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苏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89806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苏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灌云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高二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3分)A记载(zi) 栅(zh)栏 骠骑(q) 屏(bng)野 矜(jn)持作态B逶(wi)迤 参与(y) 属(sh)吏 酒雠(chu) 悄(qio)无声息C慵(yng)懒 作(zu)罢 裨(p)将 辟(b)易 秉(bng)笔直书D渣滓(z) 星宿(xi) 荫(yn)凉 剌(l)谬 卓(zhu)有成效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大使说话 ,他们的工作很特殊,作为官员,他们对一个国家的看法不应该跟当地人 太远,因为他们要跟当地人打交道。 A必须 咬

2、文嚼字 相差 B必须 字斟句酌 相去 C必需 字斟句酌 相差 D必需 咬文嚼字 相去3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段祺瑞政府使卫兵用步枪大刀,在国务院门前包围虐杀徒手请愿,意在援助外交之青年男女,至数百人之多。还要下令,诬之曰 “暴徒”! 。仅有一点相像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除却俄皇尼古拉二世使哥萨克兵击杀民众的事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A B C D4. 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3分)A.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C.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D.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

3、人衣。5.下图为读者的两个徽标图案。下列对图案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图案蕴含了读者杂志愿像辛勤的蜜蜂采蜜一样,采集天下的美文佳作奉献给读者的寓意。 B.图案蕴含了读者就像一只只蜜蜂,不断从读者中撷取人生智慧和精神营养去酿造甜蜜生活的寓意。C.图案属于传统的静态设计风格,唤起人的怀旧感;图案采用动漫风格,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更能吸引年轻人。D.图案采用静态的对称设计,富有装饰性;图案采用不对称的设计,更具有动态感。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梁兴甫都穆城南梁兴甫者,身干短而膂力惊人。永乐中,尝往南京,止洪武门,见守门军胄掠人物,心甚不平,因以好言谕之。军怒,捕

4、兴甫。兴甫连踣数卒。军以达于指挥。逮兴甫至,置高手者十人堂上,堂下列军士勇者百人。兴甫见指挥,长揖不拜,言辞慷慨。心颇异之,曰:“闻汝之技,愿一观之。”兴甫即结束下堂,拳所至,众皆靡避,莫敢措手。以是径出其门。郡城有众恶少,日聚赌,必胜人乃已。兴甫闻之,携一斗,中置钱数千以往。恶少方博楼上,兴甫至,与博,佯败。后乃大胜。曰:“吾欲归,不博矣。”恶少将诟侮之。兴甫以楼中不可用手,尽取钱实斗中几满,以其肘挟斗唇注下楼,若空斗然。恶少大骇,不敢肆侮。询问之,知其为兴甫也。他日,至北京,有一勇士与陈者,素号多力,两人方扑,兴甫旁观窃笑之。扑已,勇士取兴甫于手中,曰:“汝欲东邪?西邪?”兴甫曰:“第随所

5、之。”言已,兴甫立于地,而勇士跌矣。陈怒,径前,扼其胸于墙,墙为之动。兴甫跃起击陈肩,陈不觉仆地,良久而起,与勇士皆再拜,愿为弟子。兴甫挟其能,游四方,竟无敌手。广西僧有号弥勒菩萨者,以拳手高天下。游食至吴,时兴甫已老,约与北寺相见。兴甫往,僧已先在。北寺殿前有施食台,其高几丈,阔倍之。二人登台相扑,观者如堵。兴甫一拳中僧右目,睛突出于面。僧以手去之,分必死,奋力相角,击兴甫堕台,兴甫以足跟伤其胸。兴甫归,内伤,二日死。僧亦三日死。 (选自都公谈纂)注释:斗唇:斗的口沿。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见守门军胄掠人物 B兴甫即结束下堂 C中置钱数千以往D睛突出于面7.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后乃大胜 乃有所不得已也B.兴甫以楼中不可用手 娘以指扣门扉曰C.广西僧有号弥勒菩萨者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D.分必死,奋力相角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置高手者十人堂上,堂下列军士勇者百人。(4分)译:_侯生摄敝衣冠,直上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3分)译:_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译:_9.根据文章,用简短的词语概括梁兴甫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答:_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三首诗,回答问题。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

7、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咏项羽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三首诗议论的角度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答:_这三首诗对项羽乌江自刎的做法表达了不同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_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庄子逍遥游)(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3)但以刘 ,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司马迁管仲列传)(5)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

8、如子房。(司马迁高祖本纪)(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论语子路)(7) ,新浴者必振衣。(屈原渔父)(8) ,淡烟暮霭相遮蔽。(王实甫长亭送别)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音乐会德布鲁诺弗兰克(1)我以前是个音乐会经纪人,我曾认识两个声誉不相上下的男中音歌手,一个叫卡拉,一个叫阿尔德林格,他们之间敌意很深。(2)我记得一生中安排的最后一次音乐会。我心里感到挺得意,因为场子里坐得满满的只有第一排正中的一个座位空着。最后那个人总算来了他是个无法形容的怪人,已届中年,脑瓜全秃了,脸上有一种阴郁而又困倦的表情。(3)卡拉走上台去,听众用热烈、由衷和长时间的

9、鼓掌来欢迎他。卡拉先唱了救世主中的咏叹调,然后是巴赫的合唱曲第59号,这是巴赫的二百首合唱曲中最难唱的一首。他唱得挺出色,把雍容肃穆的情调表现得十分完美,听众高兴极了。我从舞台门上的小玻璃窗朝外望,看到前边几排的听众既快活、又赞叹,并且激动。只有第一排中间的那个晚到的人仿佛无动于衷。他兴致索然地坐在那儿,脸上毫无表情;卡拉唱完以后,他也不拍手。尽管卡拉瞅着他,他还是冷冰冰地对周围听众欣喜若狂的情形熟视无睹,没有做出任何反应。(4)演出的第一部分至此结束,暴风雨般的欢快的掌声传到我的耳际。卡拉筋疲力尽而又恼怒地走进我所在的小房间。他问道:“你看见第一排那个人没有?”(5)“你究竟说些什么呀?快谢

10、幕去吧,喝彩声快把房子都震坍啦。”(6)卡拉抹了下额上的汗,拿起乐谱出去了。狂风骤雨般的掌声忽然停止了,卡拉继续唱。(7)听众都站起来了,他们高声喝彩,并且挥舞着双手。可是卡拉立刻离开了舞台。“看见没有,他仍然坐在那儿,就像个石头人似的!我没法感动他!没法用歌声拨动他的心弦!没法对他产生任何影响!”他对我说,接着就解开衬衫的扣子,把一块湿布盖在胸前。他说:“我想叫那块朽木爆发出火星来不成功便成仁吧。”(8)卡拉的紧张和焦虑也感染了我,他使出浑身解数唱着,然而由于一位听众不肯动容,所以他在运用自己娴熟技巧时丝毫不感到愉快,而且没法领略大获全胜的滋味。这个鬼东西也许是拿了别人给他的赠券上这儿来的,

11、要不就是个白痴,或者是个卑鄙的势利小人。我觉得这是骄傲的意志跟迟钝的人在搏斗。(9)反正不管怎样,只剩下最后一个节目。最后一个节目是卡拉的拿手好戏,其中跌宕回环,变调很多,一会儿是疾风暴雨似的大段唱词,一会儿是亦庄亦谐的说白。“给本城的杂役让路”卡拉冲着面前那张木然的脸唱道。观众着迷了,他们既高兴又激动,屏住气息静静地听着。可是我在后台却开始感到害怕,我拿起观剧望远镜,仔细端详着敌人的脸。连一点儿表情都没有!难道他连笑也不会?他肯定毫无人性!(10)卡拉的声音有些异样,我更加聚精会神地听着,他唱得感情十足,我简直不知道他是怎样把这首难处理的咏叹调推向高潮的。我看到他的肩膀在抽动。似乎只在为一个

12、人唱歌他直对着那家伙的脸唱着。(11)突然,他上身前倾(12)我猛地拉开门,向卡拉冲过去,大家都站起身,只有第一排正中那个家伙依然无动于衷地端坐着。卡拉是朝着他倒下去的,脑袋就横在他的脚边。(13)我跪下去,把他抱起来。一缕血丝从他嘴边往外淌,他死了。(14)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坐在前排中央的人,是阿尔德林格派来的,是个不幸的人一个既聋又哑的残废人。(选自世界文学,有删改)12.文中卡拉死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13.文中“我”对那个坐在第一排中央的人的情感态度前后有何变化?请简析变化的原因。(6分) 14.文章第(7)段写卡拉紧张与焦虑,在情节结构上与上下文有何关联?(4分) 15.有人认为本文结尾是“欧亨利式的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试结合文本对这种说法作具体分析。(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