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地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72606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地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滨州地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滨州地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滨州地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滨州地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地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地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12月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滨州地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12月月考试题第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如果你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最早远古人类的遗址,你应该去( )A云南元谋 B陕西蓝田C北京周口店 D山东大汶口2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粟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族水稻的国家,你能从中哪个选项中找到证据( )A.蓝田人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4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建造宫室、车船,

2、制作衣裳 B部下发明文字、历法和音乐C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D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5.我们桂林的虞山公园有_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议会制6.启继承父位,标志哪一制度开始(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7.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禹建立了夏朝 B汤灭夏建立商朝C周文王建立周朝 D周武王建立周朝8“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其中“周制”指( )A禅让制 B分封制

3、C郡县制 D行省制9.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A、封建制的法规 B、禅让制的规则 C、世袭制的传统 D、分封制的义务10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A.晋 B.齐 C.楚 D.秦11.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的相同因素有( ) 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发展生产 整顿内政 注重军队建设 A. B. C. D.1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推行县制 13.商鞅变法是战

4、国时期最大的变法。他的变法措施中体现了(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14.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15.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 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采用科举制选官 修建阿房富和骊山陵墓 修建灵渠 A. B. C. D.16.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重要因素的是( )A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C统一文字,推行全国 D建立皇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17.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

5、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首创的是(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18.“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甲越甲可吞吴。” 对联中涉及的两个人物是( )A、晋文公 项羽 B、项羽 勾践C、夫差 刘邦 D、周幽王 刘邦19.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孝文帝 D唐太宗20.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下列选项与汉武帝有

6、关的是( )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 D创立行省制度21.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 A修筑灵渠 B在长安设立太学 C加强中央集权 D统一文字 22.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C昭君出塞 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23.下图所示的线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这条线路的开辟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首推 ( ) 长安河西走廊楼兰(今新疆境内)安息.A班超 B张骞 C玄奘 D郑和24.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7、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论语25 .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 A“仁”和“礼” B“兼爱”和“非攻” C“无为而治” D实行“法治”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初一历史试题题号一二总分26272829得分第卷 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26、材料一:徙木赏金 舌战守旧群臣材料二:“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

8、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君书更法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1)材料一中“徙木赏金”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重要的一次变法是在哪一时期哪个国家进行的?(2)这场变法主要内容有哪些?(3)后来商鞅被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被车裂而死。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4)变法之前实行的“徙木赏金”的办法,主要是为了( )A哗众取宠 B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C确立讲信用的形象 D执行秦王的命令27阅读下列

9、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一李白材料二:材料三:“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1)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它反映了秦王的主要功绩是什么?(2)在秦朝,最高统治者被称作什么?在地方,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3)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4)为了安定北方边疆,抵御匈奴的入侵,秦朝统一后,修筑了一项举世闻名的城防工程,这个工程叫什么? (5)材料三中“焚百家之言”是指哪一历史

10、事件?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什么?(6)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谁和谁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的斗争?28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一董仲舒天人三策(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件事是谁制造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2) 据材料二判断,董仲舒属于春秋战国形成的哪一思想学派?该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其思想主要是什么?(3)在材料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

11、张被哪一封建皇帝采纳? (4)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位皇帝对儒家学说采取的措施虽然不同,但其根本目的确实相同的,其根本目的是什么?(5)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社会的传统思想,仍然在影响着我们。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儒家思想?29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拜别汉武帝的是谁?他拜别汉武帝的目的是什么?(2)图二开辟的路线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请说出其路线的起止。(3)图一中的拜别者为图二中路线的开通做出了什么贡献?该路线的开通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4)这条通道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吗,说出你的理由。(5)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初一历史试题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DDDCBCBDABC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ACBBBBCDBDA26(1)商鞅;战国、秦国(3分)(2)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军功;奖励生产;推行县制;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6分)(3)成功了;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分)(4)C(1分)27、(1)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统一六国)(2分)(2)皇帝;郡县制(2分)(3)统一货币,统一文字(2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