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八年级语文 2.4 柳永词两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69527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八年级语文 2.4 柳永词两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八年级语文 2.4 柳永词两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八年级语文 2.4 柳永词两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八年级语文 2.4 柳永词两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八年级语文 2.4 柳永词两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八年级语文 2.4 柳永词两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八年级语文 2.4 柳永词两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柳永词两首,诗海探珠,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赏析】 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苏东坡语)。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

2、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思考】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课堂互动探究,知能优化演练,第4课 柳永词两首,基础自主学案,写作素材积累,美文佳作欣赏,基础自主学案,指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相思之情。,六、名句默写 _,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_。(望海潮) 有三秋桂子,_。(望海潮) _,_,嬉嬉钓叟莲娃。 (望海潮) 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 _?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烟柳画桥,怒涛卷霜雪,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七、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柳永

3、(约987约1053),原名_, 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 第七,人称“_”。出身于儒宦 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 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我国宋代著名_词人,著有乐章集。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三变,柳七,婉约派,2资料链接 (1)写作背景 望海潮应是作者早年之作,写于作者在杭州时。据说,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想要谒见当时的两浙转运使孙何,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给他。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_是他离

4、开京城、告别恋人时所写,在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雨霖铃,(2)相关知识 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宋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唐代称当时流行的杂曲歌词为“曲子词”,后来简称词。词的句式特征是兼有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不等。词有多种词调(词牌),各种词调规定了各种词的文字声韵的固定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_、_。,豪放派,婉约派,婉约派出现得较早,以唐温庭筠为鼻祖的五代

5、“花间派”的一些词已开其端,宋初欧阳修、晏殊、晏几道至柳永的词奠定了该派的基础,至秦观、李清照则登峰造极,而南宋姜白石的词,又在音律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婉约派的主要特点是:题材较狭窄,一般不超出伤离送别、儿女恋情之类;多用含蓄委婉、蕴藉比兴的表现手法,曲折地表达细腻的思想感情,格律形式也较严密。,豪放派的形成在婉约派之后。北宋初范仲淹首开其风,苏轼继之而发扬光大,至南宋辛弃疾将其推向高峰。 豪放派的主要特色是:取材广泛,除儿女之情、离别之思外,多抒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表现手法以铺叙、直陈为主;风格豪放恢弘,往往不为格律束缚。,八、整体预知,课堂互动探究,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运用了什么艺术手

6、法? 【提示】 该句如果理解为“白天,羌笛悠扬,处处笙管鸣唱;月夜,采莲人泛舟江上,慢声吟唱”,这是不对的。在这里,“弄晴”与“泛夜”属互文见义,意为无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前边的理解过于拘泥,忽略了这两句“互文”的修辞方法。,文脉探究,2古人作诗填词讲究炼字,有时改动一个字就会意境全失。仔细体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 不好。“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3雨霖铃描

7、写了哪些情景? 【提示】 描写了饯别时的黯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的难舍难分的痛苦,设想中的“今宵酒醒”的悲哀、怅惘以及日后良辰美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名句,其感人之处何在? 【提示】 这两句感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一幅鲜明的画面。杨柳和别情有关,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历来都是这样的看法。,“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杨柳和离别似乎已具有必然性的联系了。“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清,难以感受,古代要赶远路的行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

8、也在这个时候送别。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酒醒”之后,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就无异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法排遣了。,5望海潮这首词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 【名师点拨】 作者对于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身临目睹后,充满了新鲜感和惊喜、艳羡之情,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山川、城市的特点,加以详细、具体地描绘。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但因为他的写作目的

9、是为了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6雨霖铃一词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名师点拨】 (1)融情入景的写法。 “寒蝉凄切”应作一句读,因为这里写的是送别的大环境,不仅点染了送别的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宋代都门外的汴河两岸植柳,“高柳乱蝉嘶”,这句正是写柳上蝉鸣,而柳又有“拂水飘绵送行色”的作用,自然会触动离情。这实际上已经点明了主旨,下面接着说“对长亭晚”,意思就更确定了,因为“长亭”在唐宋时期已经被当作离别地点的通称。,词人此刻到了长亭,正值“骤雨初歇”,眼前的景物变得更加清晰,他听着凄切的蝉声,看到河两岸的柳树和

10、河边的小舟,离情自然更浓。这正是融情入景的写法。 (2)虚实相济。 词的上片除“念去去”两句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虚写着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排遣痛苦。,读完下片再来看上片,便会懂得“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这些话的内涵了原来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之间的感情竟如此深厚,的确是难舍难分啊! (3)巧妙的过渡。 长调的过渡最不容易,既不能“全脱”,又不能“明粘”。这首词上片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真

11、是既不“全脱”又不“明粘”。,下片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词家称这类句子为“过片”,意思是跟上片的起拍句字数不一样),也承接得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来,是由于多情的缘故,似乎有些自慰的意思;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词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楼主 望海潮一词艺术感染力很强,作者浓墨重 彩,描绘出都市的繁华与山川的壮丽,试作简要分析。 沙发 这首词在艺术上是相当成功的。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下生色,将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展现在读者面前。上片

12、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细剖深析,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下面九句紧紧围绕这六个字,作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羌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

13、层人民,“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 板凳 除饱满的感情与适度的夸张以外,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望海潮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中用了“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有气势的语言,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而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平和舒缓,又出现了“三秋桂子”这样千古传诵的佳句,继而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 三楼 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柳永扩大了词的内容的主要表

14、现之一,就在于他的词反映了都市的繁华与山川的壮丽。,语脉暗接雨霖铃 诗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跳跃性大。它不可能像散文、小说那样将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细细道来,但它又绝不是信马由缰、随心所欲。思绪的展开,既显示出外在的跳动,又显示出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只合乎逻辑,在语言表达上也是很严谨的。柳永的这首词就充分显示出这种特点。词的语脉暗接处主要有:,写作素材积累,技法借鉴,“冷落清秋节”暗接“寒蝉凄切”四个字,不仅时令上契合,氛围情调上也一致;“晓风残月”中“晓”暗承“对长亭晚”的“晚”,暮霭中分别,晓雾里醒来,船行一夜而人隔千里,能不伤怀?“兰舟催发”呼应“骤雨初歇”,暴雨已停,天已放晴,所以舟要“催

15、发”了;“更与何人说”暗接上片“无语”,此刻执手相看,尚可倾诉衷肠,然而却“无语凝噎”,能言时不言,他日天各一方,欲言却无人可言,更显愁肠百结。从整篇上看,上片实写别时难舍之情,下片遥想别后相思之苦,由实生虚,顺理成章;虚实相生,相得益彰。,随堂练笔 以“书”为话题,任选3个成语,写一段话,注意成语的正确使用。 美不胜收 流连忘返 迫不及待 一见钟情 一往情深 如痴如醉 示例:一本好书就像是一艘船,它会把你带到风光旖旎的港口,美不胜收的景致会令你流连忘返。一拿到好书,我会迫不及待地读起来,初读一见钟情,再读一往情深,三读如痴如醉。,1课内素材开发 抓住瞬间成就永恒 雨霖铃是一首千古传唱的诗词名篇,其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语句几乎成了离别相思的代名词。这首词之所以传唱千古,不是因为作者经历了不同常人的离别,也不是因为人们对柳词情有独钟,而实在是因为作者有一颗敏感的心,能从常人常见的情景中敏锐地感触生活,体察情感,然后付诸文字,从而流传古今。,素材积累,如果我们就此联想开来,就可以理解出,不仅作诗填词是这样,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是这样,要细细地观察,用心地体会,竭力地完成。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离别”“相思”“敏感”等话题作文。,2鲜活素材速递 柳永与劝学文 2011年3月11日镇江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