.10),原因: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 目的: 保存革命实力 过程: 结束:1936.10 会宁会师,1935年遵义会议 内容: 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C.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七七事变( 1937.7.7,卢沟桥事变),影响: 标志着全国的抗日战争开始 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形成根本

15、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经过: 193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建立 1937.9,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建立,特点: 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国共两党采取党外合作,任务: 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3、抗日战争的过程:,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1937,平型关大捷)、 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1940年),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1942,战场,抗战的阶段(1937.7.71945.8),防御阶段:1937.7.71938.10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主战场,相持阶段:1938.111943底 日本调整对华政策,“以战养战,以华治华” 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局部反攻和结束:1944初1945.8,4、抗战的胜利:,标志: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史意义:,近代史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解放战争 1、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斗争 重庆谈判(1945.10) 背景: A、美国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 B、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共产党参加的目的: 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结果: 1945.10.10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 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