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3届高三生物过程性训练(三)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72784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3届高三生物过程性训练(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2013届高三生物过程性训练(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2013届高三生物过程性训练(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2013届高三生物过程性训练(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2013届高三生物过程性训练(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3届高三生物过程性训练(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3届高三生物过程性训练(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潍坊一中2013届高三生物过程性训练(三)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突变一定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C基因突变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D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2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这属于基因重组C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及基因工程、肺炎双球菌的

2、转化等过程中都发生了基因重组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3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4通过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体细胞组织的切片或血涂片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 )A苯丙酮尿症携带者 B21三体综合征C猫叫综合征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5下列情况可引起基因重组的是(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

3、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A B C D6下图表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3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白化病(两种病独立遗传)的儿子,预测他们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 )A916 B316 C23 D137对于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觉正常的男孩,其双亲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色盲的母亲和正常的父亲;色盲的父亲和正常的母亲(不携带色盲基因),则关于以上两种情况,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属于基因突变,且两种情况都发生在精子中B属于染色体变异,前者发生在卵细胞中,后者发生在精子中C属于基因突变,两种情况都发生在卵细胞中D属于染色体变异,前者发生在

4、精子中,后者发生在精子或卵细胞中8在试验田中偶然出现了一株抗旱、抗盐的玉米,设想利用该植株培育能稳定遗传的抗旱、抗盐水稻品种,用到的育种方法和技术应有(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转基因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A B C D9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B一次诱变处理供实验的生物定能获得所需的变异类型C青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D诱变育种过程能创造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过程则不能10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纯种的矮秆(d)易染锈病 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该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程

5、3为单倍体育种 B过程4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C过程3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D过程2为减数分裂11如图表示某种农作物由品种和培育出的几种方法,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经过培育形成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B过程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的幼苗C由品种直接形成的过程必须经过基因突变D由品种和培育品种的最快途径是IV12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山羊的乳汁中。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人凝血因子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已知,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该目的基因B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进入羊受精卵细胞后,其传递和表达不再遵循中心法则C在该转基

6、因山羊体内,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D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人凝血因子基因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13某种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的突变类型,残翅昆虫在大陆上难以生存,但在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残翅昆虫在种群中的比例却上升。下列对该现象的有关叙述中,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不符的是( )A昆虫适应海岛环境而产生了残翅变异B海岛上残翅昆虫具有更多的生存繁殖机会C环境对昆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D昆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14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

7、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C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均能定向改交种群的基因频率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15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表述是(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B种群间由于地理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D表现型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16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Aa自交后

8、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17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B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内环境的稳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维持D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18右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区别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9、的部位是5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19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兴奋传导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B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C在血糖调节中,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为协同作用D在炎热的环境下,会引起热觉感受器兴奋 20下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II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B神经冲动传到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C只有兴奋时,才能合成神经递质D突触一般不含有I部位的结构2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

10、枢B运动性语言中枢(w区)受损的患者不能讲话C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密切相关D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22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a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b、c、d、e各点都可能测到电位变化D电流表不偏转,电流表可能偏转两次23根据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图表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B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是主动运输C2中不可能有抗体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引发3电位变化24某同学正

11、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大脑皮层 小脑 下丘脑 脑干 脊髓A B C D25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反馈调节B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C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温度感觉的中枢D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26右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B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定会兴奋C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效应B(浆)细胞或记忆B细胞D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

12、有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有可能是垂体细胞27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B人体内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也有C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防卫过度所致D溶菌酶、浆细胞分泌的抗体、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是免疫活性物质28激素在调节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含量升高会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29乙酰胆碱是兴奋型的神经递质,通过与细

13、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上的氯离于通道开启,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正确的判断是( )A形成局部电流 B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C抑制细胞兴奋 D使细胞膜内电位由正变负30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因子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能作用于B细胞B抗毒素使细菌外毒素丧失毒性属于细胞免疫C过敏反应过程中没有淋巴细胞参与D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以产生相应的抗体31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32下列有关T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T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的BT细胞只分布在淋巴中,能识别并呈递抗原C效应T细胞能增殖、分化并分泌淋巴因子DT细胞与细胞免疫密切相关,与体液免疫无关33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