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 第十六周历史加强训练卷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9186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 第十六周历史加强训练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 第十六周历史加强训练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 第十六周历史加强训练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 第十六周历史加强训练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 第十六周历史加强训练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 第十六周历史加强训练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 第十六周历史加强训练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 第十六周历史加强训练卷21、下图反映了苏联1913午与1940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中能得到的历史结论有 ( )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经济基础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 A B C D22、当代俄罗斯历史学家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将文明演进与现代化进程等量齐观。他认为: “20世纪世界文明进程的特点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被称为现代化的现代工业社会的 紧张过渡。这种过渡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因此就出现了俄国的 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及其后果这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从人类文

2、明演进史(即农业文 明向工业文明)的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其意义在于 ( ) A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 B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C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 D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23、“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取得巨大成就到遭遇重大挫折”,这一特点可以用来概括()A.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B.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D.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24、一同学在学习苏联经济、政治建设后,绘出了他对此问题的理解。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B.政治上高度集权,只是单纯地服从命令,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C.这对苏联的

3、建设产生了消极的影响D.这实际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25、“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26、有学者认为,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成了“从沙皇政府的专横恐怖到广泛的政治自由的急剧转变”。列宁在二月革命后不久也承认:“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由此可以

4、看出A临时政府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B临时政府代表了广大俄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C列宁支持临时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D列宁承认了临时政府的合法性27、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的“红色恐惧”浪潮到达顶峰,政府逮捕了数千名被怀疑为激进分子的人,国会还通过法律将持不同政见的外国人驱逐出境。与美国这一行动密切相关的是 A中国五四运动爆发 B德国法西斯势力猖獗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28、下图漫画中的人物分别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合的是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C大国兴衰从两

5、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29、英国史家霍布斯邦说:“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最恰当的解释是( )A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B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C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D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30、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

6、人的呼吁书,其中谈到:“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据此判断( )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B萨哈罗夫认国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C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31、苏联时期,曾流传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地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请问:造成当时苏联

7、家庭要“开着飞机”赶去“排队”买面包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战争严重破坏社会经济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 D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32、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以2亿吨增加为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3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

8、1。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上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34、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苏联的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 B苏联的国民文化素质迅速提高C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 D苏联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3

9、5、“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主要反眏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36、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5米印花布、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37、美国作家维尔

10、斯第一次到苏联对社会主义所持的是怀疑态度,而1934年第二次来到时,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的精神。”维尔斯说这句话的主要着眼点是( )A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B西方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经济的力量 D苏联与西方暂时处于和平共处状态38、比较分析下图,从中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经济大危机对整个世界打击很大B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D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39、“(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

11、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 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40、英国作家约翰斯特雷奇在其1933年的新书力量的竞争中说道:“从资本主义世界来到社会主义世界好比得到重生。”他的结论的根据是( )A资本主义即将灭亡 B苏联经济未受经济危机影响且发展迅速C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没有自由 D社会主义是天堂4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

12、美等过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据耶金等制高点。材料二 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啊?(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

13、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答案:B24、解析: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答案:D25、答案:C26、答案:A27、答案:C28、答案:A30、答案:B解析:1970年赫鲁晓夫改革已经失败,此时掌权的是勃涅日列夫,故A错误。而戈尔巴乔夫上台还要在20世纪八十年代,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在经济改革没有重大的进展的情况下才转向政治改革的,故排除C。D项与材料关联不大。据材料 “在社会政治范围内”“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可以推断出萨哈罗夫认为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故正确答案为B。3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牺牲农业,为重工业发展积累资金。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2、答案:D解析:材料所反映的改革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通过材料可以看到无论工业还是农业都有所发展,A、C说法是对的但片面;B不符合这场改革。D从整体上说出了这场改革的积极影响。3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公私效率的高低对比表明了斯大林体制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弊端,故选B。34、答案:D解析:考查对苏联斯大林体制的理解。有材料可知其所反映的现象是对斯大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