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中学2012届九年级科学考点跟踪训练 35 常见的化合物(一) 浙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7815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中学2012届九年级科学考点跟踪训练 35 常见的化合物(一) 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中学2012届九年级科学考点跟踪训练 35 常见的化合物(一) 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中学2012届九年级科学考点跟踪训练 35 常见的化合物(一) 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中学2012届九年级科学考点跟踪训练 35 常见的化合物(一) 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中学2012届九年级科学考点跟踪训练 35 常见的化合物(一) 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中学2012届九年级科学考点跟踪训练 35 常见的化合物(一) 浙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5 常见的化合物(一)1(2011淄博)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C氧化钙固体 D硝酸钾晶体解析浓硫酸稀释过程、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中,都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氧化钙溶于水和水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钾溶于水中,无明显的吸放热现象,溶液温度基本不变。答案D2(2010镇江)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都变大 B前者变大,后者变小C都变小 D前者变小,后者变大解析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溶液质量增加(溶剂量变多)溶液变稀;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氯

2、化氢气体,使溶液质量减小(溶质量减小)溶液变稀。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了。答案C3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借助无色酚酞溶液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A镁和稀盐酸B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C铁和硫酸铜溶液D大理石和稀盐酸解析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铁和硫酸铜反应时在铁的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金属氧化物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能否进行。故选B。答案B4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至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应加入的试剂是()A石灰石粉末 B生石灰C熟石灰 D纯碱(Na2CO3)解析氯化钙溶液因含有盐

3、酸显酸性要变为中性,即是要除去其中的盐酸。注意过程中不能增加其他可溶性的杂质。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且碳酸钙不溶于水,可加入过量的石灰石粉末将盐酸除去。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反应时无明显现象,不好控制加入的量。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反应时无明显现象,不好控制加入的量。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虽能除去盐酸但却增加了新的杂质。故选A。答案A5(2010泸州)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A酚酞试液

4、B镁条C氯化钾溶液 D氯化铜溶液解析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待测液,再分别逐滴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的是稀盐酸,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故A正确。能与镁条反应放出气体的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与镁条不反应,故B正确。氯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不反应,无现象,故C错误。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稀盐酸与氯化铜溶液不反应,故D正确。故选C。答案C6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FeCl3、KOH、NaCl BK2SO4、BaCl2、HClCCuSO4、HCl、KCl DNa2CO3、KCI、Na2SO4解析FeCl3、KOH、NaCl加入到足量水

5、中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K2SO4、BaCl2、HCl加入到足量水中,产生白色沉淀;CuSO4、HCl、KCl加入到足量水中,水溶液呈蓝色;Na2CO3、KCI、Na2SO4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答案D7烧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xyANaOH溶液稀HCl(过量)BCa(OH)2CO2(适量)C稀H2SO4BaCl2溶液(少量)D稀HCl水解析A中y如果过量时pH应该小于7;B中x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加入(或通入)y物质后和显碱性的物质反应,溶液的pH减小;C、D中x属于酸性物质。故选B。答案B8下列

6、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A硫酸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解析硫酸洒在实验台上,用大量的水冲洗,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烧碱水冲洗,故A不正确。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故B正确。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抹布扑盖,故C正确。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答案A9关于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稀盐酸用于除铁

7、锈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浓硫酸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D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CO2解析盐酸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而用于除铁锈,故A正确;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可与氢氧化铝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治疗胃酸过多,故B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可作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干燥剂,故C正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故D错误。答案D10(2010青岛)取下列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酸溶液和碱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花的种类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玫瑰粉红色粉红色绿色万寿菊黄色黄色黄

8、色雏菊无色无色黄色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研磨花瓣时,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色素B遇到pH10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绿色C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D可用玫瑰花汁准确测定稀盐酸的酸碱性强弱解析色素属于有机物,易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故能用酒精溶解,pH10溶液呈碱性,由表中信息可知碱性溶液中玫瑰花汁会呈现绿色;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呈酸性与碱性,雏菊花汁可以区分它们,分别会呈现无色与黄色;指示剂只能粗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不能准确测定溶液的pH。故选D。答案D11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

9、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解析NaOH溶液显碱性,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最终溶液的pH7,故A图象与事实不符;随着氢氧化钠的不断加入,H2SO4和CuSO4均和NaOH溶液反应完毕后,硫酸钠不会继续增加的,故B图象与事实不符;随着氢氧化钠的不断加入,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H2SO4的质量分数是不断减小,故C图象与事实不符;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酸碱会发生中和反应,不会出现氢氧化铜沉淀,当硫酸反应完毕才开始生成沉淀,当硫酸铜反应完毕,即使不断加入氢氧化钠,也不会产生沉淀了,故D图象与事实相符。故选D。答案D12(2010福州

10、)小政同学在复习Ca(OH)2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它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1)若X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_。(2)根据如图所示的物质间关系,写出其中两个化学方程式:_;_。答案(1)CO2(合理答案均可)(2)Ca(OH)22HCl=CaCl22H2O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答案均可)13(2009河北)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该实验操作是将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

11、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色。答案(1)NaOHHCl=NaClH2O(2)氢氧化钠溶液(3)HCl、NaCl(4)红14(2010娄底)小林觉得你很聪明,是他的良师益友,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邀请你与他讨论“食醋在厨房中的妙用”。(1)复习酸的化学性质酸与指示剂作用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酸与活泼金属作用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作用Fe2O3HCl=FeCl3H2O由于小林的课堂笔记没做好,“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作用”后面的化学方程式未配平,请帮他写出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_。(2)讨论交流.小林自豪地说,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正在推广使用中国铁锅,使用铁锅炒菜,放点食醋时,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_元素,该反应的原理是利用了酸的化学性质_(填序号“”、“”或“”)。.你告诉小林,食醋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呢,如_(任写一点食醋在生活中的妙用)。(3)反思盐酸、硫酸、食醋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_离子。答案(1)Fe2O36HCl=2FeCl33H2O(2)铁(Fe)除水垢(合理均可)(3)氢(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