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传记阅读变式探究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695251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传记阅读变式探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传记阅读变式探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传记阅读变式探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传记阅读变式探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传记阅读变式探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传记阅读变式探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传记阅读变式探究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2 传记阅读变式探究,本考点是近年新课标高考中的热点,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重要内容。2010年高考全国共有5套题目考查了实用类文章的阅读,其中就有两套考查传记。在这些试卷中,全国课标卷与辽宁卷为一道客观多选题和三道主观题,而山东等省市考查传记的方式主要为主观题。这些传记以中国名人、文人为主,偶有外国作品。可见,传记阅读是高考热点题型,主观题为本考点的经典题型。 本考点一般赋分25分,在试卷中所占比例极大。,1.下面是本考点在高考中的常见题型知识树,请补填相关内容。,多选题和主观题,1500,4,25,解析:本题数据为近三年全国课标卷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数据,仅供参考。,2.人物传记中写人

2、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答案: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通过事件来写人。,3.传记在写作中,经常运用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 两种人称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一人称的作用是: 第三人称的作用是:,答案:第一人称常用于自传,其作用是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答案:第三人称常用于他传,其作用是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热点题型 客观主观混合阅读题,【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3、成题。2010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原文略)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 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 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了好种子,专门花 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 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

4、,表现了一位 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 精神。,答案:BE,解析:A“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而是靠一流的科技成果。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的原因并不是“袁隆平给他送来了好种子”,而是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文中“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中的“送来”是“给我们发明了”的意思。D“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归因不当,研究生留在外国的原因很多。,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 地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

5、简要分析。,答案:斯瓦米纳森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他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杂交水稻技术被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本题的关键在第二段,国内国外对他的不同态度是其悲哀的主要原因。,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 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学者的成长。一旦祖国有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他们会随时回来。,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6、为C级。从文本最后一段袁隆平的回答中很容易找到答案。,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 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请你就对 “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观点一:同行有可能成为朋友。彼此为同行,就有机会认识并可能成为朋友。同行的认可又能给人带来温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观点二:维护尊严,既要斗争又要有一定的进步。斯瓦米纳森曾因为担心“丢份”而“歧视”袁隆平,当看到他“准备拂袖而去”时就马上让步。斯瓦米纳森亲眼看到袁隆平的伟大成果后主动为他正名。袁隆平为维护中国科学家的尊严而严正抗议,斗争到底。

7、观点三:经过“斗争”的朋友,友谊才会更加长久。不打不相识,通过斗争可以加深了解,从而建立友谊。竞争对手间要保持友谊,必须真诚让对方感到温暖。,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文本最后一段袁隆平的回答中很容易找到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原文略),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 家,但他一生发表的诗,不超过十首,因此是一个大有人格魅 力的人。 B.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 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 和境界。 C.94

8、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一诗:“万木争高,万卉 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97岁 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 文稿,恰恰说明了“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出”。,解析:A因果关系不当。C非“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实为治学严谨。D非“有自知之明”“力不从心”。,D.“文革”后,有人建议季先生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季 先生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 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他想的, 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 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

9、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直接评 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这种笔法在传记中 颇有说服力。,答案:BE,文中说:“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那么,他的 “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学识)学贯古今,知识渊博;(品质)诚实谦虚,严谨执着;超凡脱俗(答“清高”亦可),热爱教育。,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说说表明了季先生怎样的“心迹”。,答案:对官场敬而远之,了无兴趣,清高脱俗;鄙视艳羡高官厚禄、投机钻营的人(或:鄙视那种爱慕虚荣之人);一心扑在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表现了季先生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

10、接评论。 你读了本文以后,如何评价季羡林先生呢?,答案:传统国学的重大领域季羡林先生都涉及到了,学识渊博;既不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为票友。他是一位不可超越的“国学大师”。(围绕以上几点展开即可,必须结合文章内容评价。),经典题型 主观性阅读题,【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008年高考山东卷 (原文略) 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 名流不同”。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答案:有真知灼见;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平生所志都

11、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梁先生有自己的思想,并且将思想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答案: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的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 有何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本文主要介绍梁先生,写他父亲是为表现梁先生服务的。答题时应从其父对梁先生的影响及家庭环境的影响方面来考虑。,答案:中国文化要义哲学味太浓,乡村建设理论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晚年观念已老,在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答“哲学味太浓、方

12、法论上从果说因,观念陈旧、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也可),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 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哲学方面“从果说因”,晚年观念陈旧等方面作答。,答案: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启示: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通过细节表现人物。,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 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主要应概括作者在文中谈及的梁先生的学问和人格。,2.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原文略) 文章以“人活得足够久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开头有怎样的 作用? 作者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不天真的时代”,理由是什么?,答案:结构上,引起读者兴趣,以对比的手法引出传主。内容上,突出周有光活得足够久却未失赤子之心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难能可贵。,答案:没有理想,被物质奴化,人们身上有太多的难以排遣的焦灼感和浮躁气。文化人老于世故,缺乏正直的品质。,周老的“天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 周老说“他思考的不是水面上的泡沫和浪花,而是水底下的走 势”,这对你未来的生活有怎样的启示?,答案:超凡脱俗,仍充满理想;无名缰利锁,自由超脱,思想透彻;能够看到真相,说出真话;人生态度旷达。,答案:参考角度:思考大问题;具有“开阔”“深邃”的眼光;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关注本质。其他角度自圆其说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