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第二部分第2节 如何做到丰富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69545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第二部分第2节 如何做到丰富课件 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第二部分第2节 如何做到丰富课件 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第二部分第2节 如何做到丰富课件 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第二部分第2节 如何做到丰富课件 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第二部分第2节 如何做到丰富课件 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第二部分第2节 如何做到丰富课件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第二部分第2节 如何做到丰富课件 (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做到丰富,1要确立正确的写作观 中学阶段的写作往往是被动的过程,同学们必须按照一定的指令,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思考问题、感受生活,应该学会在特定的情境下,调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认真地想一想那些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觉醒的生活片断,这本身就是提高我们生命质量的一个过程,我们要珍惜这一次一次的写作机会。 2要重视平时的积累 高考作文尽管范围很广,但从大处来说,人、社会、自然等几方面话题,如果在平时阅读时就这些方面多思考,积累一些有用的材料,考场上就不愁没有东西写了。平时可以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归纳知识材料,构筑自己的知识仓库。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加以积累,即“我与自我”、“我与他人”、“我

2、与教育”、“我与哲学”、“我与历史”、“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宇宙”。各种材料中,最需要关心的是生活材料。身边小事要留意观察,身外大事更要注意了解,如通过报刊、影视、网络等各种途径,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社会热点事件,如“314”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奥运火炬传递活动、2008年雪灾等等,当然还要注重经典作品的阅读。“读万卷书”可以使我们的文章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有不少考生就是因为取材于历史故事,进行巧妙的故事新编而获得高考满分的。建议同学们平时可以在自己的阅读世界里,设立某个自己酷爱的历史和文化等名人的“特区”,把他们的生平、创作、典故、名言等“玩熟”了,以便在考场上任意调遣其相关资料

3、,从而写出具有相当文化品位的文章来。 3要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可以先从正面,再从反面;或先说必要性,再说可行性,最后说效果;还可以从结构、功能、过程的角度分层思考;还可以从个人、集体、社会的分层角度思考。平时自己要多进行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的练习,扩展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比如关于“快乐”的话题,如果从多个角度思考,“快乐”的原因是很多的。战胜自己是不是快乐?拥有平静安宁的心境是不是快乐?坦然地面对苦难是不是快乐?坦然地面对荣誉是不是快乐?如果能多想几个角度,再从这些思考中总结出一些共性的东西,这个文章的内容就非常丰富。 4要学会恰当地使用材料 采用不同分类标准选择论据。通常说的论据有

4、两类,一是事实,一是道理。要注意分类标准,时间上从古到今,或由今到古;地域上从中到外,或从外到中;伟人如何说,科学家如何论,平凡人怎么看;正面论据有哪些,反面论据是什么。这样一排列,行文有序,论据分别从不同角度证明论点,材料不是非常丰富了吗?采用点面组合方式交代材料。论据材料要丰富,涵盖面要宽,又不能罗列怎么办?点面组合方式通常是最佳方案。点上详细交代主要材料,面上概述次要材料,一般来说是由“点”到“面”。作“点”的论据避免了材料的空泛,具有典型可感性;作“面”的材料扩充了论据的容量,浓缩了文章的篇幅。如果将面上的一系列材料用一个排比句表达,那效果会更好。采用假设方法补充所需材料。有时会碰上这

5、种情况,在阐述事理过程中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论据,这时借助假设方式可以信手拈来。有了正面事例,借助假设可以找到反面事实;只有现在的事例,借助假设方式可以推知未来可能产生的事实。假设的空间不受任何限制,这样补充所需的材料,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吗?尽量选择一些新鲜、生动的论据,这些新鲜的论据也不一定非得从电视新闻里找,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只要没有被别人大量地重复过,给人的感觉都是新鲜的。要善于在写作实践中运用材料,一般来说,写人写事的文章尽量不少于三件事,也可以一个主体事件为主,以其他事件来做铺垫;议论文同样不要少于三个事例,在安排事例论证时,要注意详略处理,如2006年广东考生的心有天使,诗意人生

6、,围绕主旨,选取了洪战辉、,徐本禹、李春燕、邰丽华四个人的事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们身上天使般的责任之心、报恩之心、执著之心和坚强之心。这四个人物真实可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加上在列举事例时,叙、析、评处理得十分恰当,因而可以说,文章的论据是典型、充实的,论证是有力的。,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可能不喜欢但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作为一个学生,必须学习;作为一个工人,必须上班;作为人如果有了某种身份,相应地要承担起某种责任,而作为人谁没有一种或多种的身份呢?于是,便有了各种各样的责任。责任与人们终身相随,只会改变不会消失。 即将步入成

7、年,你要面对许多责任,承担许多责任,对父母,对家庭,对集体,对别人,对国家 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提示】 这个话题可写的内容很多,如人为什么必须承担责任?现在的青年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责任与身份有什么关系?责任与角色有怎样的联系?作为一个中学生,承担历史的责任应该做些什么?等等。 一般的写法,文章可以先列举社会上一些没有责任心的典型事例,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提出一个人必须要有责任心,要勇于承担社会和历史赋予的责任;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责任自古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脊梁,责任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8、责任更是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时代青年,应该如何树立责任心,承担起时代中华复兴的光荣使命。,二、形象丰满,形象丰满,主要是就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而言的。形象丰满或是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人物丰满生动;或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这样写人就会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状物就会栩栩如生,有层次感,有立体感,有丰富的内涵。,一人一物一场面都可以是形象。形象丰满主要对人物而言,要能使人物从纸上站起来,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读者把文中的人物当作实有的

9、人来看待,从而引起读者的浮想、遐思,爱憎分明。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刻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展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写出人物的复杂性,活泼地表现作品中的人物。考生作文过程中常常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以贴标签的形式进行议论抒情而不是让写作对象自己来说话;二是以叙事代替描写,往往流于空泛、抽象,人物只留下一个影子,不能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三是即使抓住了人物的某一个特点来写,但没能把握主要特征,往往过于单一、平板,不能充分展示所写对象的变化和复杂性,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切的感受。 1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要让形象丰满必须把握形象的特征以及这一形象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以形传神是连结“形”和“神”的桥梁

10、,人物形象的丰满自然也离不开形貌逼真,而形貌逼真关键在于形神兼备。,2尽可能多描写少叙述 总以叙述代描写,以说明代描写,像一个讲解员,干巴巴地介绍人物,形象自然乏味。如果尽可能采用描写手法,人物形象就会站起来。例如,“一片树叶从枝头落下”,是叙述语,而“一片树叶绕树三匝,一步三回头,在树根脚下找到归宿”,则是描写抒情语,这就很有形象感,很有韵味。特别要重视神情动作与个性化语言的描写。要让形象本身来说话。要想使文章形象丰满就必须让文章的形象本身说话,不能仅凭在行文时贴标签,“这是一位热情的人”,“那是一个冷漠的人”。这样的文章根本谈不上“形象丰满”。同时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时,要有一定的选择,决不

11、是全盘记录,要选择最有意义的行动,既有思想性又能显示性格的行动,还能最有效的反映出人物性格的行动,这才最好。 3全方位表现描写对象 人物形象是否丰满,与我们的表现角度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全方位思考,那么就有这样一些角度可以选择:人物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人物的外貌有什么特征?人物的动作在哪些方面与众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在什么地方?别人是如何看这个人的?如果能落实这些点,人物形象就会丰满起来。如果是状物,抓住了物体的特点,多角度感受,这物体就有了质感。,4编故事串连几个细节 作文有故事情节,有精彩细节,人物就活了起来,形象就有立体感。近年来,那些获得满分的考场记叙文在此都有突出的表现。编织情节可

12、采取误会法、巧合法、变形法等。细节描写有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即使是状物,也可采取拟人化方式,编织情节,描写细节,产生文学效果。方法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我们可以在写作过程中深入感受、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丰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就宣告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就宣告结束了。环保主义者的警世通言 爷爷以打猎为生,爸爸以伐木为生,儿子以卖菜墩子为生,孙子以卖根雕为生。一个家族的兴衰印证了环境的破坏 阅读上面树的故事,请就“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立

13、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提示】 这是一则颇为耐人寻味的超短文,富有哲理,发人深省。以简洁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随着人类文明的开始,我们的绿色家园也渐渐遭到破坏,“文明”也随之走向它的反面的演进过程。这则材料的主旨是不难把握的,但在写作这篇作文时应注意,不可泛化主旨,搞空洞说教,要选准切入点,以点带面,体现文章主旨。可从自己的身边小事,或看到、听到的破坏或危害环境的事切入,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由材料所体现的话题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总之,只要体现、围绕“话题”即可。,三、意境深远,意境,就是由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意境

14、深远,指文章的内涵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主要体现在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之中。,1要理解“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象”和“境”是辩证统一在一起的。“象”指的是作品中具体的艺术形象,“境”指的是产生于具体意象之外的东西,比如传达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等。因此,达到意境美,重要的不在于逼真无误地刻画实境,而在于实中蕴虚,在意象之外传达意境。这就是所谓“象外传神”。深远的意境往往依附于一定的具体事物,也就是说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展示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认识,表达作者的情感。 2要寓哲理于描写抒情 “意境深远”的作文表现在语言上往往蕴含哲理情趣。显然,这种哲理不是直露的,而是寓于描写抒情之中的一种理

15、念。请看一篇写雪的作文:“好大一场雪,大地一尘不染,白茫茫一片,晶莹纯洁。太阳出来了,雪化了,污水沟显露了出来,令人扫兴,不过,宽阔的路面被雪水洗得比原来更干净,路边的常青树更加显得苍翠。”仅仅几句话,意味深长。世界,虽然也有黑暗、污浊,但更有光明、美丽,我们应一分为二,不能只看一面啊。,朱自清写“淡淡的忧愁与淡淡的喜悦”,借助于荷塘和月色,营造了一种朦胧素雅的意境,完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要善于借助虚化空白艺术 虚实相伴而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实主要指具体而直接可感的艺术形象,虚指由物象引起的联想和想像。一般来说,往往是先实后虚,不把话说得太满,给读者一点想像的空间。例如有一篇作

16、文写一个中学生先前对生活感到很悲观,后来一位盲人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了他,文章最后写他早晨起床,有这么一段:“他飞快地拉开窗帘,然后推开窗子,面对东升的旭日,大口地吸了一口气:多好,太阳每天都从我的窗前升起。”这样的句子表面在写实,实际是写虚,空白和分明是暗示读者文中的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一篇作文在开头、中间或结尾,有那以一处(有几处当然更好)这样意境深远的描写,文章一定会获得发展等级高分。又如白居易在倾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这样写道:“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写听者此前一直陶醉于对琵琶声的享受之中,而现在如梦方醒,作者就是这样通过侧面虚写出了演奏的奇妙效果。,4要善于采用比喻象征手法 比喻直接表现为一种形象化的描写,一连串的比喻营造的往往是一个意境深远的画面。有形象不一定有意境,如果我们描写的内容有画面感,同时采用象征手法暗示作者的意念,“意境深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例如高乐基笔下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