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92358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江西省九江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填在答题卷上)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答案】A【解析】考点: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时间的限制“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

2、世纪”对应的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百家争鸣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文化特征成为中国此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这符合材料中“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的说法,由此A符合题意,B是法家的思想,不能概括材料大意,C D分别出现在汉代和唐代,与春秋战国这一时间段相违背。故选A。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价值【答案】B【解析】考点:百家争鸣。A项内容主要老子的观点,C项是儒学的主要核心思想,D项内容庄子百家体现的都不明显

3、,所以答案选择B项,这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3“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现的主张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 )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D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答案】C【解析】考点: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可以看出战国时期荀子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先,同时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和C项意义一致,故选C。4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

4、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民主一词的认识。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说明“民主”是民之主,不是主权在民,故选D。5“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

5、“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思想流派。题干引文属于法家思想,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A项属于道家思想,C项为荀子的主张,D项为墨家的观点,主张兼爱,相互救助。6右图为三教图。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 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 D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答案】B【解析】考点:宋明理学

6、。图片体现的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在宋元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故选B项。三教并立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排除A项;图片中所示“佛、道、儒三教的人物于一图之中”并不能反映出“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排除C项;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但当时儒家是融合了法家、道家及阴阳家的思想,排除D项。7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7、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答案】D【解析】考点:汉代思想大一统。从材料中的“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可以看出,作者主张对富者进行限制,对贫者进行帮助,这样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容易统治,由此可见作者主要是通过调节贫富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故此题应选D项8“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 D朱熹对儒

8、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答案】C【解析】考点:AD项说法明显错误,谈不上科学不科学或者谁的贡献大的问题;董仲舒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ABD均错。朱熹吸收了佛道思想创立了理学,发展了儒学,使儒学发展到思辨化的阶段。故选C。9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否定孔子儒家思想地位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A B C D【答案】A【解析】考点:宋明理学。王阳明和陆九渊都是心学,所以受陆九渊影响,因此正确;内心反省,是心学的特征,因此正确。“虽其言之出于孔子,

9、不敢以为是也”,说明不盲从孔子,有一定独立自主精神,因此正确。故选A。心学是儒学发展的阶段,所以不可能否定孔子的地位。因此错误。10.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答案】D【解析】考点:黄宗羲思想主张。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提倡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而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统治,具有早期民主思想的特点,对梁启超影响较大,因此D的表述符合

10、题意。李贽虽被称为“异端”,但他没有提出反对君主专制,C不合题意,A、B均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排除。故选D。1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D.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答案】C【解析】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根据题干“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

11、之实学。”,结合所学,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知主张经世致用;B不对,不能说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这是因为统治的腐朽;AD不对,顾炎武针对的理学僵化,而非佛学或孔孟学说。 12.某论文列出了一下主要参考书目:李威熊中因经学发展史论、陈鼓应等明清实学思想史、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该论文研究的对象最可能是()A王阳明的知行录 B李贽的焚书C魏的海国图志 D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 【答案】D【解析】考点:明清进步思潮。从材料信息“明清实学”等可以看出这是指的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故选D。13.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

12、,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看,苏氏和孔子确有不少类似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A推崇君主权威 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 D. 重视道德的意义 【答案】A【解析】考点:苏格拉底的思想。孔子和苏格拉底东西方思想的相同点: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探究的课题;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注重人、人性;都注重人的品德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将道德作为政治的基础,都重视对人的教育。不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是近代西方民

13、主政治的思想源头。因此推崇君主权威这是孔子的思想而非苏格拉底的。故此题应选A项。14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结合这段材料看,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评述错误的是( )A .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B.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尝试C呼应了希腊社会中人的地位日益突出的现实 D.使人的自我意识从原始宗教的统治下觉醒过【答案】A【解析】考点:苏格拉底思想。这是普罗塔戈拉在论神中的一段话。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家研究和探讨自然界的各种现象,研究客

14、观事物和“神”的本质,忽略了人类的活动和创造性。古希腊智者学派研究的领域则转移到“人”本身以及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上,他们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BCD正确。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它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所以A符合题意。 15由于智者学派的出现,古希腊产生了所谓的智者运动,则运动产生的因素可以有( )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公民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个人主义的成长 城邦制度的衰颓 A.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智者学派。智者学派产生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繁荣的时期,当时希腊工商业的发展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也因此公民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的热情很高,当时智者学派的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在个人主义成长基础上出现的,所以正确。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 16.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 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